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第19期--從巴杜達比遊記魔術師的故事說起
2017/07/13 11:23:37瀏覽316|回應0|推薦0

從巴杜達比遊記魔術師的故事說起 

作者:張之傑先生(科普作家;科技史研究者)

張之傑先生曾擔任《科學月刊》的「科學史話」專欄之負責人,親自撰稿或向專家邀稿維持此專欄的專業品質,此專欄曾是科月最受歡迎的專欄之一。然而後來因為改版而中輟,但他仍不斷有相關小品文持續創作。在此幸運得到他賜稿,跟大家分享他近期最新的創作。

年(2016十月十七日,我到臺灣商務印書館交稿。辭去時,發現辦公室外的書攤上擺著許多新書,我被伊本‧巴杜達遊記》吸引住。二、三十年前,我就知道這本書,但只是輾轉引述,沒看過原貌。商務的《伊本‧巴杜達遊記》是自家譯本(並非取自大陸譯本)。臺灣市場狹小,且讀書人愈來愈少,斥資出版這種經典著作令人欽佩。

巴杜達(1304-1368,北非柏柏人,生於摩洛哥丹吉爾城。21時前往麥加朝聖,爾後旅行世界各地,足跡遍及歐亞非三州,遠至印度、中國、東南亞各地。返回家鄉(1356)後,口述自己的旅程,留下《伊本巴杜達遊記》一書。

巴杜達遊歷的地方雖多,但詳略差異很大。當時回教的分佈已和現今相若。大致來說,對所到回教地區敘述較詳,對「異教徒」地區敘述簡略。伊本‧巴杜達對中國的記述就相當簡略,有些甚至可能只是道聽途說。

巴杜達在杭州時,記述一則「魔術師的故事」,全文抄錄如下:

 

那天晚上,可汗(元順帝)一個擅長魔術的奴隸也在場。首長(杭州軍事指揮官) 對他說:「讓我們看看你的戲法。」因為當時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所以我們在宮殿中央的庭園中看他表演。那人拿出一顆多孔的木球,穿有許多條長繩。他將木球用力一扔,木球越飛越高,直到消失在視線之外,他的手上只剩下繩子的末端了。接著他讓他的一個學徒順著繩子往上爬,直到我們再也看不到他。隨後魔術師叫喚那名學徒三次,卻毫無回音。此時他掏出一把刀,故作憤怒地順著繩子往上爬,也消失縱影。過了一會兒,只見空中陸續飛落學徒的單手、單腳,接著是另一隻手、另一隻腳,再來是身軀和頭顱。最後魔術師氣喘吁吁地回到地面,袍子血跡斑斑。他親吻首長面前的土地,並用漢語和他交談。首長聽後向他下令,他便將那些屍塊七拼八湊,連在一起,一腳踢過去,學徒便完好地站立起來。我被這番場景嚇得目瞪口呆,心跳不止,就像我在印度看到幻術時的反應。他們對著我的嘴使勁吹氣,我才緩和下來。阿夫哈爾丁法官(當地回教教法法官)站在我身旁說:「我以真主之名起誓,爬繩和把人大卸八塊都不是真的,僅僅是戲法魔術。」

這則魔術師的故事,使我想起蒲松齡《聊齋》的偷桃,兩者的內容基本一致,可見出自同一「母題」。偷桃全文如下:

