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午間女人的哀怨
2008/12/18 17:25:08瀏覽1123|回應0|推薦2

書名:午間女人Die Mittagsfrau

作者:茱莉亞法藍克(Julia Franck

譯者:闕旭玲

出版:商周   動頁面 

翻開序篇一讀,便知道這是我喜愛的小說類型,淡淡的,卻能觸動心弦;美麗的文字背後,是一聲聲對生命所發出的質疑。 

她深愛著七歲的稚兒,卻狠心在一個鄉間火車站拋棄他

被母親拋棄的陰影像個揮不去的包袱,壓在彼得的心上,就像那隻他嫌惡的想甩開卻又死命抓著的手臂,那是他的好友被砲彈炸開的斷臂,那時的他怎麼也無法鬆開手,就一路帶著那隻手回家。十年了,他還是沒有辦法原諒母親,儘管他仍深愛著母親,仍然記得母親手上的味道,那隻曾經牽著他又放開他的手

二次大戰期間的德國,對手摸不清她的底細,看似極具侵略性卻脆弱不堪,一如戰爭本身。不論是開戰的一方亦或保衛的一方,都不知戰爭何時會結束,生活,何時可以回到常軌。當我閒適的坐在電腦前寫這篇文章時,阿富汗的人民正在砲火中苟活著,我連他們的苦都能置身事外了,將近一個世紀前發生的事,我又能感受多少?

於是,我跟著書中的主角海蓮娜,一同經歷她的人生,揣摩她的心境,試著了解,為何她會狠心的將自己的親身兒子留在火車站後一走了之?

原來,童年時的海蓮娜是個天賦頗高的孩子,求知若渴,一心想唸醫學;無奈,她的父母看不見她的天賦,甚至無視她的存在,僅讓她唸護校。在父親過世後,她和姐姐瑪塔將幾近發瘋的母親留在家鄉,迫不及待地奔向柏林,儘管命運正嚴酷地考驗著全德國,對生長在小鎮的她而言,柏林就跟世界一樣大,那裏,充滿了無限可能。

在柏林,儘管上大學的機會仍然渺茫,生活仍然辛苦,有個男子走進了海蓮娜的心扉;然而,當意外帶走了她此生的最愛,也同時帶走了她的靈魂,頓時,她的人生跟戰爭一樣殘破不堪,像齣拖棚的歹戲,最後,她甚至失去了名字。於是她用冷漠來面對人生,面對不停歇的戰火。而她深愛的彼得,即便她愛他,卻無法給他所需的愛和更好的生活,放手,也許是唯一的選擇

突然間,我懂了!海蓮娜看似難以捉摸的情感,不過是想要擺脫像戰爭一樣混亂無情的生活,心靈深處卻又渴望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於是她將自己獻給醫院,獻給需要她的病患。

掩上書本,忍不住,我想問:女人,該如何成就自己?不!我該問:人,該如何在亂世中成就自己?如果我是海蓮娜,我會怎麼做?我不敢回答,因為我不是她,不是真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她,我實在沒有資格。

或許人們可以自我安慰:這樣的故事只會出現在戰亂年代,一如午間女人只在炎熱的正午現身,遇上了,便只能用沉默來撫平自己的哀怨。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anchu&aid=248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