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22 18:06:11瀏覽381|回應0|推薦0 | |
火箭自造者的小試身手 105年的1月31日星期日上午,新竹香山風情海岸略顯熱鬧,許多人陸陸續續過來在岸邊或坐或站。大家都往泥濘處、海岸的方向遠眺,目標是離岸800公尺之處。 一輛柴油臺車在其中來回運送物品,慢慢人越來越多,有次工作人員看車子來了,請岸邊觀眾讓出一條路給車子過。 旁邊久候玩耍的小朋友中卻有人大聲質問:「這怎麼算是車?」「我看那簡直是爛車、廢車」……他似乎意猶未竟,還想蒐尋更差勁的字來貼切形容。 但是小朋友啊!你可知道這些叔伯阿姨,他們是在完全欠缺資源的情況下,以土法煉鋼的方式進行這項計畫嗎?「車」的重點不在於特定的外觀,而在要能發揮載運的功用。來往泥濘中能有這樣的臺車已經不錯了!這可是採蚵農人慷愾出借的。這群人還曾經拿曬衣架當火箭發射架,我們該多佩服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巧思,不需要拿著刻板印象來質疑他們! 小朋友與家人似乎等很久,在岸邊遠觀不大看得出什麼意思,有陣子還大聲喊:「火箭為什麼還不發射?我命令你發射!馬上給我發射!」
但是親愛的小朋友,發射火箭不是喊口號就好了。這些叔伯阿姨們經過長時間的準備,現在在泥地當中最後裝配、檢查確認,當天有千百項步驟得要完成,一步都不能馬虎,我們旁觀應該要給空間讓他們專心確認,才能把事情做好。 旁觀的人未必都那麼躁動,有幾位年輕人從網路上看到當天的活動—火箭試射的訊息,相當感興趣,一大早就過來現場觀看,他們對這次發射的意義、形式都有些了解,因此很期待,當中還有人只穿短褲直接跑進泥地去就近觀看。慢慢地這批人又有更多前來,一起討論自己掌握到的資訊,同時也耐心等待。前幾天是陰雨天,當天則很幸運地放晴,但是風仍有些大,這算不算好天氣?大家心裡都在為等下的發射祈禱,希望一切順利。 主辦單位在岸邊搭了一個棚子,裡面有媒體贊助的大型電視螢幕提供直播服務,讓人能就近看清楚更多細節,還有人在其中講解,不過只有最核心的一些人可以看到、參與,外圍多數的人還是遙望著泥濘處的遠方,等待。 大家在等的是國人自製的火箭升空,這是由交通大學機械系的吳宗信教授為首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經過數年研發所打造的APPL-9C火箭,總長度2.7公尺,直徑15公分,重量27 公斤,預計飛行高度約為1公里,發射的主要目的是測試雙節火箭的多項次系統。
火箭為了要能飛高就得要帶大量的燃料上去,但是如果燃料燒完了還要背一個巨大的空箱子繼續飛,那就要耗費許多的燃料,因此便有火箭分節的構想,希望在發射的過程中丟棄燒完的燃料箱後,剩餘的部分可以用較少的總燃料達到想要的高度或速度。 但這樣運作得多加入第一節火箭燒完後的脫落與第二節火箭的啟動點火等步驟,這會使整個設計變得更加複雜,增加技術的難度。前瞻火箭研究中心這套系統去年四月就曾經測試過,代號為APPL-9 Beta,雖然過程大抵還算順暢,但分節並不成功,因此今年1月31日的測試便是再次確認分節次系統間的運作可以達到理想,這包括航電系統的穩定性、脫節系統、第二節火箭飛行點火系統、降落傘系統的可靠度等部分,以作為今年中更大型的HTTP-3火箭發射的基礎,屆時盼能上達100公里。 經過許久的等待,忽然之間現場傳出倒數聲,五、四、三、二、一,……火箭升空了!現場民眾在空中尋覓,眼力好的人指出火箭位置,大家視線一起跟著看過去,……三個小降落傘已經打開,帶著火箭慢慢降落回地表。
事後分析顯示,此次發射克服了之前的問題,讓團隊又往前進一步,對接下來較大型的火箭發射更有信心。 然而橫亙在眼前最大的問題卻是經費! 這支研究隊伍八年來的太空夢,居然是在欠缺經費的情況下進行的。 吳宗信率領南北幾所大學與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一起帶著學生逐步摸索出一條路,建立起國人在太空科技的經驗值,其中還有些創新的設計申請到發明專利,獲得國外專家的肯定。這過程中他們還曾去找國內廠商,從系統整合的角度來一起設定目標、制定規格,達成太空飛行所要的標準。臺灣的廠商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能力與條件,現在看到這群專業人士大膽做起火箭夢,因此深受感動而願意全力配合,逐步證明自己有能力達到太空科技的要求。 過去所累積的經驗,不論成敗都讓研究團隊不斷進步,掌握更多發射火箭的細節。未來希望臺灣能夠在太空產業中,不只當一個末端消費者,而是具備發射火箭的核心能力,也盼能帶動國內相關產業一起升級。 只是經費這一關,目前僅能靠群眾募資的方式來籌措,至今還不到預期的一半。如何幫助他們達標繼續向前呢?
附註:本篇文章照片,有火箭者均取自ARRC臉書。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