在獨派學者口中,論及乙未戰爭,臺北城陷,必言李文奎(或魁)之亂,同時將當時臺北城,描述有如人間地獄.大陸劇-一八九五臺灣的甲午戰爭中,更把當時臺北城的清軍描述有如土匪,姦淫擄掠,無惡不做,但事實真象為何?李文奎究悉何許人也?他當真如此十惡不赦?
關於乙未年那塲臺北城的暴亂,見諸於臺灣通史、讓臺記,但各方說法不一,對於李文奎其人,更添神秘面紗,而臺北城的暴亂,讓臺記、通史指是李文奎,但割臺記卻指是黃義德部所為,且並不完全是清軍的錯,而是潰兵入城,客勇、士勇互鬥的結果,意思就是戰敗的清軍退入臺北城,而協防的義勇軍不思安置,反爭相攻擊清軍,造成臺北城的混戰?我想試著還原歷史謎霧,還給李文奎一個公道!儘管可能只有我一個人這麼想...
李文奎本是河北省土匪,中法戰爭時,歸順劉銘傳麾下,隨劉銘傳來臺,參予中法戰爭.戰後,劉銘傳升任巡撫,但李文奎卻不受重用.直至唐景崧署臺,方為撫轅親兵,歸方副將指揮,但李文奎自恃老資格,不服方副將.後方副將將其革退,轉至中軍黃翼德處充任戈什哈.但黃翼德奉令至廣東募兵,所部歸方副將兼領,方本對李看不順眼,又藉故將其辭退,李文奎大怒.乃伺隙報復.
此時,隨李文奎來臺的弟兄,遍布城中及巡撫衙門,他們都想替老大哥報仇.時唐景崧女婿余某內渡,帶了不少金銀,李文奎率其部眾劫其財,護兵爭相逃避,李文奎部將追殺逃兵至巡撫衙門.方副將聞聲出面查看,李文奎一見方副將,新仇舊恨,終於爆發,他揮刀砍向方副將,格鬥中,方副將被殺,時中軍及護軍同情李文奎者不少,對空鳴鎗示威.
唐景崧聞鎗響,派人查看,被亂兵殺傷逃回,亂兵本想殺入撫衙,此時,唐景崧迫於無奈之餘,出面安撫.李文奎等一見唐景崧出面,加上方副將死了,氣也消了,收刀持鎗立於兩旁,唐景崧加以勸勉,並令李充任營官,約束黨徒.時提督楊岐珍不知亂平,率兵入援,與叛軍互相射擊,傷百姓十餘人.唐景崧令兩軍停止戰鬥.並令李文奎部為緝捕營,駐防雞籠,充實雞籠軍備.但也激起其他將領的不滿.
光緒21年(一八九五)年.臺灣民主國立,但各國皆不予承認,不少官員,不願為清叛臣,皆內渡歸國.五月初六,日軍第一旅團由澳底登陸,清軍守將曾喜照不戰而潰.次日,佔三貂嶺,唐景崧急令吳國華率兵七百赴援,與日軍在瑞芳相遇,讐方激戰,在臺軍的奮戰下,曰軍敗退.
五月九日,唐景崧調滬尾李文忠、陳得勝會同張兆連部隊,與日軍再戰瑞芳.激戰中,張兆連為冷鎗擊中腳趾負傷,軍心大潰.加上滬尾部隊長久行軍,饑疲交加,且不識路徑,因此為日軍所擊潰,敗兵退往雞籠.十一日,日軍擊滅大武崙守軍,包圍雞籠.李文奎率兵死守.張兆連率兵冒雨前來,軍威大震.日軍攻城,吳國華部潰敗,張兆連率軍衝鋒,日艦松島、千代田、浪速、高千穗開砲砲擊,張兆連被困,親兵死傷怠盡。陳得勝、曾喜照陷陣救之,陳得勝陣亡,曾喜照重傷,張兆連率殘兵退往臺北.