童時赴郡試,值春節。舊例,先一日,各行商賈,綵樓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余從友人戲矚。是日遊人如堵。堂上四官,皆赤衣,東西相向坐。時方稚,亦不解其何官。但聞人語嚌嘈,鼓吹聒耳。忽有一人,率披發童,荷擔而上,似有所白;萬聲洶動,亦不聞為何語。但視堂上作笑聲。即有青衣人大聲命作劇。其人應命方興,問:「作何劇?」堂上相顧數語。吏下宣問所長。答言:「能顛倒生物。」吏以白官。少頃復下,命取桃子。術人聲諾,解衣覆笥上,故作怨狀,曰:「官長殊不了了!堅冰未解,安所得桃?不取,又恐為南面者所怒。奈何!」其子曰:「父已諾之,又焉辭?」術人惆悵良久,乃云:「我籌之爛熟。春初雪積,人間何處可覓?惟王母園中,四時常不凋謝,或有之。必竊之天上,乃可。」子曰:「嘻!天可階而升乎?」曰:「有術在。」乃啟笥,出繩一團,約數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擲去;繩即懸立空際,若有物以掛之。未幾,愈擲愈高,渺入雲中;手中繩亦盡。乃呼子曰:「兒來!余老憊,體重拙,不能行,得汝一往。」遂以繩授子,曰:「持此可登。」子受繩,有難色,怨曰:「阿翁亦大憒憒!如此一線之繩,欲我附之,以登萬仞之高天。倘中道斷絕,骸骨何存矣!」父又強嗚拍之,曰:「我已失口,悔無及。煩兒一行。兒勿苦,倘竊得來,必有百金賞,當為兒娶一美婦。」子乃持索,盤旋而上,手移足隨,如蛛趁絲,漸入雲霄,不可復見。久之,附一桃,如碗大。術人喜,持獻公堂。堂上傳示良久,亦不知其真偽。忽而繩落地上,術人驚曰:「殆矣!上有人斷吾繩,兒將焉托!」移時,一物墮。視之,其子首也。捧而泣曰:「是必偷桃為監者所覺,吾兒休矣!」又移時,一足落;無何,肢體紛墮,無復存者。術人大悲,一一拾置笥中而合之,曰:「老夫止此兒,日從我南北游。今承嚴命,不意罹此奇慘!當負去瘞之。」乃昇堂而跪,曰:「為桃故,殺吾子矣!如憐小人而助之葬,當結草以圖報耳。」坐官駭詫,各有賜金。術人受而纏諸腰,乃扣笥而呼曰:「八八兒,不出謝賞,將何待?」忽一蓬頭僮首抵笥蓋而出,望北稽首,則其子也。以其術奇,故至今猶記之。後聞白蓮教能為此術,意此其苗裔耶?

國人稱呼這種魔術為「通天繩(索)」或「神仙索」,英文稱為Indian rope trick(印度繩索戲法),英文版維基百科還有專條呢!

1920年美國著名魔術師Carl Hertz 的通天繩表演海報。英文版維基百科提供。海報上說,其表演一如印度。

根據維基百科,這種魔術約略分為三個等級:(1)魔術師的簍子裡有一盤繩索,長約三米,術者搖動手鼓或吹奏笛子,繩索冉冉豎起,助手(童子)攀上去後,再下到地上。(2)助手(童子)攀上去後消失,在原處(或他處)出現。(3)如巴杜達或蒲松齡所述,堪稱最厲害的通天繩表演。

根據維基百科,通天繩魔術始見於婆羅門教宗師商羯羅(788-820)的著作,可見淵源甚早。西方勢力進入印度後,特別是19世紀以降,許多學者對通天繩有興趣。1996年,科學期刊《Nature》(自然)刊出一篇論文Unraveling the Indian Rope Trick(印度繩索戲法揭秘),作者訪查50多位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曾看過通天繩表演者,所見都是前兩個等級的表演,沒人見過第三等級的表演。

YouTube上可以看到多則第一個等級的通天繩表演視頻,沒看到第二和第三個等級的表演。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不斷有人提出獎金,徵求第三個等級的通天繩表演,但無人應徵,因而若干學者認為,這種通天繩魔術可能只是傳聞而已。

根據YouTube上的視頻,前一個等級的表演應該和所用的道具有關。1912年,英國魔術師John Nevil Maskelyne首先做出解釋,可能是繩索內包裹著具有關節的竹節,拉直後就形成一根桿子。至於童子在繩索上消失,可能和太陽方位有關,眩目的陽光讓人不能逼視,童子趁機滑下桿子,落在術者後頭,彷彿在地上重現

至於第三個等級的表演,由於失傳已久,魔術界只能判斷可能和太陽方位,以及人造煙霧有關。觀眾逆著陽光望向魔術師,加上裊繞的煙霧,術者有很大的空間施展障眼法。至於如何施展,網上有很多推論,此處就不贅述了。(2017/0524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10636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