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技術商品化教育中社會關懷概念之傳達--前言
2015/08/03 16:59:58瀏覽172|回應0|推薦0

技術商品化教育中社會關懷概念之傳達--前言

節錄自〈技術商品化教育中社會關懷概念之傳達

在強調逐利競爭的現代社會中,高科技向來被視為企業與國家發展的基礎,先進國家莫不投入大量資源發展科技,盼能協助國家與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Betz, 2011)。然而這種創造財富的過程並非科技研發完成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發生,還需要有專業的人以系統的方法根據市場的需求與運行法則來做規劃,以激發創新、增進科技應用價值,並獲得相關的人力、物力、技術與資金等資源,方有機會使科技研發的成果轉化為財富。這個將技術轉化為財富的過程,就是「技術商品化」,這形式包含了技轉、授權、合作研究等方式,而其中效益最大的屬「科技創業」。

臺灣學術界的研發實力雖然已達世界水準,產業界似乎也蓬勃發展,但社會上並沒有發展出良好的技術商品化機制。國內科技產業界多秉持老二哲學的代工心態,以扮演「跟進者」或頂多是「快速跟進者」為重點要務,鮮少以國內具有突破性的技術為發展的基礎,完成後續的商品化工作,因此國內頂尖的技術或者要去國外發展才能為業界所重視,或者只能任由人忽略。「技術商品化」堪稱為國內科技產業最弱的環,而「科技創業」更為其中有待加強的關鍵。

此問題近年為許多有識之士所重視,因此國內許多大學陸續成立「科技管理」 研究所,希望培育出此方面的專業人才,協助改善目前狀況。然而西方先進國家在一片逐利競爭中,雖然加速了科技的持續發展,建立了稱心適意的人為世界,也有人創造出許多令人稱羨的大量財富;但整體社會 M 型分布日漸嚴重,自然資源日趨匱乏,垃圾成堆難化,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問題也正燙手難解,不要說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大受影響,甚至連人都會有身心問題,社會上慢慢也有一股反省能力盼能尋求出路。許多人認為資本主義以營利為核心的思想在過去數百年已發展過熱,製造出許多社會問題,目前該是處理這些社會問題的時候,因此遂有「社會創業」、「社會企業」等觀念產生。盼能以炯異於傳統商管核心價值,但卻又可能類似的經營方式,針對眼前的社會問題想出創新解法,在此惡劣 時局中改變社會風氣,掌握機會,創造社會價值

臺灣在後面追趕,主流想法自然會以強化國內技術商品化的能力為要務,鼓勵科技創業,但是否也能對其帶來的問題先有些預防,以期追求發展之時,但又可不重蹈西方資本主義過度發展的覆轍?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2708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