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0/11 02:46:16瀏覽713|回應0|推薦9 | |
◆抗躁鬱症成功
我從不諱言,我37歲起看身心科醫生,希望跟同道中人交流經驗,大家一起改善生活品質。從一開始躁鬱症伴隨嚴重眩暈、恐慌,也經常急性發作,所以整天不敢走出門,到逐步要求自己走出去,現在已能登玉山、一個人出國、全台到處趴趴走,同時已經可以把醫生開的一個月份藥物,吃到八個月。其中關鍵,可分身心來說。
身心症的人會有身體不適,那種不適不是疼痛,而是狀況失調到很想死,所以就真的有人自殘/自殺(此為鬱)或傷人(此為躁),除了吃藥做症狀舒緩外(這很重要),以吐納減輕症狀非常有效,連急性發作的症狀,深度吐納都可以壓下去。心理方面,一定要放下,不要再磨磨嘰嘰的,反正放不下,痛苦的是自己,放得下才得解脫。
從吃藥治療(不要忌諱就醫)到逐步減藥克除嗜藥性(對藥物的依賴心理),都要按醫生指示,過正常生活都不是問題。
◆堅守70.0
六、七年前,我以「飯量減半、運動加倍」的方式,沒有借助任何藥物、療法,以半年的時間,將體重從88降到68,此後,每次體健,都能維持70.0整,我很想見到6字頭,如69.9,但每次都以100克飲恨,想想,男人見7或許比較穩重。減重和維持體重都是一個「意識力」而已,我告訴自己,連基本的飲食運動都做不好,哪有那個臉皮一天到晚在網上講大道理?所以,就貫徹意識了。但所謂習慣成自然,等你擺脫最難熬的習慣改變期,養成新習慣,新習慣也會變成自然,譬如,胃變小,食量也小了,多吃一點就會拉肚子,又如體重稍有超過(每天務必量體重),節食幾餐也不會覺得難受,還會有「戰勝體脂肪」的快感呢。不過,人年紀越大,肌肉量會越少,理應體重會下降(你看阿諾現在消風成甚麼樣子),所以如果年紀變大,體重沒變,可能是累積的脂肪取代減少的肌肉量,雖然如此,但醫學專家有說,年紀大了累積「一點」脂肪是好的,不然你要一直消風下去,最後變成皮包骨老人嗎?所以維持在「標準」體重是應該的,雖然那可能是脂肪。
◆體能自測,暫且過關
我有一個自我體能測驗和訓練的方法,便是從我家(近中醫大)走到大坑圓環再上去的東東芋圓,剛好兩小時,之後再走回來,因為是下坡,一個半小時,我便以能健行一趟當成基本標準。自從復健後,健行或遠途騎腳踏車便經常抽筋,可能是骨刺壓到神經,也可能是不敢做長時間運動導致肌肉退化,想說我去年和今年春節一個人去宜蘭、屏東背包客三日遊,都是租(借)腳踏車,因而可以去很多地方,希望以後還能有體能持續這樣有趣的自由行,所以昨日便再進行一趟大坑來回健行,結果在有刻意增加休息時間的狀況下完成行程,腳也沒抽筋,心情大好,於是吃了一晚綜合芋圓,期待秋天來臨,避開酷熱,再展開旅程。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