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齊看《清明上河圖》— 兩分鐘,絕對不夠
2007/07/02 18:58:05瀏覽1807|回應1|推薦41

得知北京故宮博物院之珍藏 —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於香港藝術館展出,於是一早約好友人預先購票前往觀看。

香港人就是這麼愛湊熱鬧。國畫展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是捧場常客。是次<國之重寶 — 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除《清明上河圖》外,同時展出唐代馮承素《行書摹蘭亭序帖》及宋徽宗《祥龍石圖》等珍品,但當遊覽有關其他珍藏的展廳時,只見人潮疏落,明顯地,大家還只是為了拜名氣而前往藝術館。

記得於展覽正式公開前,明報曾訪問藝術館之高級設計師有關展廳之特別安排及設計,受訪者提及「專廳內的設置仿如明畫中的北宋社會,讓市民如入畫中,在等候觀看名作時亦不會感到沉悶」。

遊樂於觀賞過有關展覽後,只覺失望。

上星期六晚按門票指定時段七時進場,早預計會人多擠擁。步入專廳先見幾幅局部放大的複製圖,以助觀眾了解畫作之背景。問題是,對《清明上河圖》之繪畫手法及內容並不陌生的觀眾,其實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看場內的解說而直接前往觀畫。無奈,場館並沒有設「快線」,所有人只得跟著前面的人龍慢慢移動。至於之前所引述的「北宋社會仿照」設計,除了一些極其簡陋、一式一樣,分不出究竟是商舖還是大宅的房屋外觀搭建外,什麼都沒有。身處於展廳中,完全無法可聯想到汴京當時的繁華盛世,更難找到有關金粉開封「京華夢」的痕跡。感覺,比去任何一個影城還要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關解說導賞並不夠深入,流於片面。解說中有「說船」、「說橋」、「說河」、「說市肆」、「說眾生」,但未有引領觀眾以散點透視欣賞畫卷內的景物,也沒有提到古代宮廷畫家大多利用界尺繪畫,以符合皇族對宮廷樓閣線條的講究。此外,宋代藝術受道教之風氣影響因而常見於寫實中出現抽象的弧線構圖,亦未見於導覽中提及。

在專廳內排隊多達個半小時,終於有機會近距離欣賞真跡。

問題又再出現。

一次過讓二十人同時於展品專櫃前一起觀畫,限時兩分鐘,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當大部份人都集中看位於畫卷中央的虹橋及周遭景致時,其餘的人全沒機會看作品之重點精髓,因為站在「有利位置」的人根本不願離開。遊樂於限時中只有幸欣賞到畫卷開首的城郊風光,其餘的,只有隔著前排觀眾盡量偷看。

反而是於網上找到以下連結,讓我可輕鬆走進畫中細味大小景物。 (請按此; 將滑鼠移至畫中,更可定格欣賞)

是次展覽是否值得觀看?  屬一級國寶的《清明上河圖》於來港前,只有兩次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外展出。而且,此絹本設色長卷已有近千年歷史,每次展出過後,需收藏十年加以保養。此難得機會,當然不容錯過。但建議還是儘量選平日觀賞為佳。

有關展覽詳情

延伸閱讀: 趙廣超著作《筆記清明上河圖

(上圖為畫卷有關虹橋部份。虹橋以五排巨木作拱架,中以橫木承托,再以榫合釘接及繩綁,結構非常牢固。圖片轉載自明報新聞網。)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laneur&aid=106342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遺 憾
2007/07/07 00:25
我才離開香港沒多久, 早知道就停留久一點.  不過不久前的中國陶瓷史展覽倒是讓我好運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