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八百壯士和楊惠敏的故事講起...
2022/01/22 10:01:51瀏覽1045|回應0|推薦2

底下一篇報導是中國時報最近的連載,講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事情,這已經是第二篇,談楊惠敏後來的事情。

我小時候看過林青霞演的電影,大一點看過楊惠敏寫的書,當時感覺是,現實真的很殘酷,好像跟看電影很不一樣。

那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楊惠敏在歐洲各國旅行時受到希特勒接見,她對希特勒的印象很好,對他後來走上獨裁殺戮的路線感到惋惜。我最初讀到時有點震驚!

後來再思考希特勒這個人的行為時,不會光如教科書刻劃的那麼毒惡,而是在推敲,這是怎麼樣的信念、理論讓他變成這樣的人?我們現在是不是還會有這樣的情況?

此外楊惠敏本人二戰時的辛苦堅韌成為中國在全世界的最佳代言人,但戰後面對平靜的生活,她心中仍有陰影憂鬱難解。我也親眼看到歷經戰爭洗禮的那一代,在面對後代平靜生長的年輕人時巨大的差距,老實說我們對那一代可歌可泣的歷史傳承與記錄其實非常貧乏。

之後教育的普及,讓孩童都有機會進學校讀書,從書本上簡潔的文字閱讀父母那一輩的血淋淋經驗,但其實父母也少機會跟孩輩講自身的遭遇,或許也不忍吧!因此歷史被簡化、壓平成一頁頁教科書,成了學校考試的一道道題目,有標準答案,卻少了人性與親子傳承的連接。

到後來,皇民後代擴大自身土地被三七五減租所釋出的怨恨,到全世界去說國民政府的不好不對與暴政,後來還藉由教改讓年輕人改讀日本皇民後代所崇尚的歷史,此時中老年人搖頭說並非如此,但自己對過去了解的那麼少,相較於日本皇民後代所受的良好家庭教育,只能有微弱的呼聲喊著。

但童稚的孩子上過學之後就知道回家數落父母服膺黨國威權的懦弱,「錯認」中國為祖的不對不是,大家大啖漢堡壽司,口談英語日語,幻想著可以去美國留學玩樂有多麼時尚,到日本旅遊是多麼有趣,面對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乃至中國當前的防疫抗疫,嘻笑說不甘我的事情。

皇民後代做事非常深私熟慮,之前亡史很有成效,現在更要改語言,政府藉由大中小學的雙語教育、全英語教育,要大家的子孫多說英文、疏遠中文,這一刀切下去真的切的很深很深,讓人很無奈。

原本希望普及國民義務教育後,人才素質能夠提升,沒想到卻落入這樣的掌權人手中來玩弄,成了改史、改文化、改語言的工具。玩弄的人手段很狠,但居然還能對年輕人笑笑,你們不管有沒有結婚都沒關係,多生孩子吧!國家幫你們養。

這樣的話又是切斷傳統道德的深深一刀。

我只能說,孩子少了家庭教育,落入國家手中,那就只是聽命於她的棋子。人權喊得再怎麼大聲,但能說出那樣話的人,就是最糟蹋人權的政府,剝奪人民享有健全家庭的機會。

中國時報的角落偶爾會有這些遙遠的歷史記憶,大家偶爾看看,可以讓我們對當年的歷史有更豐富的認識,子孫聽不聽、看不看是另外一回事,趁著我們還能看中文、讀中文,對那一代人的辛苦,表達由衷的謝意。

 

史話》日軍追殺暗夜獻旗的女童軍──八百壯士和楊惠敏的結局之二

中國時報00:002022/01/22言論 楊渡

最傳奇而知名的是楊惠敏。她一生敢做敢當,愛好冒險犯難,彷彿不往險處一決死生,便有負自己氣概一般,只要可以報國的事,她都可以朝著艱險前進。

楊惠敏獻完國旗,被謝團長硬逼著離開而跳下蘇州河後,安全抵達公共租界。四行倉庫撤退後,她也跟著進入國際俘虜營,替已經解除武裝的傷兵戰士服務。

然而,消息很快傳來,日軍痛恨那個暗夜獻旗的女童軍。那整個情節,實在太戲劇性了,在路透社圖文並茂的報導後,感動了全世界,達到非常好的國際宣傳效果。日本人恨得懸賞一萬銀元抓拿她,傳聞準備要將她活埋。

英軍司令得到情報,力勸楊惠敏趕快離開上海。當時上海已被日本占領,黃埔江上滿是日本巡邏的軍艦,一般船舶隨時接受檢查,楊惠敏若在船上一定會被查出來。1938年1月1日,義氣而崇敬英雄的英國司令基於對楊惠敏的愛惜,派遣一艘遊艇,掛著英國旗,再派兩名英國士兵和一個萬國商團的成員陪同,單獨護送她離開上海,一路保護她。3天後,船終於平安抵達金華。這是日本尚未占領的地方。自此,楊惠敏脫離日本魔掌,但也單獨面對所有艱難,跟著無數的難民,開始踏上流亡之路。

