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祭祖?敬祖! 基督徒如何面對祭祖的問題
2009/02/15 12:49:55瀏覽26151|回應3|推薦1

祭祖的問題一直是許多人不願意信主的原因之一,也經常成為基督徒在華人地區傳福音的障礙,為了釐清一般人對於基督徒祭祖和敬祖的疑問和誤解,我特地將我在 2003-2004年幫台北真理堂整理的基督徒敬祖書籍的草稿貼在部落格上,希望對已經信主的弟兄姐妹和還未信主的朋友有一些幫助,完整的內容已經由真理堂文宣部出版,詳 敬祖手冊如何建立基督徒敬祖文化一書(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08H/bookfiles-08H012.htm#《敬祖手冊如何建立基督徒敬祖文化》 ),可以在台北真理堂的真理書房購買

壹、聖經對祖先的看法

傳紞中國社會是建立在家族制度上,以父子關係為主軸,往上連結所有死去的祖先,往下則及於尚未出生的子孫,所以「祭祖」與「孝德」就成為維繫社會結構非常重要的理念與力量。後來受到道教、儒教及佛教的影響,對祖先的崇拜與倫理孝道有了更深的連繫,甚至視祭祖為盡孝的表現,因此不祭祀祖先的基督徒不斷被人批評為不孝。但不可諱言的是,祖先崇拜演變至今,對孝道的強調已由偏重倫理化的教孝轉向偏重對祖先亡靈的祭祀,以此觀點來審判基督徒是否遵守孝道,實在不公平。基督信仰對現今社會上一般的祖先崇拜是分作二個層面來處理,一個是倫理上的意義:對祖先的追思與尊敬。另一個則是宗教上的亡靈崇拜。中國基督徒既是基督徒,就無法接受第二種宗教性亡靈崇拜的行為和亡靈觀,但我們也是中國人,聖經也如此教導,對倫理層面的精神是必然接受的,所以基督信仰所反對的是祖先崇拜中將祖先當作「神明」來「祭拜」的亡靈觀和反應民間來世思想的祭祖儀式。真理堂編製「基督徒如何面對祭祖」手冊,除了要釐清一般人對基督徒「不孝」的錯誤認知之外,更要以具體的行為來表明基督徒對祖先是心存尊敬感恩,而以誠敬的追思來表達這份敬佩感謝之情。

從聖經來看,基督徒對祖先的態度至少包含慎終追遠、孝敬與傳承三個部份。

一、慎終追遠

聖經在創世紀中描述亞伯拉罕買地葬撒拉,約瑟及他的兄弟們厚葬他父親雅各,用香料薰了四十天,為他哀哭七十天,可以想見基督徒對死者的態度是備極哀榮與敬重。基督教喪禮的氣氛十分莊嚴、肅穆與隆重,充份表達對死者的哀思與尊敬,並在哀傷中帶出安慰,絕望中帶來盼望,幫助人脫離死亡的恐懼,引導人追尋永恆的生命,凡參加過基督教追思禮拜的人都會深受感動,這是基督教對於「慎終」的具體表現。此外,基督教重視祖先的程度在聖經中表露無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均以族譜來表達與祖先血脈相連的關係,這種關係不是僅限於看得見的二、三代,而是推溯連結到最大的祖先、人類的始祖—我們在「天上的父」。儘管我們有生育養育的父母,但不可否認的,宇宙世界有一位最原始的祖先,祂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也是人類的本源,並以萬物供養人,聖經稱祂為「天父上帝」,基督徒對祖先的態度不僅「慎終」,更是「追遠」至最大的祖先「天父上帝」。因此,基督徒敬拜天父上帝不是「背祖叛宗」,反而是「認祖歸宗」,而且唯有敬拜上帝才能達到「祭祖」的真正目的。

