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01 13:35:38瀏覽2250|回應0|推薦4 | |
在教育領域中來探討行動研究,它是要我們的是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也就是說研究的介入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提出方案與解決問題的途徑應屬於行動研究的一個面向。 行動研究與傳統的研究的不同的是傳統研究追求的是一種普遍的規律,然行動研究並不是為了要得到普世價值,它是以微觀的方式探究問題的所在。在行動研究會有個假定就是現實是有限,因此我們目前看見事實的變遷不是普遍的理論,以 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例,達爾文的進化論確立了物種演化的基礎,英國倫敦大學基因學教授瓊斯表示,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巳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瓊斯認為,“物競天擇”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說法,已經過時,因為弱者的繁殖能力就和強者一樣有效率。
然而,如果連這個已經被人類盲目的相信了100多年的理論,但是這個理論於21世紀的今天,也已漸漸地動搖了,許多學者對進化論抱持著保留,懷疑,甚至於不信任的態度,因為它的確有著不太正確的地方。 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在距今2400年前提出了哲學和生物學中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我是誰?距今100多年前達爾文創立了進化論,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是猴的進化物。為了支持進化論的觀點,幾代古生物學者付出大量精力在世界各地尋找類人猿化石,證明類人猿骨骼與人類的相似之處。這種研究方法對嗎?合乎邏輯嗎?讓我們設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驢都死絕了,後人找出驢的骨骼化石和馬對照,並因此做出判斷:馬是由驢變來的!(馬和驢比人和猴更接近,馬和驢同屬奇蹄目馬科,人和猴雖同為靈長目但不同科)這種設想和判斷有理由使我們對達爾文以來的古生物學者的思維路線的正確性表示懷疑。(摘自:程樹德教授的「回顧演化」科學月刊)。
西方文明以巨觀的方式探究世界,強調以科學的精神及科學方法,建立普世知識的世界價值,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也正面臨考驗中,因此,全球掀起了一波波的教育改革,近年台灣教育界也推行起「翻轉教育」,然翻轉了幾年後,似乎推行的不是那麼順利?翻轉教育強調把教育權回歸學習者的身上,然把學習權回到孩子,孩子已習慣老師直接授課的方式,一下子要適應知識是要經過師生一起探索所產生,反而變得不知所措,想一想已經習慣打開課本等著老師開始講述重點,然後畫下重點,學生似乎早已經習慣隨著老師的眼來看課文的意涵以及文中的觀點,而要推究早期學生為何會乖乖順服教師的觀點,其因素是因為當考試後證明老師說的重點都是考試會考的時候,學生為了得高分便自然歸順。而考試會考的大都也都是這些西方文明中學者宣稱是以科學精神、方法所產生的知識。
所以翻轉不是在教室內師生的關係做翻轉外,教育體制的制度例如以考試能力來斷定一個的身分、社會價值的觀念都應該一起做翻轉,否則學習者帶著自己透過行動中所思考所見的論述,開心的公諸於世時,教育界又慣以巨觀的普遍性來審視微觀的獨特性,教育的翻轉可能只是一個口號以及美麗的外衣。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