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第28期--聰明與水生活
2018/04/07 07:01:00瀏覽335|回應0|推薦0

聰明與水生活

2003SARS橫掃全世界,臺灣也深受傷害,這讓一群公衛、醫療、社會科學學者、研究生與專業人員一起以「解放公衛知識,改造公衛體系」為目標,用社區大學開課的方式來默默實踐理想,建置社區防疫網。到了2008年這些人士進一步成立「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簡稱衛促會),希望藉由協會的運作,培育年輕夥伴、凝聚改革力量,促進全民健康攜手,一起推動臺灣公共衛生體系改造。

衛促會近年來與不同單位合作,包括從民國104年以來的「健康科學大師在科工講座」。雖然衛促會是以公共衛生為核心,但不會以公共衛生為限,他們注意到在全球變遷的影響下,公共衛生也需要有更前瞻的想法,思索氣候變遷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影響,提出如何預防,或者與環境和諧共存之道。

因此在三月24日的講座,邀請到臺灣大學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去演講,談「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我們如何聰明的用水生活」。演講中除了帶大家重溫過去的淹水記憶,童慶斌也從學術的角度來告訴我們,臺灣這些紀錄近逼世界紀錄,我們雖然沒辦法完全避免受災,但是復原的速度很快,這是項優點,也讓學者在國際上分享臺灣經驗的時候覺得很有價值。

就防災面項而言,童慶斌覺得如果能有更多資訊可以公開,將可協助政府與人民做出更好的抉擇。他們研究團隊參考「政府監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對災害風險的架構考慮三個面向,考慮災害類型、脆弱度與出現地點,藉由指標分析再以空間分布誠現氣候變遷下的熱點區域急各地去可能遭受特定災害的風險程度。藉由風險圖的等級區分及展示,了解風險區位相對分布,即可提供政府單位決策者參考。

但更積極來說可能不該光是從防災角度來思考,或許還可以鼓勵民眾用更有創意的角度思考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未來環境會有什麼樣的面貌,及早開始規劃調適。

童慶斌認為,氣候變遷帶來的不一定是災害,也可能是新產業的機會,臺灣的脆弱環境讓我們在其中感受特別深,但如果大家多費點心、正向思考,說不定許多新興服務就可由此產生。

科工館於四月份最缺水的時刻推出許多省水活動的展覽,歡迎大家前來了解。

衛促會還會在五月26日邀請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王寶貫研究員前來演講,主題是「氣候變遷、能源與健康」,歡迎有興趣的人前來聽講。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11143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