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變態的個體和現象背後,當有一個社會病態~小丑
2020/01/01 13:42:27瀏覽1121|回應0|推薦10

《小丑》(Joker)獲2019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三大影展很少頒給R級商業電影,可見本片雅俗共賞,在驚悚、殺戮的娛樂性背後,藏有強烈而深刻的反省。


本片的兇駭場面處理冷峻、俐落,完全不蓄意噴張和渲染,反而更顯成熟、內歛,不過對嗜血的觀眾族群來說,可能血腥不滿足,但對喜歡感受氛圍的觀眾來說,則更有內涵質地。


跟一般的精神疾病電影一樣,本片將小丑的生、心理病症完全歸因於童年的受虐(忽略天生體質與本質的部分),因而探討了兒童保護和教養的問題;本片同時將問題擴及到社會,一個變態的社會現象背後,也必有一個社會病態——本片指的是過度的貧富不均,在這種局勢和氛圍下,富人縱使沒做甚麼,也會成為被仇視甚至殺害的對象,這個意旨,同樣的也在《寄生上流》出現。


本片採用精神疾病詭異行為產生的詭異氛圍,同時因而有魔幻寫實表現(篇幅不多,只有小丑幻想戀愛那小),但將近結局時,風格一變為強烈的現代主義象徵風格,尤其以小丑被社會激進者集體膜拜一段尤然,這個翻轉,將主題帶到寫照激進左派、集體躁鬱,也增加了本片的反思深度(但個人覺得,這個風格轉變有點違和)。


附帶一提,本片改編自DC漫畫,旗下漫畫角色有超人、蝙蝠俠、神力女超人……等,2017年的《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損益平衡點是6億美元,而本片預算則是6520萬美元,目前已創造至少15倍利潤並且打敗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預算3.56億美元),成為影史上收益和幹槓最高的漫畫改編電影。如何以低成本創造大收益一直是國片需要面對的問題,感覺台灣很多國片編劇還一直陷在小眼界敘事裡,有如偶像劇、鄉土劇的劇院版,難以創造大格局、大議題,《小丑》的題材性、衝突性、反思性、娛樂性都值得參酌。


PS:《小丑》將一個社會現象拿出來放大渲染(這是常用的表現手法),不禁令人想起,這兩年台灣選舉颳起的小丑變態風潮,一個或一群小丑可能是個案或某個族群情緒,但若是一大群小丑,則其背後也當有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病態。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314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