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644帝國大崩潰2-33三邊總督楊鶴潰敗的總檢討(21)腐敗無能荒謬的明末統治階層(6)太監王坤──司彈劾之權,操中朝之議。
2013/03/30 19:29:01瀏覽64|回應0|推薦0

【03/30 12:45:09】
黑白舞???
哈。
~~~編輯中~~~

【04/09 00:13】
哈。
大家晚安,
台灣無趣的人真多,
三條魚認輸,
文章貼完,
要睡了!

【04/09 00:23】完稿

*****************

晁中辰《崇禎傳》

P.148面對東廠無孔不入的偵緝,大臣人人自危,以能平安度日為幸,不以勇於任事為意。一些剛直的大臣偶爾向崇禎帝說到東廠之害,他也聽不進去,甚至還將奏事人訓斥一通。

比較有成效的一次是御史楊學願的奏疏,其中說道:

稽太祖高皇帝時,初無所謂緝拿之令。臣工不法,只有明糾,無陰訐也。……

夫餌人以陷禍,擇人而肆喙,惟恐其不為惡,又惟恐其不即罹於法。揆之皇上泣罪解網之仁,豈不傷哉!

伏乞皇上先寬東廠條例,夫東廠寬而刑罰可以漸省……外臣獲罪,但敕撫按檻車送詣闕下,未為不可,若緹騎一遣,有資者家產破散,無資者地方斂餽,為害滋甚。

有旨:東廠所緝,止於謀逆亂倫;其作奸犯科,自有司存。錦衣校衛,勿得奉差需索。

關鍵是以前也是讓東廠偵緝謀逆亂倫等大案,實際上卻是無所不緝,崇禎帝這次降旨,不過是重申過去的規定而已。這樣重申一下,雖然也會使東廠的氣焰稍有收斂,也只是一時之效,也像周延儒那次奏准停止東廠緝事那樣,東廠特務不久就照樣胡作非為、無法無天,直到明王朝滅亡。

 

>>>>>>>>>>>>>>>>>> 

 

P.143以前,以東廠為首的宦官雖然偵緝臣下很嚴密,但從來沒有公開像外廷臣僚那樣彈劾大臣,到崇禎時期則情形為之一變,有的宦官居然公然上疏彈劾大臣,使外廷臣僚大感驚異。

崇禎四年1631年〉,太監王坤受命任宣府監視,而當時任巡撫的是胡良機。

王坤不久即上疏彈劾,說胡良機不能及時處理事務,致使薄書叢積。崇禎帝還真的聽信了王坤的奏言,便降旨命王坤「究命奏奪」,實際上就是由他查辦巡撫胡良機。一個宦官居然要查辦巡撫,這使朝臣大為驚異。

 

給事中魏呈潤上疏力爭,謂胡良機即使「果有詿誤」,〈三條魚:“詿”,音同“掛”,詿誤:做官的因過失而受罰。〉也應由朝廷按正常程序進行考核和處置,不應將「究命奏奪」之權「一付中貴之手」。如此敗壞綱紀,日後「誰復敢以國事爭抗」?以後「皇上欲聞九邊之動靜、監視之善惡,何從知之!

王坤自恃有崇禎帝撐腰,不僅不收斂、反而氣焰越來越高,不只是彈劾巡撫胡良機,還直接彈劾內閣首輔周延儒。

〈三條魚:王坤彈劾周延儒是崇禎五年的事,參見《崇禎傳》P.82。〉

對此,給事中傅朝佑在疏中說得十分激切:

皇上慮周邊境,用王坤監視宣〈府〉、大〈同〉,未嘗令其司彈劾之權、操中朝之議也。〈王坤〉乃一參再參,及閣臣。

縱令閣臣有過,朝廷耳目之司,夫豈乏人,乃令中官言之?書之史冊,何以示子孫而傳後世哉!……臣不特為閣臣惜,而深為國體惜,為天下治亂之大關惜也!

傅朝佑的話可謂擊中了要害,即宦官公開彈劾外廷大臣,主要不在於此人賢否,而在於這種做法本身敗壞國體,此風一開,國家政事將一發不可收拾。

但這件事也清楚地告訴人們,宦官的權勢在崇禎時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P.144儘管臣下那樣激切地諫阻,但這種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

崇禎六年1633年〉,宣府巡撫馬士英剛上任,就因冒侵餉銀六千兩而被王坤彈劾,致使馬士英立即被罷職遣戍。

〈事件的起因是〉按照舊例,為修好上下左右的官員,新官上任之初都要送些禮,因為倉促之間銀錢不濟,便拿庫中正額餉銀使用,日後再慢慢補上。

明朝的這種陋習相沿已久,「各邊皆然,不獨一宣府也。士英蒞任未幾,一時不及抵償,遂為王坤所糾。」此事屬實,崇禎帝「心喜內臣果能絕情而剔積弊也。故凡言內臣者,皆不聽。

 

>>>>>>>>>>>>>>>>>> 

 

P.144王坤自恃發奸有功,膽子也越來越壯。他看到給事中陳贊化上疏彈劾周延儒,自己便也上了一疏,指責周延儒招權納賄等等,不宜居首輔職。

〈三條魚:(1)《崇禎傳》的作者晁中辰,寫書寫昏了,馬士英的事發生在崇禎六年,王坤彈劾周延儒則是崇禎五年的事,見P.82,哪有崇禎六年作為原因、崇禎五年作為結果的道理?這些歷史學者實在很麻煩,寫歷史寫成講故事了。(2)另外,《明史‧卷三百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關於周延儒的地方,明確說到先是溫體仁指使王坤揭發周延儒庇護親戚的惡行,後又進一步唆使給事中陳贊化攻訐周延儒。

晁中辰先生上面短短幾句話,一堆前後錯置的錯誤,這還是歷史學家寫的東西,其他等而下之的著作是怎麼樣的亂搞歷史,就不難想像了!

左副都御史王志道隨後上了一疏,言辭頗激,謂「王坤不宜侵輔臣」,這樣做敗壞政體。為此,崇禎帝召群臣於平台,當眾對王志道申諭道:

遣用內臣,原非得已,朕諭甚明。

爾等不自省察,徒事執王坤之疏。朕已責其誣妄,乃群臣舉劾,無不牽引內臣。豈處分各官,皆為內臣也?……廷臣於國家大計不聞一言,惟用內臣在鎮,不利奸弊,乃藉王坤疏要挾朝廷,誠巧佞也。

大臣們心裡都很清楚,崇禎帝這番話不是說給王志道聽的,而是說給全體大臣聽的。這番話的傾向性很明顯:王坤身為一個宦官,公然上疏彈劾大臣,顯然是對紀綱法度的嚴重破壞,王志道疏中所言也是指的這件事,崇禎帝也言不由衷地表示對王坤「已責其誣妄」。

但他話鋒一轉,對王坤不作處置,反而大肆訓諭群臣,正因為眾臣不誠心用事,自己才不得已使用內臣。

這段話對崇禎帝重用宦官的心態是一次清楚的表露:責王坤誣妄是假,重用王坤是真。王志道因此事而「引罪乞罷」,周延儒不久也被免去首輔之職、回籍閒住。

*****************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fishfish1967&aid=744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