接下來...就有爭議了,割臺記中記錄:景崧命黃義德屯八堵,為胡友勝後援;義德遽馳歸,詭言『獅球嶺已失,八堵不能駐軍;日人懸金六十萬購總統頭,故馳歸防內亂』。景崧不敢詰也。是夜,義德所部軍索饟,大譁。翌晨,日軍佔獅球嶺,城中驚擾;幕客熊瑞圖請退守新竹,巡捕吳覲庭以鎗擬瑞圖,禁之言。傍晚,潰兵爭入城;客勇、土勇互鬥,屍遍地。總統府火發,景崧微服挈一子、妾易男服雜逃民中竄出城,附英輪至於廈門。游兵大掠三日,日軍尚未至;德商畢狄蘭以書告日軍,乃以兵來收城。景崧歸老於鄉。
讓臺記記錄:先是京師撥餉一百萬,裝在火輪運至臺北,洋鎗子藥大砲無數,唐撫運入庫內。兵民知庫中多財幣。其管帶官系哥老會首李文魁,見之垂涎。初八日,殺唐撫行營中軍管帶方良元,入索庫餉。唐見勢凶猛,揮令恣意往取之。至十二夜,集眾到撫署喧鬧,將撫署廚房放火藥焚之。時喊聲震地,人相踐踏,入庫劫掠財物。抬出之銀,中多鉛倏假藉。各街市衙門縻爛。火藥庫忽然轟炸,死者一百餘人,連各處銃斃者共數百人。一時變起倉卒.
唐總統率親丁數十名乘夜奔逃滬尾德商忌利士洋行。是日電催林朝棟、丘逢甲、楊汝翼帶兵赴援。十三日電報曰:『千急急赴援』!十四日曰:『萬急急速赴援』!丘逢甲之勇前紮在南崁,亦奔回紮拺東,各領餉銀三個月。楊汝翼拔隊至大甲,聞變逗留不前,乘間逃回福州,將餉銀席捲而去,餘勇在臺輾轉無依。
臺灣通史記載:十 三 日 , 日 軍 以 一 大 隊 迫 獅 球 嶺 。 臺 人 請 景 崧 駐 八 堵 , 為 死 守 計 , 不 從 。 營 官 李 文 魁 馳 入 撫 署 , 大 呼 曰 : 『 獅 球 嶺 亡 在 旦 夕 , 非 大 帥 督 戰 , 諸 將 不 用 命 』 。 景 崧 見 其 來 , 悚 然 立 , 舉 案 上 令 架 擲 地 曰 :『 軍 令 俱 在 , 好 自 為 之 』 。 文 魁 側 其 首 以 拾 , 則 景 崧 已 不 見 矣 。 景 崧 既 入 , 攜 巡 撫 印 奔 滬 尾 , 乘 德 商 輪 船 逃 。 將 出 口 , 砲 臺 開 砲 擊 之 ; 適 德 兵 艦 泊 附 近 , 以 其 擊 己 船 也 , 亦 開 砲 擊 。 當 是 時 潰 兵 四 出 , 劫 藩 庫 , 焚 撫 署 , 土 匪 亦 乘 發 , 鬥 死 者 五 百 餘 人 , 哭 聲 滿 巷 。
如 是 兩 晝 夜 。 林 維 源 、 林 朝 棟 、 邱 逢 甲 相 率 去 。 艋 舺 紳 士 李 秉 鈞 、 吳 聯 元 、 陳 舜 臣 等 議 彈 壓 , 而 無 力 可 制 。 往 商 大 稻 埕 李 春 生 , 請 赴 日 軍 求 鎮 撫 , 無 敢 往 者 。 鹿 港 辜 顯 榮 在 臺 北 , 見 事 急 , 自 赴 基 隆 , 謁 總 督 , 請 定 亂 。 許 之 , 日 兵 遂 進 。 十 四 日 夜 半 至 城 外 , 城 兵 猶 守 戰 。 黎 明 乃 陷 。 十 五 日 , 川 村 景 明 入 臺 北 , 以 騎 兵 略 淡 水 。 十 八 日 , 能 久 親 王 至 。 二 十 一 日 , 總 督 樺 山 資 紀 亦 至 , 遂 開 府 於 此 , 以 理 軍 民 之 政 。
同一事件有三版本,但可以猜測的是,臺北城暴亂,起因為軍隊索餉,但沒有收獲,軍心大譁, 而雞籠敗兵入城,可能造成協防之義勇軍有搶地盤的感覺.因此趁夜,客勇、士勇襲擊敗兵,而敗兵甫自戰塲歸來,卻遭自己人暗算,卒揮師還擊...十四日深夜,在辜顯榮的帶路下,日軍行至臺北城下,時景軍部隊已在滿城仕紳的壓力下退出,由義勇軍守城,,義勇軍發現日軍蹤影,向日軍開火,激戰至黎明,臺北城陷....
也有可能,吳德功「讓臺記」將羅惇曧「割臺記」中關於死傷十餘人的李文奎之亂,與臺北城暴亂相互聯結,而通史作者連橫,則參考讓臺記,以致在雞籠奮戰的李文奎,蒙受不白之冤...但真相到底如何?已不可考,行筆至此,不覺擲筆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