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佛陀教法的反思1
2021/10/22 17:50:52瀏覽611|回應0|推薦3
佛法是佛陀的教法,所以一般佛法大抵會從三(四)法印教育入門,因而被灌輸苦、無常、無我、空等的出世佛理,《雜阿含經‧卷1》:「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因而厭世、離世似乎也成為社會大眾對佛教的刻板印象。

我個人曾因此陷入長期的社會不適應,也懷疑活著幹甚麼?及較年長,一些年輕朋友來電表達一樣的疑惑與痛苦,其中還有因此自殺過的,《阿雜阿含‧八○九》亦記載,六十餘佛陀弟子修不淨觀自殺,阿難於是請求佛陀教導其他修法,佛陀因而說安般念(呼吸法門),並將自殺列為殺戒——但現在我們還是以「四念處」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為基本修法。

後來我是從《大智度論》的「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諸佛之祖母。菩薩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故得作佛」走出來,因為「修慈心,為除眾生中瞋覺故;修悲心,為除眾生中惱覺故;修喜心,為除不悅樂故;修捨心,為除眾生中愛憎故」——我個人較認同的是,對治有與三毒的藥方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而非厭離或斷慮絕念,佛教的空性確實是它的基本法印,但在實踐上,它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的中道,但世人經常忘了中道,而直接視一切與眾生為虛無。

之前有一位宗教名嘴葉教授,經常提到「修行的目的是為了下輩子不再來」,就某個角度而言這個說法並不違背佛說,有一次演講,我問聽眾,你們認為「人生本苦,不願再來」還是「人身難得,乘願再來」,結果少數號稱有在修行的人選前者,大多平常人選後者。我個人也支持後者,#而這終究是沒有空門慧根還是為人間佛教開一扇門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6890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