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必自腐,而後蟲生,
佛教必自侮,而後人滅之,
不知檢討自己,只會怪罪別人,
台灣的佛教既不是菩薩道、也不是人道。
而是畜生道!
【城邦舊網址改貼】
〈第六章〉秦嶺之一:十神術語背後的秘密〈上〉
【本文合併奇摩文章】
〈奇摩貼文時間 2008/07/15 16:33〉
******************************
******************************
【鐘釋】子寅辰午申戌屬陽性的地支,性質活動而且力量強大,
是好是壞很快就會反應出來。
丑卯巳未酉亥屬陰性的地支,性質安靜而且力量集中,
是好是壞往往會拖延很久(到第二年)才反應出來。
﹝三條魚﹞庶幾其義也!
***********************************
《輯要》:子、寅、辰、午、申、戌,陽也,
其性動,其勢強,其發至速,其災祥至顯。
丑、卯、巳、未、酉、亥,陰也,
其性靜,其氣專,其否泰之驗、每經年而始見。
《闡微》:地支有以子至巳為陽、午至亥為陰者,
此從冬至陽生、夏至陰生之論也,
有以寅至未為陽、申至丑為陰者,
此分木火為陽、金水為陰也。
命家以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若子從癸、午從丁,是體陽而用陰也,
巳從丙、亥從壬,是體陰而用陽也,
分別取用,亦為剛柔健順之理,與天干無異,
但生剋制化、其理多端,蓋一支所藏或二干、或三干故耳,
然以本氣為主,寅必先甲而後及丙,申必先庚而後及壬,餘支皆然。
陽支性動而強、吉凶之驗恆速,
陰支性靜而弱、禍福之應較遲,
在局在運均以此意消息之。
《補註》: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陰陽支辰、性質不同,其理有不可解者,
任註亦未有闡明,竊謂原文恐有誤字,
以干而論,甲陽乙陰,丙陽丁陰,
以支而論,子陽丑陰,寅陽卯陰。
若以干支統論之,則干為陽、支為陰也。
子平真銓云:已甲乙寅卯而統分陰陽,
則甲乙為陽、寅卯為陰,即此意也。
此處原文當為「陽干動且強、陰支靜且專」,
後人不解陽干陰支,改為陽支陰支,以致無從索解。
蓋干主天、顯露於外、動而有為,
支主地、藏納於下、靜以待用,
干主一而支藏多,干之性質單純、而支之性質複雜,
故顯之於用,天干之為吉為凶,顯而易見,
如才劫官傷,立見其災,有病得藥,立顯其福,
若地支則不然,吉神暗藏、或凶物深藏,一時不見禍福,
非歲運引動,休咎不顯,經年者,言歲運相催也。
《新註》: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
《李註》:大致與下面的《許註》相同。
《許註》:原文陽支、陰支之意,
非子至巳為陽、午至亥為陰,
亦非寅至未為陽、申至丑為陰者,
也非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所謂陽者,顯也,地支藏干在原局透出天干之意也,
所謂陰者,藏也,地支藏干在原局不透天干之意也,
命造格用最喜生旺透干,不遭剋洩、合壞,
若遭剋洩、合壞,須得救應之神化解為吉,
如忌神透干,原局須見制化忌神之神,
設若忌神無制、或制化之神力薄則凶。
因喜忌神透出天干應驗神速,故曰「陽支動且強,速達顯災祥」;
喜忌神在原局深藏不露,須待歲運引出,
引出喜神則吉、引出忌神則凶,即「陰支靜且專,否泰每經年」之真義也。
***********************************
﹝三條魚﹞這節開始對地支的講解,
也就逐漸從「怎麼講都有點道理」的天干外顯的特質,
進到「怎麼講都有問題」的地支內在結構,
光是一開始對「陽支、陰支」的四句解釋,
就看到各家大師的言論透出濃濃的煙硝戰火:
陳素庵的《輯要》、任鐵樵的《闡微》、
潘子端的《新註》、鐘義明的《鐘註》,
對於「動強」、「速達」、「靜專」、「經年」雖然有稍微不同的說明,
都是主張「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鐘義明先生的書中,註解後面有篇研究各家說法的文章,可參考。
徐樂吾的《補註》主張「陽支、陰支」要改為「陽干、陰支」,
「干主天、顯露於外、動而有為,
支主地、藏納於下、靜以待用。」
李銘城的《李註》、許羽賢的《許註》,
可以說是延續徐樂吾《補註》的解釋,
把地支藏干的透與不透,分別作為「陽」與「陰」的涵義。
對於各家大師的高見,三條魚在這邊給大家鼓掌。
從理論層面來講,大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至於《滴天髓》的原意是什麼?
就算原作者真如傳說是劉伯溫,也已經死了好幾百年,
不可能從地底下爬出來辯解,除非,有人能夠通靈到地底下去問他。
不過,三條魚始終有種感覺,
「註解」和「引申的創造」要分清楚,
要有創造才會有進步,
但是,創造必須奠基在現實經驗的證據上,
而不是把古人的話無止境的擴大解釋,然後就說那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