楊惠敏從金華走到永康,一路目睹難民在飢寒交迫的寒冬裡,互相扶持而行。頭頂上是隨時來轟炸掃射的日本飛機,沿路是死傷貧病的軍民。童子軍出身的她看到傷兵就認為應當去照顧。然而到處是傷兵,公路上、車站裡、鄉道邊,根本多到連軍隊自己都照顧不過來,更不必說流亡中的小女子。然而她是一個生性熱腸的人,看到傷兵受傷又飢餓哀嚎,忍不住用童子軍野外求生的方法燒開水給他們喝,又自掏腰包,花了6個銀元去買一大袋饅頭,分給傷兵充飢。然而這也是杯水車薪,整個中國就是大流亡,幾千萬人同時在道途上,誰有能力餵養他們?又有誰能保護誰呢?

 讓楊惠敏感動的是,年輕的學生、農民、工人會主動來照顧人,即使忍飢挨餓,也一路帶著大家唱著抗戰歌曲,鼓舞士氣。

 像一條條黃色、混濁、蕪雜、悲苦,卻又充滿求生意志的大河,以渾厚的大合唱,緩緩向大後方流去。

 到達南昌之後,她住進一家小旅館,卻不料半夜有人來查房,看見她穿著軍服,就認定她是逃兵。等到她寫出自己的名字,拿出童子軍的證件,他們立刻訝然道:「啊,原來你就是上海四行倉庫給八百孤軍獻旗的那一位女童軍!為什麼不早說?」而此時上海童軍團也已經到達南昌,楊惠敏隨即歸了隊。為難民和傷兵服務。

1938年,楊惠敏到達漢口,接受三八婦女節表揚,同時受到各方政要的接見。包括了蔣夫人宋美齡、汪精衛、孔祥熙、湯恩伯、熊式輝等。她逐漸成為一個抗日的代表性人物,受到各界矚目。

 1938年7月,她獲選參赴美國參加8月在紐約舉辦的「第二屆世界青年和平大會」,同行者有後來的駐美大使周書楷、後來的立法委員林棟、徐君佩、漆中權等,當時他們都是國家正在培養的青年外交人才。楊惠敏可以感受到,他們都是世家子弟,外文訓練良好,只有她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高中生,什麼都不懂,像個土包子,她的幾件正式旗袍還是當年婦女運動領袖沈慧蓮給她置辦的。

 然而由於路透社、BBC對獻旗事件的報導,她卻是代表團裡最為世界所知的人,因此被推派為代表上台致詞。她訴說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在戰地所見老百姓轟炸死傷、流離失所的慘狀,說到激動處,把一雙破破的鞋子脫下來,拿在手上說:「這一雙鞋,曾跟隨著我走過中國的戰地,皮鞋上沾滿中國人的血,同時也有日本人的血。中國人的血是為抗戰而流的,我們永遠不會停止抵抗,為保衛我們的國土和人民的生存權利而寧可血流成河。…」

她的演講激情感人,贏得歡呼雷動,掌聲歷數分鐘而不息。會議閉幕典禮時,羅斯福總統偕夫人蒞臨致詞,隨後並接見了楊惠敏。隔日,美國各大報都刊載了這一則消息。楊惠敏也成了新聞人物。

 美國行程之後,她開始前往歐洲旅行,行程中除了受到華僑接待,發表演說之外,有機會也會拜會當地政治領袖。最著名的當然是德國的希特勒。那時希特勒尚未侵略波蘭,仍是英姿煥發、深受德國青年擁戴的領袖。他神采奕奕、熱情的接待了楊惠敏,對她勉勵說:「你很英勇,也很年輕,希望妳好好努力,為了妳的國家。」這簡短的談話,深深烙印在她的心底。接著,她訪問埃及、印度,並獲得甘地的接見。可以說,她的行程增加了世界對中國抗戰的了解,也建立了她自己的世界觀。

 回到重慶之後,她去向宋美齡報告,也受到戴笠的召見。宋美齡還特別安排她去中央大學當旁聽生。後來她覺得應該有正式學位才好,便考取了中央技藝專科學校。讀不到一年,幸運之神再度來叩門。美國一位華僑李國欽來信說,已經為她申請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獎學金,只要她進去就讀就行了。

 問題是,一個流亡青年怎麼會有旅費呢?她痛苦萬分的發愁了一星期,最後迫不得已,決定去找當時財政部長孔祥熙試一試運氣。想不到孔祥熙一番慰勉後,贈送給她一張3000美元的支票。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數目,足以讓她好好去上完大學。

 楊惠敏高高興興的踏上旅程。先坐車到香港,再等候船期赴美。想不到,命運的轉捩點在此時發生……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未完待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1713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