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家富室,衣色尚青 ──《紅樓夢》裡的石青絲料 朱嘉雯
2017/09/29 00:17:21瀏覽780|回應0|推薦2

大家富室,衣色尚青
──《紅樓夢》裡的石青絲料

朱嘉雯


《紅樓夢》第三十五回賈寶玉央煩鶯兒打絡子,鶯兒問道:「汗巾子是什麼顏色的?」寶玉回答:「大紅的。」鶯兒遂說道:「大紅的須是黑絡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壓得住顏色。」寶玉又問:「松花色配什麼?」鶯兒說:「松花配桃紅。」寶玉笑了:「這才嬌豔。再要雅淡之中帶些嬌豔。」鶯兒道:「蔥綠柳黃是我最愛的。」寶玉一時高興,便要求打一條桃紅的,再打一條蔥綠的。


短短的一段文字裡出現了許多種豔麗又不失雅致的顏色。其中的「石青色」是當時貴族的用色。它是一種高貴典麗的深藍,自古以來不僅在服飾上出現,更多展演自繪畫領域。南朝梁江淹有詩云:「山吐石青,野降寶露。」因此,石青之美實源於大自然以及國畫中的青山色。在山水畫的世界裡,畫家們往往先以線條勾廓山石,渲染上赭色之後,再於石面受光處罩以石青、石綠,因而愈發顯得凝重豔麗。事實上《紅樓夢》第四十二回眾人談及繪畫時,寶釵即開出:「石青四兩,石緑四兩」等清單,可知石青乃惜春描繪大觀園,為圖畫景象增色時,不可或缺的重要顏料。


清代《南越筆記》卷七記載:「永樂三年,其王鎖丹罕難阿必鎮遣使阿里來朝貢。」在琳瑯滿目的貢品清單中即有「石青」一項。可知明代以降,石青已從越南進入中國。《金瓶梅》第十三回即寫道:「金蓮接在手內觀看,卻是兩根番石青填地、金玲瓏壽字簪兒,乃御前所制,宮裡出來的,甚是奇巧。」這就說明了當時作華美的髮簪乃以外國進口的石青為底色。至《紅樓夢》第五十二回賈母見寶玉身上穿著大紅猩猩氈盤金彩繡石青妝緞沿邊的排穗褂。則此時石青已作為衣著服飾的底色了。


綜觀《紅樓夢》全書,穿著石青色服飾者,僅以賈寶玉和王熙鳳二人為主。小說第三回形容首度登場的鳳姐兒,在林黛玉的眼中便是:「打扮與姑娘們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纓絡圈;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雲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王熙鳳身上的刻(緙)絲,是以熟色絲為經,置於木杼上,小梭織緯,合成花草鳥獸等紋樣如,形制如雕鏤一般地精美,故名刻絲。而且一件女性的刻絲衣服,往往需要一年的時間來製作。可知鳳姐兒這件石青皮草的大掛,該有多麼地珍稀華貴!

接著作者再度以林黛玉的視角來看初相識的賈寶玉,只見他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戲珠金抹額;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瞋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纓絡,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著一塊美玉。此時寶玉身上的八團倭緞排穗褂,那八團的位置分別在前後胸前各一,左右肩上各一,前後襟個二。「八團」繡花均為立體凸出衣面,因此稱為「起花」。排穗就是衣服下緣的流蘇。倭緞原指日本絲織品,其後漳州、泉州等地也有工匠仿製其織法。在《紅樓夢》的背景年代,江寧織造局每年織造倭緞六百匹,僅供貴族使用,平民則無緣。亦可見寶玉身上的這件石青倭緞衣料之貴重難得。
在賈寶玉琳瑯滿目的服飾描寫之後,緊接著第六回,作者繼續描述那等著劉姥姥進來請安的王熙鳳,帶著家常用的紫貂昭君套,圍著那攢珠勒子,穿著桃紅灑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愈發顯得粉光脂豔,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則女主人公居家時節,服飾精美,卻又一派悠哉閒適的情調,也已洋溢於字裡行間。
到了第十九回,再寫賈寶玉穿著大紅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之後是第五十一回,寫平兒拿出鳳姐兒的衣服來賞給襲人,卻是一套石青刻絲八團天馬皮褂子。第五十二回:見寶玉身上穿著荔枝色哆囉呢的箭袖,大紅猩猩氈盤金彩繡石青妝緞沿邊的排穗褂。可謂一連串地寫出寶玉與鳳姐兒家常衣著講究低調的奢華與妍麗。尤有甚者,小說第七十八回,作者寫寶玉辭了賈母出來,秋紋便將墨筆等物拿著,隨寶玉進園來。寶玉滿口裡說:「好熱!」一邊走,一邊便摘冠解帶,將外面的大衣服都脫下來,麝月拿著,她們看見寶玉裡面只穿著一件松花綾子夾襖,襟內露出血點般大紅褲子來。麝月笑道:「這褲子配著松花色襖兒,石青靴子,越顯出靛青的頭,雪白的臉來了!」這回可是連丫鬟都稱讚石青與松花、大紅相配,更加襯托出賈寶玉雪白的膚色來。


石青色服裝在《紅樓夢》裡出現時,幾乎都集中在賈寶玉和王熙鳳的身上,可知他二人在曹雪芹心目中最能代表富貴氣象。我們看李漁《閒情偶記‧聲容部治服第三》記述:「大家富室,衣色皆尚青是已。」此處所謂「青」,其實並非真的青,而是玄色。因避諱玄燁,因此玄色改稱為青色。李漁依稀記得在他小時候,少女們常穿銀紅色與桃紅色。年紀稍長一點的女子,則改穿月白色。後來不知從何時起,少女們更喜歡穿大紅,而中年婦女則改穿藍色,其後藍色又變化為石青色。尤其是進入清朝以後,石青染料愈趨罕見,可那時無論男女老少,反而更愛穿著石青色了!而且好勝心是人之常情,那石青之色竟是「一家濃似一家,一日深於一日,不知不覺,遂趨到盡頭處耳。」


而李漁終究是位精到細膩的生活美學家,尤其對於女性之美,有細緻的品賞。他說:「但就婦人所宜者而論,面白者衣之,其面愈白,面黑者衣之,其面亦不覺其黑,此其宜於貌者也。」這就道出石青色讓仕女們著迷的原因了,無論膚色白皙或暗沉,它都能襯托女子的容貌。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女子穿上石青色的衣料,不僅可以脫去繁華之習,又保存了雅素之風,而且不失其原本的富貴品味。因此石青之所以有別於其他的青色與藍色,便在它含有高貴的質素在其中,遂使世間諸色竟無可匹敵!如果必定要找個顏色來媲美,大抵惟有靛紫之原料稀少難得,色澤典麗優雅可與之相頡頏了。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guedu&aid=10868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