二、孝敬

站在基督信仰來著,孝敬在根本上是基於子女對父母的那一片真摯又濃厚的愛,孝是至情至愛的自然流露。在摩西所傳的十誡中,第五誡是神叮嚀孝親之道,『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這不但是人對人的道德責任中的第一條,也是唯一帶有應許的誡命,可見上帝多麼重視人世間的孝道,且視孝親為倫理之起點。在神叮嚀以色列人的話中,孝親與守安息日是相提並論的,神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你們都當孝敬父母,也要守我的安息日,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未記十九: 2–3 )。此處『孝敬』一詞是『敬畏』之意,是要人對父母有無限的敬意,尊重且順服,父母是有權威的,因此輕忽父母的,應受極刑(出埃及記二一: 15 ;利未記二0: 9 ),父母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乃是由於神的賜福及託付。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父母從神耶裏承受無比的能力來撫育兒女,使兒女如勇士手中的箭,同遠處目標發射(詩篇一二七: 3 、 4 )。父母承受神的託付,傳遞歷史經驗;兒女就要孝敬順從父母,將生命與愛承受下來,再繼續地傳遞。

那麼基督信仰是否符合中國人所講的孝道呢?孝經是講述中國人孝道的代表作,孝經第一章就提綱挈領地列出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乏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那如何行孝以盡孝呢?在紀孝行章第十提出五點:「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者致其樂,病者致其憂,喪者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至於用什麼方法來培植百姓盡孝呢?不外乎就是在「養生送死」上來教育民眾,送死又包括著慎終與追遠二事,這是古人認為培養民德的方法,像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而孔子的「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二句話正是慎終追遠的注腳。從聖經來看,基督信仰完全符合中國人孝的定義,但是為什麼孝敬祖先的問題在教會中造成困惑呢?其實在遠古的華人文化中,敬祖是為了慎思追遠,也是為了教導孝道,因此敬祖所用的禮儀,是「祭如在」,也就是做一些過世的人在世時喜歡做的行動,如同他還跟我們在一起以追念他,但是到了後世,這些敬祖追思的倫理教導,只停留在上階層知識份子中,而下階層的庶民,則轉變為以宗教性的祭祀來維持家文化的孝道,因此敬祖就變成了祭祖,要擺食物祭牲祈求祖先回來食用,要燒冥紙以使他在陰間有錢花用,燒香以取悅過世的祖先,求告祖先能因此庇護後代子孫,所以這些祭祖的意識和活動,是和祖先的亡靈來往溝通,並服事他們,對他們有所求告,這就已經成為敬拜偶像的活動了,這也是基督徒不願祭祖的原因。

三、傳承

聖經告訴我們,「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埃及記二十: 5~6 )我們若順服神的旨意,神會給我們的一切祝福,這些祝福是豐富而不可限量的,包括豐收、健康和長壽 … 等,神的心意是要讓這些祝福從家族中,世世代代流傳下去,祂不只讓我們可以得到祝福,還要讓我們的子孫也得祝福。這份祝福是從何而來呢?歌羅西書二: 9~10 「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面;你們在祂裏面也得了豐盛,祂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耶穌基督祂是「頭」,天父透過祂要把很多好東西賞賜下來,地上各樣的權柄都是以基督為首,基督是透過各樣執政掌權者,包括我們的家長,把祝福帶下來,也就是說基督是透過我們的父母把很多好東西給我們!我們要憑著信心支取神的恩典,透過我們可以把自己從神領受的好的特質傳下去,帶給我們的子子孫孫。

然而,我們除了會從祖先遺傳到祝福之外,祖先曾經有過罪的行為和思想也會遺傳給後代子孫,這些罪的行為和思想(包括性犯罪、侮辱、欺騙、咒詛、暴力、偶像崇拜 … 等)可能會使疾病、咒詛、心理和情緒上的困擾在家族中反覆出現。我們或許會問:難道後代子孫要一直受到遺傳之罪的捆綁嗎?感謝上帝已經為我們留一條出路,因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背負起我們自己所犯的罪、以及祖先所犯之罪的後果,只要我們面對這些遺傳而來的罪,以家族成員的身份為家族的罪認罪與悔改,神必然會將遺傳之罪從我們的生命中除去,將我們從家族中的軟弱和缺陷中釋放出來,我們的子子孫孫將不必蒙受祖先遺傳而來之罪,而是領受來自上帝滿滿的祝福!


貳、基督徒可能面對的祭祖問題及回應

問:我們的祖先死後去哪裏?

