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06 04:40:53瀏覽417|回應0|推薦0 | |
也說《孝易順難》 ——謹以此文贈給我剛剛出生的小外孫 黃繼先 中國科普作家 《繁心活》第二期收到以後,我首先閱讀了何健民教授的《孝易順難》,頗多感觸,並且立即下載了全文,寄給了我的幾個親友。第二天,我老弟也發來一則感慨,證明這是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老弟的回應很短,也很精闢,不妨全部照錄如下: 「我也是第一次看見這個詞語,網上一查才略知一、二。有文章說:人們往往將孝、順並同一講,其實孝順絕非同義。孝為低,順為高;孝是衣、食、住、醫,是物質的;順是心情舒暢,是精神的。依我看,現在是孝亦難,順更難。我們中華民族的這些美德在人們的思想裏慢慢淡化了,我不知道這是進步還是退化。」 對何文關於孝順的釋義作了補充,把孝順分成了物質和精神的兩個高低層面。我十分贊同這個分法。我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是「養兒防老」,重點在老得動不了的時候,在衣食住行上有個依靠,是物質層面的。現代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大多有了不同程度的社會的保障,兩代人——不管是父輩或子輩——都比較強調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精神方面的需求要比物質方面的需求更高更難,更不容易達到雙方面都滿足。這就拉大了「代溝」的距離,也就是老弟說的:孝難順更難。我曾在七八年前寫過一出小喜劇《愛你也艱難》,就是寫的子女孝敬父母的故事,在父親八十大壽時,雙方因精神追求的差異而產生的尷尬,提從了「孝難順更難」的問題,但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 退休以後的十多年中,我同老年朋友交往的機會更多了,更加感到這個問題的普遍性與迫切性,希望能同年輕朋友們共同討論這個問題。這裏,我想先站在老年人的立場上,來談談孝順中所遇到的一些具體情況。 87歲的老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支架安了好幾個,近年來連續幾次住院,花光了所有積蓄。最後一次醫院發下病危通知書時,夫妻雙方的六七個子女都從不同的地區趕回家了,算是有孝心的。問題是,病危的老李又一次死裏逃生。他後來樂呵呵的對我說:「我住的危重病房4個人,其中3個人都先後被抬進了停屍房。我以為這次一定要『永別人間』了,那曉得閻王爺又打發我回來了。」 離開危重病房以後,子女們召開了家庭會議,商討如何解決醫藥費的問題。老李的3個子女經濟都還可以,大女是高等學校教授,兩個兒子都是小有成就商人。教授提出一個大家都可以不付錢、但又能解決醫藥費的方案,得到兩個弟弟的好評。教授的意見是:把父親的住房賣了,可得50萬,足夠付這次的醫藥和住院費,讓父母親住進二幾子的大房子……這個方案避免了每人的現金支出,但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我和老李都是二婚,雙方都有三、四個子女。」老李的妻子說,「住房是我和老伴共同生活40年的積蓄買的,你們把房子賣了給老頭治病,以後我病了又賣誰的房子?老頭子走後我又住哪里?」經後朋友們的勸說,房子留下了,雙方子女共同解決了這一次的醫藥費。但雙方面幾個人的心裏都結下了一個疙瘩,以後如果住院需要一大筆錢,誰又來承擔這副重擔?再召開一次全委會嗎? 張先生是稅務所的公務員,改革開放後抓住商機承包了一個地區的書店,指導老婆孩子一起做生意,賺了不少的錢。3個兒子成家立業後,老頭子把家產分了,都得到一套房子和十多萬現金,可算是小康之家了。不幸的是,張先生在70歲後死了妻子,自己又因關節炎腿腳行走不便,雇了一個年輕的保姆。兩人日久生情,提出結婚的要求,可兒子們怎麼也不同意(何文說的是父母干涉兒女婚姻,我這裏說的是兒子干涉父母婚姻,現在這類事情不少),說這個女人是為了錢財騙你的,你千萬不要上當。可是,兒子媳婦都不願意親自伺候老子,這樣維持一段時間後,兩人還是強著結婚了。子女見老子抗令結婚,開始冷淡起來,對後母就更不恭敬了,總是冷嘲熱諷借題發揮。幾年以後,當老夫少妻發生了口角時,兒子們趁機趕走了後母,逼父母離了婚。離婚後保姆對朋友們哭訴:「結婚前,我每月還有一兩千元的雇傭金,結婚後成了一家人,傭金沒有了,現在逼我離婚,等於白幫了他們七八年……」80多歲的父親順了兒子們的意,兒子們給他雇了一個年紀相當的新保姆。可新保姆扶不動身材魁梧的老父親,使父親又陷於孤獨與淒涼之中。 王先生去年己九十高齡,詩書世家,退休前是幹部學校的高級講師,退休後致力於宗族文化研究,不但成立了一個研究會,還組織續寫了斷裂多年的族譜和家族志。他組織領導的地區清明會去年還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成了敬親孝老的「國標」。近年來身體不好,每年都要住幾次醫院,加以聽力急劇下降,幾乎不能與他人交流。但他仍然熱衷於家族事業,做到每會必到,或慷慨解囊,或積極獻策進言。每次外出開會,組織者都要為他張羅來回的車輛,指定專人陪同。而另一個80多歲的宗親,卻每次都有兒孫開車接送。兩相對比,免不了有人產生了王老子女不孝的感覺,說,王某既然是敬親孝老的楷模,自己兒孫都有車,為何不接不送?即使有事來不了,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也不錯呀。那個80多歲的宗親接著說:其實,子女不來接送,我們自己乘計程車也能承擔得起。關鍵是兒女的車接送,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份濃濃的親情。這種感覺是用錢買不到的。 上面舉的幾個例子都反映了何教授《孝易順難》的觀點,有的關心父母的財產,有的關心父母的病痛,有的關心父母的健康,但都缺少一個“順”字。究其原因,我認為子女們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上,對父母缺乏寬容和理解。如果多一些理解,不說出說出「以房養病」的話,不干涉父母的婚姻,父母執意自己的事業時,花一點時間開車接送一下,對自己沒有多大的影響,但對父母來說卻一個莫大的安慰,這不是兩全其美嗎?八九十歲的老人來日已經不多了,為什麼上述那些傷害父母親感情的事,父母能夠忍耐,你們卻不肯寬容呢?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其實「順」也不困難。 孝和順可以分開,但在實際生活中兩者卻老是糾纏在一起,很難絕對分開。站在上面的「順」,同站在下面的「孝」,像孿生兄弟一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私字。只要有了私心,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隔膜和誤解。最好的辦法是去掉私心,多一些關心,問題就可以基本解決了。
2016年3月2日寫于海南白沙 注:早晨剛剛醒來,還未起床,就接到重慶女兒的短信:「淩晨4點,生了個男孩,7斤1兩。」感到非常高興,我都快80歲的人了,現住地親戚家的兒子一直叫我「祖祖」,可我今天才升任外公,怎能不高興啊!我決定將這篇寫孝順的短文,作為外孫來世的見面禮。希望他長大後能繼承「百善孝為先」的傳統,作一個現代好男兒。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