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05 13:01:13瀏覽321|回應0|推薦0 | |
****************** P.160,賓州克拉里翁大學〈Clarion University〉的一群研究人員,蒐集了120篇期末報告,然後用前所未見的嚴格方式檢驗:每篇文章分別經過八位教授評閱,評分以A到F級區分,評分結果有時候相差達到兩級,平均而言,評分的等級相差接近一級。 由於學生的前途往往受到這種評斷的影響,這類的不精確,頗令人遺憾。不過這是可以理解的,不管哪所大學哪個學系,都有自己的辦學方式和理念,聘用的教授可以從卡爾‧馬克思這樣的重量級思想家,到格魯喬‧馬克斯這樣的無厘頭喜劇演員。 可是如果有所管控,給評分者一定要遵行的評分標準,情形又會如何?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一位研究人員,把接近100篇的作文,交給修辭及傳播專業的博士班學生,這些學生都接受了這種評分方式的廣泛訓練,兩位評分者〈三條魚插註:應該是『每位評分者』吧〉獨立的對每一篇作文評1到4級分,最後比較評分結果時,只有一半的作文得到相同的等級。 另外一個主觀的量測,卻得到超過應得的可信度,就是葡萄酒的評鑑。 1970年代,美國的葡萄酒釀酒業還是個沉睡的行業,雖然成長,但主要侷限於低等級的大瓶酒。1978年發生一件事,堪稱是釀酒業快速發展的推手:一位由律師轉業的酒評家羅伯‧派克〈Robert M. Parker Jr.〉決定除了給予評論之外,還要給葡萄酒從1到100分的評分,之後,大多數葡萄酒評鑑出版品都遵照而行。 P.161,今天,美國的葡萄酒年銷售量超過兩百億,幾百萬的葡萄酒迷付錢之前,一定會參酌評分來為自己的選擇背書。 因此當美國的葡萄酒權威雜誌《Wine Spectator》給阿根廷碧安琪酒廠2004年份的卡本內蘇維翁的評分為90分、而不是89分,這1分之差可轉化為該酒廠銷售金額上的天壤之別。事實上,你會發現酒行裡促銷打折的酒,多半都是80幾分、將近90分的,它們的吸引力就是差了那麼一點。 不過,那瓶得到90分的2004年份碧安琪卡本內蘇維翁,如果在1小時候重做同樣的評鑑,卻得到89分的機會有多大呢? ……這些年我參加的品酒會上,我留意到,如果我左手邊的大鬍子嘟嚷著說「嗅感佳」〈即聞起來很香〉,其他人就可能會附和。但是如果每個人各自進行而沒有互相討論,你會發現大鬍子寫著:「嗅感佳」,光頭的那個寫著:「沒有嗅感」,而金色捲髮女子寫著:「有意思的嗅感,帶有荷蘭芹和初染皮革的香氣」。 在理論上,我們有很多理由質疑葡萄酒的評等。例如,味覺依賴味道與嗅覺刺激的複雜交互作用。…… P.162,……我們在葡萄酒中察覺得到的味道,來自600到800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對舌頭與鼻子的作用。這就造成問題了,因為即使經過味道戀的專業人士,研究顯示也鮮少能在混合液中認出3到4種化合物。 預期心理也會影響你的味覺。1963年,有三位研究人員在白酒中偷偷加入了一點紅色食用色素,因此看起來像是玫瑰紅酒,然後他們請一群專家來比較這種酒與原來白酒的甜度,這群專家根據他們對這兩種酒的預期心理,認為假的玫瑰紅要比白酒來得甜。……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中,受試者要替五種葡萄酒評分,結果定價90美金的酒的評分,高於另一瓶定價10美金的酒,但事實上,狡詐的研究人員在兩瓶中裝的是一樣的酒。不僅如此,這項試驗進行時,受試者的腦部同時受到磁振造影的掃瞄,結果影像顯示,當受試者品嚐他們認為較貴的酒時,腦部掌管愉快經驗的區域確實比較活躍。 P.163,不過,在你批評這些品酒專家之前,先看看下面這個情形。 有個研究人員詢問30個愛喝碳酸飲料的人,喜歡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然後請他們嚐嚐這兩種可樂,以試驗他們的偏好,結果,30人之中有21人還是堅持自己的偏好。 只不過,狡猾的研究人員,是將可口可樂放在百事可樂的瓶子中,而百事可樂放在可口可樂的瓶子中。 P.164,……酒評專家意識到這些困難。「在很多層次上,﹝評鑑制度﹞是沒有意義的,」《Wine & Spirits》雜誌的編輯這麼說。而根據《Wine Enthusiast》的前編輯的說法,「你愈深入,就愈認知到這整件事多麼容易造成誤導。」 但是評鑑制度仍然盛行,為什麼? 酒評家發現,當他們試圖將酒的品質以星級區分、或只用描述字眼,例如好、不好或很差等等,他們的意見就不那麼令人信服;可是當他們使用數字,消費者就信奉他們的看法。以分數評等雖然可議之處甚多,但能讓消費者有信心在不同種類、不同酒廠、不同年份的葡萄酒大海中,撈到金針〈或銀針,看他們的預算而定〉。 如果一款葡萄酒〈或一篇作文〉的好壞,真的需要以一個數字來評斷,量測的理論就必須回答兩個關鍵的問題: 如何由一系列不同的量測中,找出對的數字? 而從一組數目有限的量測值,要如何評估找對數字的機率? ******************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