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46--船政博物館
2019/09/28 16:28:37瀏覽232|回應0|推薦0

船政博物館

去年到寧德報到時,帶了兩個大行李箱,當我走出福州的長樂機場,苦於一個人很難照顧這兩個大行李不斷地上下車趕路,因此就雇了輛車直接開到寧德。這筆錢不少,為了要使其有代價,我特地坐到副駕駛座,請司機告訴我沿路的情況,介紹福建的鄉土民情。

司機大哥那天到了下午才接我這個生意,因此很殷勤盡責地跟我介紹,這是什麼山、這是什麼隧道,我印象最深地是看著某處右側有許多吊臂,他隨口說:那是「馬尾造船廠」!

我一聽霎時肅然起敬,忍不住回頭多看兩眼。我隱約有印象這是近代文明進入中國的重要窗口,但詳細具體的內容已經有點模糊了。

之後每次去機場經過那裡,我都投以深情的一望。這回內姪過來,我們搭乘大巴士,他一上車就睡覺,喪失了我為他介紹這地點的機會。後來離開時我特地跟他說,第一次到外地坐車要四處多看看,福建這個地方開發慢是因為多山,現在有能力開隧道交通就便捷許多,因此得以開發,坐車就多看看路旁周圍的景物。

到馬尾造船廠之前我還特地跟他說要好好看看這個地方,但其實我很外行,匆匆一瞥根本看不出個門道出來。不過運氣不錯,機會很快就來了,在福州我們參加一個活動,有半天的行程是看「船政博物館」,很有系統地介紹這個地方所負載中國近代史上的轉骨過程與種種屈辱。

船政博物館位於福州市馬尾區昭忠路馬限山的東麓。以清末馬尾造船廠舊址為基礎,透過模型、圖片、文物,以及各種實物與光電造景,展示出了現代船政引進中國時的各種教育、工業製造、人才培育上所展現出的成果,然而隨之而來的也有大量的挫敗戰史。

我們從課本所讀到的歷史就是那些莫名其妙敗不完的戰爭,來這裡可以仔細了解當時政府所做的改革、培育的人才,對那些戰爭才有更深刻的理解,有的時候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好的領導。人才再好,武器再精良,如果一道聖旨過來要你看到敵人不能打,否則打贏也處死,那你還能有什麼勝算?

勝敗這種事情,時耶?命耶?我搞不太懂,也不太會由勝敗來論英雄。這裡只希望從務實的角度來看,介紹馬尾造船廠曾經做過的事情。

馬尾造船廠的緣起是鴉片戰爭失敗後,清廷希望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富國強兵,之前就有魏源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十九世紀中葉清廷則正式推出洋務運動,從軍事、基礎設施、現代工業與教育等方面來做改革。馬尾造船廠就是在這情況下由李鴻章、左宗棠所帶領下而開設。

馬尾造船廠的任務是建設現代化的海軍戰力,左宗棠親自到福建沿海選址,他看上了馬尾這個地勢險要的天然良港,閩江在此出海,「江闊浪寬,水清土實」,而且距離省城福州也不遠,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皆具足,因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化的造船廠就落腳於馬尾。

左宗棠還聘請了精通中文、了解中國風俗的法國軍官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 1835-1886)負責技術轉移與人才教育,由他擔任船政正監督,從法國高薪聘請適合的工匠技師過來。這些匠師原本在法國雖有手藝卻沒有好的發揮之地,經過幾個月的航行抵達陌生的國度要來協助東方帝國造船。但這裡沒有他們期待中的廠房,也沒有熟悉的機器,田野中有座小屋子是鍛造車間,屋中的鐵爐此時開始鼓風升火,大家用還沒摸熟的中國鐵鎚打出了第一根鐵釘。

左宗棠起個頭之後就被調走去西北處理民亂,接手的是沈葆楨,外面陸續建起了學堂,有前學堂、後學堂,有的學造船設計,有的學駕駛操作,教學都以法文、英文為主,因此外語是必修課。學生一開始還有更基礎的課,包括數學、物理、機械、航海、天文、氣象、地理,除了理論外,還有實習課。學生每周都要考核,優良的可獲獎勵,不好的如果連續幾次,就會被退學。

