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意象之[由象入意]
2009/10/30 13:54:23瀏覽1199|回應0|推薦2

「意象」者,有「象」亦有「意」,也就是要藉「象」來生「意」。

 「象」就是我們五官(眼耳鼻舌身)所產生的對環境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聽覺、觸覺/生理感覺)和認識,並透過大腦的統整,因而對事物或世界產生一副完整的認知,在心理學上,就是所謂的「認知心理學」和「完形理論」,在哲學上就是「認識論」。

 而「意」就是透過「象」所產生的抽象感情,或許是喜怒哀樂,或許是追憶聯想,又或許只是無以名狀的情緒與悸動。而這就是屬於心靈或形而上的範疇。

 而「象」和「意」在文學創作上,也可擴大引伸為,將故事說清楚,或保留一些想像空間。

 作品在「象」與「意」之間,會因為彼此成分的多寡,因而也有許多風格產生。

 一、重「象」的描述:如果著重五官的摹描,並活脫脫的將故事、感情完全表現出來,這樣就形成「寫實風格」,寫實風的好處是作者的意旨能明確的傳遞到讀者心中,但壞處是,讀者就沒有回味、反芻的空間,缺乏再閱讀時的再發現。

 二、重「意」的描述:如果跳過五官或故事的描述,直接訴諸情感的展現,這樣的手法因為沒有足夠的指引,所以給人感覺比較空泛,同時也充滿「為賦新詞強說仇」的味道,是一般文藝青年常犯的錯誤。

 三、由象入意:所謂「由象入意」並非「象意並重」,而是「藉象抒情」、「藉象生意」,亦即作者描繪的五官感受與故事,並非要單向告訴讀者什麼,而是提供一個線索,營造一個氛圍,讓讀者可尋此體悟出作者的指涉。

 在後現代作品裡,講究展現高度抽象的風格,有時甚至連作者都沒有明確的創作意識,而只是提供讀者一個追尋的空間而已。但這樣的作品,往往隱藏了作者知識或理念的不足,不但隱誨難懂,甚至陷於玩弄技巧,根本沒有內涵,所以有逐漸引起非議。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345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