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技術商品化的反思——從社會關懷的角度
2015/08/02 15:12:18瀏覽165|回應0|推薦0

對技術商品化的反思——從社會關懷的角度

節錄自〈技術商品化教育中社會關懷概念之傳達

「技術商品化」這個詞標示著以「獲利」為目標的技術創新過程,多數人會認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為顧客所喜歡,判斷成功的標準就是獲得利潤的多寡。在這類教育過程中有可能談及以社會價值、公共福祉的社會關懷概念嗎?是否會過於突兀?學生接受程度如何?

由於社會關懷的面向很廣,一般會常觸及的有環境保護、醫療健康、農業經營、教育文化、弱勢關懷等。在此次教學設計的時候研究者傾向不侈談其餘,而僅以與技術商品化相關的議題為主,因此會鼓勵學生反思在此發展過程中高科技產品對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影響,再由此檢討目前的消費型態以及商業模式。

目前商品化這方面考量的都僅是從市場需求與技術的可能性著眼,期能減少成本增加利潤,帶給消費者最大的滿足。因此會發展出大量生產的作業模式,商業管理的重點會分析產品與金錢,最近提倡服務的概念還會加入顧客的需求。

但是大家從未質疑過這樣的基本模式是否會帶來其他問題。然而在自動化、全球化的發展之後,許多過去被忽略的事有積沙成塔的效應,已往看作理所當然的地方反而出現瓶頸。因為地球的資源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的滿足全部人類的需求,何況有些並非基本需求,而是無窮慾望;而看似微不足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近年來竟然累積出快速改變全球氣候環境的實力,現在已經看到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極寒、酷熱、暴雨、乾旱,各地都有,一年勝過一年。

這些正提醒我們,在發展經濟之時不能忽略環境問題,重視顧客需求之處也要關心地球的需求。我們該思考如何培養出聰明有心的消費者與使用者,不再以追求產品與服務的美適稱心為最高原則,不會以把電器功能發揮到最大視為個人成就,而是能關心在生產過程、運送過程、使用過程以及最後廢棄物處理的過程,是不是會傷害地球?

這些想法目前還有人觀望其可行性,期待政府組織帶頭訂出具體可行的措施讓大家遵守,但 2009 年原本讓大家預期很高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高峰會上卻未達成任何具體結論,導致有些人因此感到失望。然而或許從長時間的角度來看,現在政治人物因為利益考量而懦於承諾的事項,在世界大勢所趨之下,數年以後回頭來看可能都是理所當然該做的事情。

會議結果只是提醒我們不能指望短視的政治人物能有什麼長遠的擔 當與可靠的作為,而是要靠世界公民的集體自覺與願意改變的決心。企業,正是一個很好自覺、而又有力去追求改變的單位。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2701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