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第十期--聯合當聯未盡善,孤島不孤自求全
2016/10/15 21:55:55瀏覽290|回應0|推薦0

2015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2016年預期會更熱」、「全球發燒!聯合國首次發布熱浪警示原則」、「全球氣溫失控,冰山融化速度創新高」、「氣候變遷影響不只氣溫問題,水資源的衝擊更大」、「巴黎氣候大會,達成歷史性減碳排放協議」……

這些類似的新聞近年來時不時就出現在報端媒體,許多人似乎似乎已經沒有感覺了。然而這些並非危言聳聽,大家應該要注意的是這些是由世界氣象組織(WMO)根據全面、長期全面的觀測所提出的描述,並配合尖端的研究對未來趨勢而做推估。

世界氣象組織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呢?因為這是一個位於聯合國架構下的氣象專業單位,它雖然以氣象為核心,但也會延伸探討氣候、水文學、地球物理科學等等,這些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也都會受到氣象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人類的基本生活,這正是聯合國所關心的事情,因此WMO是最佳體現聯合國功能的地方。

在它的規範下,各國的氣象單位都會以統一的格式在全國進行氣象觀測,這包括一天兩次的氣象氣球所搜到的垂直大氣資料,各國回報後由WMO彙整,再讓會員彼此能夠交換資訊,因為氣象預報通常不能只看自己國家的資料,而要有更廣區域的資料才能準確預測,在此架構下會員彼此間的資訊都能分享,對防災預測以及大氣研究都有很大的幫助。

聯合國還在1988年通過大會決議,授權聯合國環境署(UNEP)與WMO共同建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邀集大氣科學社群來為全球氣候變遷的治理提供客觀、全面的科學資訊,並分析在這趨勢下會對政治、經濟產生的影響,並邀請政府代表與科學社群透過會議來共同參與以交換相關意見,擬出可行的策略,以期減緩人類行為助長全球暖化的趨勢,希望在世界變得更糟、讓人類以及生物無法適應之前,對各國政府或跨政府組織提出建言或擬出對策,讓事情在還可挽回之時能有補救之道,因此這有相當的科學基礎,並有其務實之處。

IPCC本身不做科學觀察或研究,而是根據已經發表的科學報告來擬定政策建議,至於該如具體去做,《京都議定書》就是其中一個代表。這是在1997年於日本京都所召開的IPCC會議中所擬定,藉由各國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維持在一個適當的數值,盼能保證全球暖化比起工業革命之前不要升超過臨界點2℃,導致生態系統無法適應,甚至危及人類食物的生產,導致人類文明發展難以持續。然而這卻因為一些大國拒絕簽屬遵循,因此效果有限。

雖然《京都議定書》在執行上受挫,但它喚起了人民的環保意識、能源意識,不再從文明表象上去看待事情,而會看透表象去思考人類作為在其中的角色。或許政治人物與大財團在這方面較為短視、欠缺擔當,但許多公民團體的聲音慢慢出來,給政府與財團壓力。

有鑑於《京都議定書》所遭遇的困難,到了2015年的《巴黎協定》,不再中央集權訂出一體適用的策略,而是由各國自行訂出減碳計畫。這次在許多大國的共識中,加上法國外交部長的積極斡旋下,195個締約國通過《巴黎協定》。而在各國簽屬認同的過程中也很順利,目前已經獲得全球72個國家加入,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總體的57%,已經通過正式生效的門檻,此協定將於114日生效,期待各國政府能朝著自己所訂的減碳目標努力。

好像越說越遠了,但基本上就是從全球性的氣象資料蒐集、分析,看出世界氣候未來變化的趨勢,然後再經由政策面、法律面研擬規範。之前《京都議定書》是他律,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訂出適合的減碳標準,這讓許多人不滿,因此很難起作用。

到了《巴黎協定》則是用自律的方式,希望大家自訂減碳標準,因此阻力較小。此外原本依些反對《京都議定書》的大國可能也因為自己在過去數年間也遭遇到一次比一次大的天氣災難,這造成的損失非常龐大,讓會盤算的人覺得得不償失,因此大家逐漸願意正視這一問題。

在這過程中,臺灣很可惜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因此不論是WMO的氣象資料交流或者其他約定,我們都被排除在外。但多年來仍遵循規定蒐集資料,然後再用間接的方式取得WMO其他成員的資料,同時也將自己觀測到的資料跟其他國家分享。

而臺灣除了地面觀測站觀測、施放氣象氣球蒐集資訊之外,還有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吳俊傑教授所主持的追風計畫曾多次針對臺灣附近颱風週圍的敏感地區上空,從13公里高空投擲探測儀以取得關鍵區域的大氣環境資料,這些資料除了增進對颱風結構的了解外,亦能有效改進颱風路徑、強度及風雨分布的預報,提升路徑預報達20%以上。而且這些資料也會與世界各國氣象單位分享,協助預測颱風路徑及分析其暴風半徑與雨帶結構等特徵。

另外就是太空中心的福衛三號人造衛星,這是一種創新的氣象衛星,它利用接收全球定位衛星的訊息在掩入或掩出地表的瞬間,掌握到精準的大氣參數,再經過快速的計算分析,便可得到氣象資訊,大約每90分鐘就可更新一次。這樣所蒐集的大氣資訊一天可有上千筆,且不再限於臺灣附近,而是廣布全球,甚至連海洋、南極上空這些已往最缺氣象資訊之處都可獲得,因此對於全球天氣的預報、氣候變遷現象之研究都有很大的幫助。目前除了我國氣象局之外,全球許多氣象中心也將福衛三號的資料納入數值天氣預報作業系統中,而福衛三號也獲得「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之美譽。

至於《京都議定書》或《巴黎協定》的限制,管不到我們,那我們就可在化外之地只顧經濟發展嗎?

臺灣位於海陸交會之處,不只海平面上漲會直接關係到我們的領土多寡,根據幾個氣象模式的預測來看,臺灣位置也會是天氣反應比較劇烈的地區,因此面對氣候變遷,我們應該要更積極去做減碳的準備,將來這些作為的最大受益對象將是我們自己,以及整個地球。

雖然從地圖上來看我們是個小島,但大氣把大家連在一起,我們還是可以有比較正面的方式與世界連結,也盡到一份地球公民的角色。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7788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