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644帝國大崩潰3-1面對農民軍的轉撫為剿(3)無米之炊的撫局(3)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萬三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
2013/04/07 19:30:11瀏覽164|回應0|推薦0

【04/07 19:30:11】
慈濟鬼德會下面的『台灣妖教的偽善者』,
臉皮可能厚到北韓的火箭砲也打不穿。
拿者雞毛當令箭,
沒人拿那些傢伙有辦法。
~~~編輯中~~~

【04/08 00:09】
忽然睡不著,
好久沒看至尊百家樂了。
哈,
徐大乃又發明新花樣了,
居然還有『特異功能卡』。

【04/08 00:20】不爽的三條魚,
隨便貼貼,
完稿了。

*****************

吳曉波《浩蕩兩千年:一本書讀透中國政商關係‧第12章》

P.250沈萬三是元末名氣最大的商人,民間流傳一句諺語:

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

他出生在吳興〈原註:今浙江湖州〉南潯鎮的沈家漾,後遷居蘇葉昆山的周莊。從各種筆記資料看,沈萬三成為巨富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糧食生產和土地兼併,「躬稼起家」繼而「廣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資巨方萬,田產遍於天下」,有野史說沈家擁有蘇州府三分之二的田畝。

二是繼承了一位巨富的財產,根據楊循吉《蘇談》記載,吳江富商陸道源富甲江左,晚年意氣闌珊,決心出家為僧,就把所有的資產都贈給了沈萬三。

三是從事海外貿易,他以周莊為基地,利用白硯江〈原註: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入走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糧食和手工業品等運往海外,《朱元璋傳》的作者、歷史學家吳晗考據說:「蘇州沈萬三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於做海外貿易。」

沈萬三的豪富之名,在當時就流傳全國,民間傳說他家藏一個「聚寶盆」,因此有取之不盡的金銀珠寶。

 

P.251江南士民反抗元朝之時,江南一帶眾多漢族富商地主都給予積極的支持。沈萬三先是資助張士誠,助其購糧擴軍,後來,他又投靠更有勢力的朱元璋。出身草根的朱元璋廣泛吸納這些富商當官,甚至還與他們稱兄道弟,沈萬三就是最重要的金主之一,民間傳說他與朱元璋曾結拜為金蘭兄弟。

明政權定都南京後,要修築城牆,財政捉襟見肘,於是,沈萬三出鉅資,獨力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城牆──洪武門至水西門的城牆,還獻出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助建了南京的廊廡、酒樓等,朝廷上下對之稱頌不已。

P.2501373〈明朝洪武元年為1368年〉前後的某一天,江南首富沈萬三與當上皇帝不久的朱元璋侃侃而談,有過一番很精采的對話,他當時的心情一定非常愉快和得意。不過,他不會想到,僅僅十多年後,他將家破人亡,他的兒子沈文度將會爬著去見一位官府新貴。

 

P.251有一次,在君臣閒聊中,春風滿面的沈萬三突然提出,願意拿出一筆錢、用來犒勞三軍。朱元璋冷冷地說:

朕有兵馬百萬,你犒勞得過來嗎?

沈萬三應聲答道:「我每人犒勞一兩黃金如何?

沈首富說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應該非常明快得意,可能沒有注意到朱皇帝的臉色的莫測變幻。

《明史‧后妃傳》記錄了此次對話之後,朱元璋與皇后馬秀英的交談。

皇帝忍著怒氣說:

一個匹夫要犒勞三軍,他是想要犯上作亂呀,朕一定要殺了他。

皇后勸說道:

這種不祥之民,老天自會殺他,何須陛下動手。

在「朕即天下」的皇權時代,誰是老大?當然還是皇帝。馬皇后的意思其實是您還沒有到殺沈萬三的時候。

〈原註:《明史‧后妃傳》:『(沈萬三)請犒軍,帝忍曰: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后諫曰:不祥之民,天將誅之,陛下何誅焉。』〉

 

P.252中國每個朝代的初期都會展現寬鬆氣象,任由工商自由,恢復民間元氣,明代也不例外。朱元璋登基後,提出一個大規模的減稅計畫,減輕民眾負擔,同時還明令不得擾商,官府不能以節慶為名,低價強買民物。

〈三條魚:參見2-16。〉

然而,當政權稍有穩定,統治者對工商的態度立即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每次朝代更迭,新的建政者都會反思前人的錯誤,朱元璋的反思心得是:

元氏閽弱,威福下移,馴至於亂。

也就是說,中央集權渙散,民間的勢力強大,才造成了禍亂。因此,當他聽到沈萬三要犒勞三軍後會勃然變色,正是這種心理的條件反射。

 

朱元璋深感豪族在地方的盤根錯節,必成尾大不掉之勢,一定要予以割除。登上皇位的洪武初年,就下令把江南十四萬戶民眾遷到他的老家安徽鳳陽,其中很多是富商地主。據明代學者貝瓊的記載,三吳地區的巨姓大族離開故土後頓成離水之魚,資產全數流失,數年之內,或死或遷,無一存者。

這些人留戀昔日的豪華生活,便常常扮成乞丐回家掃墓探親,沿途唱著他們自編的鳳陽花鼓:

家住廬州並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定都南京後,朱元璋又先後兩次把天下富商遷居到南京〈三條魚:原書為『天下六‧七三萬戶富商』,不可理解〉,這幾乎是對商人階層一次圍殲式的打擊,明初名臣方孝儒對此的評論是:「大家富民多以逾制失道亡其宗。

 

對商人階層「先用之,後棄之」,朱元璋非第一人,前可見兩漢的劉邦、劉秀,後可見1928年的蔣介石,幾乎是所有造反成功者的共同「祕笈」。朱元璋自己對這種做法有段話講得非常明白,他說:

「以前漢高祖劉邦把天下富商都遷到關中,我一開始還覺得不可取,現在想來,京師是天下的根本,才知道必須要這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原註:《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一十》:『昔漢高祖徙天下富豪於關中,朕初不取。今思之,京師天下之本,乃知事有當然,不得不爾。』〉

〈三條魚:以上參見2-14。〉

P.253當剪滅豪族成為國家戰略以後,沈萬三的命運就無從更改。

1373〈洪武六年〉,沈萬三被安了個莫須有的罪名,充軍雲南,死於何年已不可考。1386〈洪武十九年〉春,沈家又因為田賦糾紛而惹上官司,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至、沈莊被打入大牢,沈莊當年就死於獄中。到了1398〈洪武三十一年〉,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被牽連到一樁謀反案中,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被「同日凌遲」,八十餘人被殺,沒收田地。沈家從此衰落。

 

《明史‧紀綱傳》記載了沈萬三之子沈文度的一段故事:

朱元璋駕崩後,四子朱棣奪位登基,是為明成祖。紀綱是朱棣心腹,擔任特務機構錦衣衛的指揮使,此人極善斂財,曾構陷上百個富豪之家,將資產全部抄收。當時,沈萬三家族已經被抄家,不過還有一點家底留存,萬三之子沈文度匍匐在地上,爬著去求見紀綱,進獻了黃金、龍角等珍貴之物,懇求當他的門下之客,年年供奉、歲歲孝敬。

紀綱就派沈文度幫他尋找江南美女,沈家靠上這棵「大樹」之後,終於「重振家門」,沈文度將搜刮來的金錢與紀綱五五對分。

*****************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fishfish1967&aid=74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