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第17期--甘肅一逆旅
2017/05/18 03:07:23瀏覽225|回應0|推薦0

甘肅一逆旅

甘肅在古代是中國通向西方的門戶,蘭州則是甘肅省的省會,因此在蘭州的甘肅省博物館典藏著許多象徵不同文化交融碰撞的古物與藝術珍品。再加上當今考古學的發掘,揭示了甘肅在數億年前與現今乾燥大陸氣候完全不同的風貌。當時氣候宜居,因此有著豐富且具地方特色的植物在此茂盛生長,也有許多古代動物悠遊其中,而後氣候轉趨乾燥也為這些生物化石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條件,因此現在挖掘出許多珍貴、完整的動物化石。

位於蘭州的甘肅博物館基本上就是以這些為基礎,規劃出「甘肅絲綢之路文明」、「甘肅彩陶」、與「莊嚴妙相——甘肅佛教藝術」,以及「甘肅古生物化石」等主題的常設展。以下就浮光掠影地介紹一下。

甘肅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地區之一,而且分布年代久遠,內容豐富多元。出土的文物顯示出這兒在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期就擁有豐富的技術文明與絢爛的藝術內涵,同時反應出當時已有複雜的社會結構與人際關係。這兒展示的有將近400件的彩陶精品,從中可以細細欣賞第一手的彩陶藝術,有的很具型描繪特定物品,有的則是抽象圖案,但無論造型如何,都展現出古代人類樸拙的藝術觀,以及高明的手工技術。現代考古學家也從中去理解古代人的生活與思想,重建當時的社會型態,追尋中華文明的起源,探詢人類啟蒙的歷程。

當人類走向了更近的歷史,甘肅成為中國與西方交流的門戶,這兒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匯集了多元民族的文化特色,有中原正統講求對稱穩當和諧的禮器、樂器,例如鼎、爵等,也有具有邊疆民族奔放、華麗精神的特殊文物,例如舞俑、樂器等。其中馬踏飛燕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雷台古墓出土的一件東漢時期的青銅器,銅馬昂首飛奔,三足騰空,而著地那隻腳則踏在一隻飛鳥背上,飛鳥還回首驚訝回望,表情生動,由此可見奔馬速度之快。而此物型態活潑,重心穩定,1971年歷史學家郭沫若到蘭州見到此馬即深受吸引,大加讚賞,名之為「馬踏飛燕」。後來雖然考據該鳥並非燕子,但這名稱已被廣泛使用。此文物曾到國外展出,同樣受到矚目,因此後來就被選為中國旅遊標誌。

由於聞名遐邇的敦煌就在甘肅,這個博物館除了有敦煌的文物展示,也會說明敦煌石窟是如何建造繪製而成。這兒還有許多漢傳與藏傳的佛像、法器、經文,讓人可以細細品味。即使不是佛教徒,純粹從藝術或歷史角度欣賞都很可看出其中價值。尤其看到千百年前的經文我們仍可閱讀、了解,更能看出漢字的源遠流長與其價值。而佛教徒更可從中領略到一種宗教情懷,或許還能深入思考「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外飾裝彩咸歸壞」的意涵,更進一步回到內心尋找安穩寂靜之處。

氣候變遷不是只有現在才有,研究甘肅的地質歷史將可清楚看到滄海桑田的變化,以及物競天擇的證據。甘肅的地質保留下來的古生物化石非常豐富,從原始的藻菌類化石到新生代的哺乳動物化石,這兒展示費盡心思從中挑選出精品來呈現,從立體完整的恐龍骨架到浮雕般的生物型態,只要你能耐心學習化石的詞彙與語法,傾聽它們的無聲控訴,或許我們將更能體會「在演化的過程中,你得不斷地跑才能停留在原地」這種動態穩定。同時也思考人類的未來,將要跑向哪個方向,才能繼續「留在原地」?

我參觀那天還看到許多小小志工解說員正在受訓,他們很認真的學習每個展示的說明,並且配合情境去融會貫通來表達,還有資深的志工從旁邊指導,真覺得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此外現場還有許多現代化設施,提供全方位影像服務,有大幅屏幕和電視觸控能提供大量彩色圖文訊息,以多媒體的方式讓觀眾可以互動學習。印象很深的是有處展示把彩陶的圖案與器具模具讓參觀民眾自由搭配,許多人都愛不釋手,我也去那兒排隊想玩,不過後來發現去玩的都是小孩子,還有人因此起爭執,那我只好趕快離開,也不好意思拍照。看來展示品的吸引力太大,也會產生另種困擾。

目前甘肅博物館免費入場,非常值得對華夏文化、西域文化、佛教文化,乃至古生物有興趣的人前去參觀。

最後抄錄一段引自《地球寫了40億年日記》的序中一段文字作結:「科學家書寫自然時,總是努力避免將研究的現象擬人化,壓抑了我們天生便會在一切所見事物中覺察到自己的傾向。但我們在地球上認出自己並不奇怪,畢竟我們是地球的子女。我們忘卻自己是這古老王朝的最年幼孩子,才是錯誤之處。對自己短暫興衰史的那種自戀執迷,使我們對更豐富深刻的家族英雄史蹟視而不見。而在閱讀岩石紀錄時,我們或許可以將地球稍微『擬人化』,也將自己『擬地化』,從而重新發現地球刻印在我們身上的歷史」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10285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