答: 對於基督徒而言 ,死亡是人歇了地上一切的勞苦重擔,生命的氣息歸到神那裡,不用再受地上任何朽壞或分離之苦,因為上帝已經將永生的應許賜給信主的人,這「永生」不是指今世的長生不死,或舊有生命的延續,更不是在陰間煩惱子孫是否有祭拜,主耶穌所應許我們「信的人有永生」,是指今生罪得赦免、死後靈魂得救,和上帝恢復父子的關係,回到父神為我們所預備的天家享受永遠的福樂,上帝所應許的永生至少有三樣恩典:

一、 耶穌預備住處:耶穌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 … 在我父家裡有許多住處, … 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約翰福音十四: 1~2 )沒有一個神明為我們死後預備住處,唯有耶穌為我們預備住處,使我們免入輪迴、不受風寒、不必擔心子孫祭祀與否,因為我們的父神供應我們一切需要。

二、 耶穌引路回家:耶穌說「我若回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約翰福音十四: 3 )基督徒不用請和尚、道士來為死者招魂引路,耶穌基督從父神那裡來,祂曾走過死亡的道路,並且死而復活,只有祂能帶領我們回到父家。

三、 耶穌應許團圓:耶穌說「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翰福音十四: 3 )主耶穌應許我們,將來我們不僅永遠與主同在,我們同信的人也將團圓在一起。

對於還沒有信主的祖先和家人,死亡意味著與神的同在和神的榮耀隔絕,羅馬書十四章 9 節說「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耶穌不僅是活人的主,也是死人的主,祂更「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示錄一 :18 )我們相信祂會按著祂的憐憫和公義安置我們未信主的祖先。

問:基督徒是否可以燒香嗎?

答: 焚香習俗是從何而來呢﹖雖然,舊約藉焚香,把禱告讚美祈求呈現於上帝面前,求祂垂聽。但是主耶穌親身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除去上帝與人的間隔,我們從此可以直接藉著耶穌的名向上帝禱告,不必再藉著燒香儀式來禱告。無論是清明或其他的節期,基督徒都不應該燒香,燒冥紙更不應該。

  有人可能會問,拿香是一種表達敬意的方式之一,為什麼不能拿?雖然同樣是表達敬意沒錯,但是拿香的這個動作背後的含意太多了,好比我們很尊敬我們的老師,我們會跟他鞠個躬,但是卻不會拿香去拜一拜他,若真如此,你的老師也一定會不高興的。拿香這個動作,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比較跟拜神有關係,而鞠躬這個動作則比較中性。所以,同樣是表達敬意,方法卻有很多種,我們可以選那種背後不具有其他意義的方法來表達我們的敬意。不過,更重要的事,你是不是真的敬重你的父母,你是不是真的孝敬他們,這才是更具體行動與表達敬意的方式。

問:基督徒需要「神主牌」嗎?


答: 「神主牌」又稱「公媽牌」,相傳來自於周武王為其父文王之奉祀,並攜帶此神主牌出征討伐商紂王;另一種版本是民間傳說且普遍被一般民間所接受,就是二十四孝中的丁蘭故事,相傳丁蘭原是個不孝子,時常打罵母親,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看見羊兒跪著吃母奶,內心大受感動,並對過去的行為深感懺悔,於是決心要痛改前非,好好孝敬父母。當天他母親照常送午餐到山上給他,他遠遠看見母親,為了不讓母親辛苦爬上山,趕緊飛奔下山要去接她,不時母親對丁蘭就充滿恐懼,她看到丁蘭不知何故衝下山,深怕又會被丁蘭打得半死,於是跳湖自盡了,丁蘭見狀趕到湖邊搶救不及,甚至連屍體都找不到,在傷心之餘丁蘭在從湖裡撿了一塊木頭回家,刻上母親的名字以表達對母親的追念,這就是民間流傳「神主牌」的由來。

人在思念故人的時候,習慣要看到具體的遺物,紀念性的東西本來是中性的,木頭本身沒有生命,但是在傳統習俗融入佛、儒、道教之後,神主牌位已蒙上亡靈的色彩,認為人死了有三魂七魄,一魂入土、一魂入陰間或漂流、另一魂則留在祖先牌位中成了三魂中之一魂的住處,因此才有求祖先保佑家族的習俗,認為祖先死後的鬼魂乃可有所行動,因此拜祖先時,會向祖先來祈福。當人將紀念性的東西從「追思」的層次轉為「祭拜」的對象後,無形中靈界就會有一股勢力附在其上,接受你的祭拜供奉。如果基督徒想要懷念、尊敬祖先,可以利用編製家譜、記錄祖先的事蹟、追思禮拜等方式來慎終追遠,而不是外表的型式。信徒如果還沒有全家信主,關於祭祖或神主牌,一定要有充份的溝通,必須充份考慮未信家人的感受。教會當然鼓勵信徒處理,但時機由信徒決定,務必在真理上繼續建造,信仰根基愈穩,對神愈有經歷,就愈知道如何面對。

問:家人要求我在過年過節拜祖先的時候,可以不拿香,但是要跟祖先牌位鞠躬,我應該如何做 ?