培養出的學生,除了在本業海軍方面發展成為一代名將之外,還有人成為外交官、教育家,這邊簡單幫大家介紹幾位。

嚴復1854-1921),福建人,幼年時曾進私塾讀書,但後來則棄科舉,改進福州的船政學堂,是第一屆駕駛班畢業生,實習五年後在學校擔任講員,後來去英國留學,學習海軍,但回國後仕途不甚順遂,他改以辦報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甲午戰爭清廷失敗之後,更增加他希望積極引進國外好的思想之願望,因此翻譯了達爾文的《天演論》,國人朗朗上口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也就是他這部作品中的文句。他在清朝的官宦仕途上並不順利,但藉由辦報與翻譯帶領新思潮,民國成立之後雖看似被當權者被重用,但時局很亂也無法有太多作為。究其一生,以翻譯《天演論》及提倡信達雅的翻譯原則最為一般人所熟悉稱道。

詹天佑1861-1919),廣東南海人,幼年曾讀私塾,後來考取幼童出洋,赴美學習,曾在耶魯大學理工學院的土木學系,專門學習鐵路工程。大學畢業後原本打算繼續念研究所,但政府下令撤回留美學生,因此就被召回國,1881年進入到福州船政局後學堂學習輪船駕駛,畢業實習後回學校擔任教員,教學非常出色,後來還被張之洞請回廣東實學館教外文,而他也在當時協助修築沿海炮臺和測繪廣東沿海海圖。他在1888年經由人介紹到天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開始鋪軌、修築鐵路。1894年他接手英國工程師無法修築完成的灤河鐵橋,引起中外注意,他被選入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之後四處奔波,協助國內建設各地鐵路。技術問題他都能順利解決,讓外人刮目相看,更增敬意;但涉及鐵路主權的問題就因國力衰弱常會有令人憤慨的結局而讓他拂手而去。民國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又結束,中國理當屬於戰勝國,但在巴黎和會上列強居然主張國際共管中國鐵路。詹天佑無法接受,因此頂著風寒赴會,漏夜研讀議案,盼能以自身的國際威望幫弱勢祖國發言爭取自身路權,經過數個月的奔波,最後心力衰竭逝世,僅58歲,嘆曰:「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鐵軌」。

高魯1877-1947)福州長樂人,早年曾進船政學堂,1905年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留學,獲得工科博士學位,後加入同盟會參與革命。民國建立之後擔任南京臨時政府秘書,不久任中央觀象臺首任臺長,後來還擔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長,也曾擔任外交官、教育部長,但他更在意的是為國家天文臺選址、籌畫,其它的官位再高都是打閒岔,他曾組織1936年和1941年兩次日全蝕觀測,發明第一臺中文打字機。

學生這麼優秀,那這個地方應該很不錯吧!

應該是的,但從戰績而論,實在讓人不忍卒睹。我擦擦眼淚,寫不下去,各位還是自己去看吧!

這地方是免費參觀,還可請導覽。

姪子來這裡聽得很感興趣,但一下沒辦法消化那麼多的資訊,他後來落後慢慢看,還跟到別的團去聽聽。他跟我說我們這團比較學術,因此導覽講得知識性很高;他聽到別的導覽帶著遊客欣賞御賜物品上所鑲的寶石,風格很不一樣。

我想,這也算因材施教吧!

這個博物館在哪裡?

福州市馬尾區昭忠路。

「昭忠」是這地區附近的一個祠堂,這是紀念1884年中法戰爭馬江戰役中196位烈士的埋骨所,裡面有這些人的姓名與罹難時的職務,相關遺物、遺囑。這些都是與前面所提名人一樣優秀的人才,只因錯誤的領導、錯失了先機,再牢的船艦也只能沉江,再好的人才也只能陪葬。

還想再多說些什麼,但在這樣巨大的沉痛之前我覺得渺小與哀傷,只希望用中秋月色,祝願現代人有足夠的智慧與福德走向和平,避免戰爭。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12974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