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15 00:09:16瀏覽165|回應0|推薦0 | |
雨花點滴 好一陣子沒去雨花齋吃飯,偶爾會想起那裏的老朋友。 一天雨花齋老闆發個微信跟我打招呼,原來她又去學校旁邊的老人院送東西,路過校門口的時候想到我,問候一下。此外她還告訴我隔天周日的時候老人院有活動,問我要不要去參加。 我很希望跟老人院多認識,還希望介紹臺灣來的同事認識那裡環境,因此沒搞清楚狀況就找幾個人報名參加,以為是去那裡當志工幫忙。到那裡才知道原來是歲末感恩活動,老人院感謝許多志工團體一年來的關懷,安排了一些活動致贈紀念物,雨花齋也是其中之一。 那裡發心的志工團體有腳底按摩的、有剪頭髮的、有國家級的剪紙大師,另外還有醫院、學校、媒體,大家不分貴賤,用自己的專業讓老人們感受到社會的關心,生活得多彩多姿。 活動結束後,雨花齋朋友幫我們跟院方負責人介紹,另外他剛好準備幫外人介紹養老院環境,我們就跟著一起聽。 負責人說中國受限於傳統觀念,許多人不願意住老人院,有時老人願意,但反而是晚輩擔心別人說話而不願意,這是最待突破之處。而大陸政府現在喊出七二一的口號,希望七成的老人在家終老,二成是靠社區照護,一成則住進老人院。然而即使是比例看起來不高,但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老人院的數量也有大量擴充的空間,因此這是很需要投入的產業。 那間老人院會在住民進來前做個認知方面的測試,如果發現有哪方面的問題,就會開出課程要他們參加。雖說是「課程」,但其實都像幼兒園在玩的感覺,就是要讓老人在那兒持續動腦、動手,還能夠交朋友,維持身心的健康。之後每隔半年左右就再測量一次,確認認知可以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然而老人們最期盼的是家人或志工的到來,志工很難說,但針對家人院方特地設計「集贊」的制度,如果家人過來的次數達到多少以上,隔年的費用可以減免,藉此希望讓住民的家人會多過來陪伴。 我們還走到食堂去看住民用餐,住在這裡的老人收入都還不錯,但大家點的都很簡單、節省,食物也很清淡營養。 一路上負責人會跟老人們打招呼,還能幫我們介紹各個老人的性格、專長、經驗,看得出來他在這裡投入相當多心力。 走出食堂還想去哪裡看,忽然有個老太太發抖過來,跟負責人氣呼呼地哭訴有另外的老人怎麼對待她,不合理,負責人耐著性子去了解、安撫,此時我們想打擾夠久了,還是讓他去處理事情,便告辭離去。老人還真有點像小孩,需要人關心。 回去後雨花齋的朋友告訴我她現在安排隔一星期的周六安排大家過去練菜,歡迎我過去參加。 本來我不會特別想去,但真的蠻佩服那朋友的發心,看一開始報名的人不多,於是就共襄盛舉,我想炒青菜,照這樣寫出去。結果也有別人寫炒青菜,那大家會不會「撞菜」呢?於是我們被要求得寫出菜名。 我做菜都很家常,有什麼就炒什麼,不會像別人照食譜去規劃、購買,要我事先講還真難。不過我想這個季節高麗菜很多,寫高麗菜一定買得到吧!因此跟人家預告我可能會炒高麗菜,不過這裡的高麗菜叫包心菜。 但真去買菜時,我想到大家寫出來的菜單整體而言好像欠缺蛋白質,就另外加點豆干、香菇,而主菜也改成青花菜與番茄,希望這樣看起來好看,吃起來營養。 當天我買菜過去,先洗、切,然後開始炒了,炒完雖然番茄爛爛的不怎麼有型,但顏色配得還不錯,口味也很好。這過程中雨花齋老闆還會指導我,譬如素食要記得加薑,鹽巴晚點放,就在這些小地方中,才會讓人吃得營養又健康。
那天有別人做的菜很高檔,素鮑魚!香菇的切工很講究,然後炸過的薯條要怎麼串在一起,還要把胡蘿蔔、小黃瓜切花擺在旁邊,最後淋上特殊配料的醬汁,非常費工夫,我也跟在旁邊幫點小忙,學點活兒。 看到那樣精緻的菜出來,我這相形之下真的太家常了,後來負責人邀請那人去哪邊當志工煮菜,那人居然說只有要做特別的菜她才要去,如果是我這種菜的層級那任何人都可以,就不用找她了。說得我啞然失笑,還真有點慚愧! 不過轉念想,周末的活動在我看來那裡就是好朋友一起練菜啊!笑一笑,沒關係的。 後來陸續有人來吃,我那道菜很快就被吃完。還好後續依舊有別人過來炒菜,大家都吃得很高興。之後那兒還要繼續包春捲、水餃,說要送去哪裡跟人結緣,真讓我佩服負責人的發心,但我只能隨緣盡些力,先告辭回家去忙別的事情了。 最近在這兒有些事情沒搞清楚就用自己的方式去做,結果遇到阻礙,我覺得還是多觀察看看,了解這裡的標準再去做事情,至於別人一時的誤會或說什麼話,就笑一笑隨他吧!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