(1) 可以鞠躬,但是心理的意念是追悼,而不是把祖先當神祇。你可以用敬禮表示尊敬,否則讓家人感覺你信了基督教卻失去了孝心,也許會引起許多紛爭。在鞠躬時心裡默禱,求神堅固你的家庭,使他們也來信主,得著神的賜福!如果必需鞠躬才能滿足對過世不久先祖的追思,一般教會和基督徒應當都可以接受,向遺像行注目禮或鞠躬禮,或獻花,以表達追思之情。(必要時也應當適時教導子女,只敬拜獨一上帝,追念祖先時,並不是向祖先報告後代現況,也不是祈求祖先陰庇,以免落入拜偶像的罪中。)至於燒香、燒紙、擺設食物或物品都不相宜,以免引起別人的誤會而使別人落入拜偶像的罪。

(2) 有些牧師對這個問題的反應是否定的,其實一個單純的鞠躬可以包含著許多意思:對邪靈的敬禮、對祖先的尊敬等等。但如果家人尊重你的信仰,你就可以跟他們分享你尊重祖先的心、你敬愛祖先的心。讓他們也知道你鞠躬是為了什麼,讓他們知道原來鞠躬也是實踐基督徒生活的一種方式(表達對祖先的追思與孝敬先人的態度)。假如你的父母已經無法諒解你了,那問題就比較麻煩一點,因為他們可能已經有一個刻板印象,就是你不敬祖。要怎樣破除這樣的刻板印
象,很重要的就是,你要做。不但鞠躬是可以做的,你應該做的還有更多,鞠躬應該只是其中最最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你平常要對「家」有貢獻,要對父母及其他還在世的長輩恭敬而且孝順。這些事情說來容易,做來難啊!但是不做的話,很難慢慢讓父母的刻板印象破除。

  然而,假如你沒有好好的跟家人溝通你的態度,家人說不定覺得你跟他們一樣,鞠躬是為了求祖先保佑,這樣,就給撒但留了地步,家人就認為你跟他們一樣,是在求保佑,若讓家人有這樣的想法,就不好了。其實這些持反對意見的牧師也沒什麼錯誤,只是可能他忘了提醒你也要跟家人好好溝通這件事情。事實上,家人是希望看到你真正尊敬祖先的行為,而最快的看法就是你鞠不鞠躬。如果你好好的活出基督徒的樣式,家人也會知道你是敬重祖先的,說不定也不一定強求你要鞠躬。最重要的,是讓家人完全瞭解,基督教信仰不是教你不能向祖先鞠躬,甚至基督教信仰還教你要孝敬父母,而且這還是戒命!此外,也為你的家人禱告,說不定以後你根本就不用鞠躬了,因為你的家人也不鞠躬,他們信主了。

問:基督徒在面對自己家人過世時能不能跪?

答: 當西方宣教士將福音帶入中國,看見中國人跪拜祖先,認為這是不討上帝喜歡的行為,而且又很像在拜偶像,所以,就禁止中國基督徒拜祖先,這是因為在西方並沒有拜祖先的活動,他們不太明白中國人拜祖先的意義。從聖經來看,當約瑟在他父親雅各死的時候,曾「伏在父親的面上哀哭,與他親嘴」﹝創世記五十章 1 節﹞,依照當時的生活習俗,牧羊人的床榻都是很低的,想必約瑟伏在父親的臉上哀哭時,一定要屈膝的,所以可以推測約瑟有跪下的動作,但約瑟的下跪並不是指祭拜。在新約當中,有一回哥尼流請彼得去,看見彼得就跪下,彼得說:「不可,因為我們同為人。」,由此可知聖經吩咐我們不向任何物或人跪拜,因為只有一位神,更不可向偶像跪拜,因為那不是神,乃是惡者。尤其是在佛、道教所主持的喪禮中,有許多人在焚香燃燭,叩頭跪拜,充滿迷信色彩與氣氛時,為避免未信者以及軟弱的弟兄姊妹誤會,弟兄姊妹應該視當時情況,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決定最適當的做法。

問:基督徒是否可以吃祭拜過祖先或偶像的食物?

答: 使徒行傳 10 章 15 節提到:「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我們吃前禱告求神潔淨食物後,任何食物便得以潔淨可吃了。保羅在處理關於是否可吃祭偶之物時,提了幾方面的事:

一、基督徒都知道偶像與祭偶之物都算不得什麼!

「論到喫祭偶像之物、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也知道上帝只有一位、再沒有別的上帝」(林前 8 : 4 )「其實食物不能叫上帝看中我們‧因為我們不喫也無損、喫也無益。」(林前 8 : 8 )「我是怎麼說呢,豈是說祭偶像之物算得甚麼呢。或說偶像算得甚麼呢。 ” 」(林前 10 : 19 )保羅在這 3 節經文中指出基督徒都知道偶像是虛幻的,他們不是神,沒有神力,祭偶之物本身也無特別法力,吃也無益,不吃也無損。可見可否吃祭物的關鍵不是食物的問題,而是尚有其他更重要的考慮。

二、不顧及、考慮他人 ( 軟弱的弟兄 ) 的益處,才是大事。

雖然偶像或祭偶之物算不得什麼,然而不是每個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有這等知識 ( 林前 8 : 7 ) ,如果基督徒只因自己明白箇中道理,便「百無禁忌」,而沒有顧及、考慮軟弱的弟兄,使他們倍感困惑,站不穩立場,甚至愧疚、跌倒,導致教會肢體分裂、受損,保羅說這是得罪基督(林前 8 : 12 ), 如此便成了別人的絆腳石,便不是用愛心造就人了。 ( 林前 8 : 1) 這樣便不當吃祭偶之物了!

三、不可赴廟宴、祭偶之宴。

保羅在林前 10 : 18 - 22 特別交待基督徒不可赴廟宴,吃祭偶之宴,免得把自己置在危牆之下,保羅指出如此乃是和參與敬拜偶像有關,與他們有份。因為赴廟宴(鬼宴)吃祭物便是將自己置於魔鬼的活動的範圍內。我們不能喝主的杯(聖餐)又喝鬼的杯,免得招惹神的憤怒。(林前 10 : 21 、 22 )

四、那麼市場上的食物及朋友邀宴又當如何處理呢?

「市場上的食物只管吃,朋友的邀請只管去。」(林前 10 : 25 - 27 ) 因為有時實難分辨市上食物是否祭偶之物,也難以啟齒問明朋友宴席是否祭偶之物!如此情況下,基督徒豈不是杯弓蛇影、緊張兮兮? 保羅的回答是,不必多問,只管吃,食物是來自上帝的,食物就是食物,不會有特別變化的!但是,如果有人告知是祭偶之物,便不吃,免得使得他人(基督徒與非信徒)困惑與毀謗。(林前 10 : 30 )

問:基督徒應該如何和家人溝通祭祖問題?

答: 應該在事前提早向家人表明信仰,對家人解釋為何基督徒不用傳統儀式祭祖及基督徒又以何種方式來表明敬祖思親之情。基督徒可能會在和家人溝通時遇到以下兩種情境:

一、 家人願意溝通:基督徒一定要有不違背信仰的敬祖行為(例如在遺像前鞠躬、默哀或獻花),為避免誤會或使中性的思念行為蒙上宗教色彩,不宜在家祭進行中作出來,應該在家祭之前或之後表現出來。為了讓家人接受基督教信仰,基督徒除了平時更加孝順有好見證外,也可鼓勵父母接受政府提倡的簡化儀式,並特別有心安排在某一次祭祖之後,和家人分享所收集的先人相片或資料,也可請父母恭讀家譜並談談先人之生平,藉此向家人見證這正是基督徒敬祖的方式及追遠的實質意義,進而建議家人不妨下次以基督徒方式進行,藉此慢慢地與家人分享福音,而邀請家人歸於基督。教會的責任則是務求幫助信徒成長,在家中有更美的見證。

二、 家人不願意溝通或不接納信徒自己的儀式:首先當持續迫切禱告,求主不叫我們遇見試探且帶領我們有智慧的處理;其次,要以愛心「謙卑溫和」的態度與家人溝通,表明為何不用傳統儀式祭祖及基督徒如何敬祖,而且不宜引起正面辯論衝突,在不損原則和身份所賦予的義務下要多與家人合作(例如掃墓時的墓園割草),更要關懷家人堅持要祭祖的背後理念,若純屬慎終追遠,要顧到他們的善意,藉著參與整個過程來表達我們肯定這儀式所象徵的理念及對他們的尊重;若含有民間來世及輪迴思想,亦不該在理智上辯論傷害他們自尊,應該透視到那背後更深一層的懼怕和無奈與祈求的宗教性需求,而日常生活的見證正是關懷這種心理需求的最佳途徑。

不論那種情形下的作法,都是為了先尊重家人好贏得家人的尊重,使家人易於接受我們日後的建議。基督徒可以先鼓勵家人採用政府提倡的簡化儀式,待時機成熟再安排分享家譜與先人照片和生平,進而分享基督徒敬祖意義,肯定傳統文化,澄清懼怕亡靈的迷信,安慰面對死亡的無奈,轉移祈求的對象,如此就滿足宗教性的需求又有盼望,可藉此慢慢帶領家人歸向基督。至於教會的牧者和小組弟兄姊妹則應站在輔導支持的立場,一面教導他更深入的真理,使他在信仰裏更成長,得以對答家人的質疑,並避免他無知的得罪上帝或迷信懼怕鬼魂而給魔鬼留地步,一面則以禱告及愛心來支持接納他。不論他是順服或反抗家人,都不要讓他一人孤軍奮鬥,以免在得不到教會接納支持下,罪惡感倍增而離開教會。當然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解決辦法,就是積極地傳福音給家人,我們要怕他們下到陰間,甚過怕與他們有祭祖的衝突,怕背負不孝子的名份,如果他們沒有耶穌,那我們才是真的不孝。要記住愛裡沒有懼怕,我們如果因為懼怕,而不敢信主,不敢溝通,不敢傳福音,那很可能是我們心中對神的愛沒有把握,對神沒有完全的認識。只要我們禱告,神一定會為我們開路,給我們智慧去與家人有好的關係。

參、基督徒敬祖的做法 一、婚禮

原則:

n 中國的傳統習俗中,結婚當天新郎、新娘在祠堂(或神主牌)前會有拜堂的動作,即由母舅或長輩點燭燃香,祝福新人並稟告列祖列宗這門親事,再由新人向父母及男方尊長行拜見禮。只要新郎、新娘兩人或其中一人是基督徒,均應該事前就此一部份如何進行和雙方家人達成共識。

n 相關細節請和區牧討論。

實際作法:

(一) 若雙方家庭同意婚禮全程在教堂進行,則毋需拜堂。在教堂婚禮中,新郎、新娘在結婚儀式完成之前,可以安排向對方的家長獻花、擁抱或送禮來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二) 若依中國傳統的結婚程序,新郎迎娶新娘進入家門後,可由牧師或同為基督徒的長輩主持新婚禮拜,程序如下:

A. 開場

B. 禱告(請天父賜下祝福)

C. 新人姓名登錄祖譜

D. 會見男方長輩

E. 接受親友祝福及勸勉

(三) 若雙方家庭堅持依傳統習俗,基督徒應稟持不向偶像祭拜的原則,視狀況以鞠躬或獻花等方式取代拿香祭拜祖先,。

二、葬禮

原則:

n 信徒參加任何喪禮,目的主要在安慰死者之家人及紀念死者。

n 以獻花代替燒香。

n 基督徒不立牌位而懸掛遺像,亦不需在死者靈柩或遺像前叩拜。

實際作法: 家庭追思禮拜。

  

三、節慶 ( 一 ) 清明節

原則:

n 鼓勵信徒祖先遺像應掛在大客廳 , 不僅家人常常藉相片紀念也可供親友紀念

n 每年復活節前後或清明節前後 , 全家一起往墓園或獻花 .

n 祖先所遺留紀念物品 , 盡力保存 , 或錄製聲音 , 影相 , 相片 , 獎牌 . 可在紀念節日參觀 , 更具意義

n 鼓勵信徒編製家譜 , 以發揚「慎終追遠」的精神 .

n 以愛心『謙卑溫和』的態度與家人溝通,表明為何不用傳統儀式祭祖及基督徒如何敬祖,不宜引起正面辯論衝突,在違背基督徒原則的前提下多與家人合作(例如掃墓時的墓園割草)。

n 特別安排在某一次祭祖之後,和家人分享所收集的先人相片或資料,也可請父母恭讀家譜並談談先人之生平,藉此向家人見證這正是基督徒敬祖的方式及追遠的實質意義。進而建議家人不妨下次以基督徒方式進行。藉此慢慢地與家人分享福音,而邀請家人歸於基督。

實際作法

1. 恭立族譜:沒有祖先便沒有我們,一系一脈的血親,若能好好的記載,實在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內容包括:祖先原籍和遷徙的過程、原因、世系表、學經歷、特殊事蹟、遺訓以及嘉行美德和信仰,使後代子孫能明白家族的歷史,一方面不致忘本,另一方面也有教化作用。

2. 節期追思:政府定每月四月五日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大家均在此前後到親人墓園掃墓,基督徒則舉行追思禮拜。內容包括整理環境、默哀、吟唱親人生前喜愛的詩歌、聖經經文、宣讀遺訓、獻花致敬…等,表達我們無限的懷念。另外適逢親人祭日,也可邀請親友在家中舉行禮拜,見證分享親人的生活與信仰點滴,透過上帝的話語與親友互動,家族也更蒙上帝祝福。

3. 設立芳名錄:為了敬天孝祖重振人倫,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套適合現代人紀念祖先的替代品,就是把祖先木刻的神主牌,改變為鏡框式祖先紀念芳名錄,上面除了有本宗姓氏堂號外,兩旁加上堂號聯語,形式美觀而大方,可懸掛於每戶人家的客廳中,如此不但可以使自己時常飲水思源,也可以對後代子孫產生教化作用。

( 二 ) 過年

原則:

n 對舊的一年感恩、對新的一年盼望

n 歡樂氣氛

實際作法(除夕守歲家庭感恩禮拜):

1. 唱詩

2. 禱告

3. 讀經與分享:詩篇 103 篇 1-13 節

n 在這段經文中,那一節來描述你過去的這一年是最貼切的 ? 為什麼 ?

n 選出我們家:「三件最感恩的事」、「三件最值得回味的事」、「三件影響最深遠的事」

4. 唱詩與禱告:唱後全家輪流禱告感恩

5. 追思:追述祖先事蹟(也可以朗讀家譜,或傳閱祖先照片、遺物)

6. 祝福:

n 由父母親述說各房親戚近況

n 為各房親戚禱告祝福(如有未歸主者,為其歸主代禱)

7. 宣告:

n 每人分享新年新願

n 為每人做宣告性的禱告

8. 唱詩

9. 祝福(請一家之主為全家祝福)

10. 團聚:發壓歲錢,作家庭遊戲

( 三 ) 祖先忌日

原則:

n 祖先的忌日或特別日子 , 應舉行追思禮拜 . 並邀請親友參加

實際作法

在每年的死者命日時(死去那天),基督徒家屬應在家中舉行特別聚會以紀念追思亡者,這時,應邀請教會牧師及亡者生前的親密戚友前來一齊參加。聚會可由家屬主領,唱詩祈禱後,先請一位與死者關係較深的人(最好是死者家屬中的一員),同大家簡略講述死者生前所行的美好事蹟,勵後輩們追隨效法。以後,請牧師有一個專題演講,例如講「死亡與生命的意義」,藉此不單可讓與會者在主道中益求精進,並亦能帶領在座未信的人早日歸主。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erke&aid=2650763

 回應文章

mehmood
2024/04/30 18:56
I did benefit from browsing article content uploaded on this website. They're just notable and features numerous important material.Кликнете върху този сайт(howie.romari@falltrack.net)

mehmood
2024/02/27 22:28
Being Starter, I'm sure for life trying over the internet for the purpose of content pieces that might be from assistance to everybody. Regards..トルコビザの資格 ブルキナファソ市民(howie.romari@falltrack.net)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以懷念
2009/02/16 13:09
不該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