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難得知己 ──「釵黛合一」論
2017/04/12 17:49:36瀏覽793|回應0|推薦2

人生難得知己
──「釵黛合一」論

朱嘉雯

「釵黛合一」的觀點,自脂硯齋提出以來,已成為紅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環節。《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回前總批云:「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是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究竟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如何?曹雪芹的原稿已經迷失,我們無法得知全貌;然而對於第四十二回如何寫作而「使二人合二為一」,此處我們卻可以做一番剖析。


話說劉姥姥逛當日在大觀園與大家行酒令時,林黛玉曾失了檢點,信口說出《牡丹亭》與《西廂記》的句子來。寶釵因此訓誡黛玉道:「妳跪下,我要審妳。……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麼?妳只實說便罷。」林黛玉立刻反駁道:「我何曾說什麼?妳不過要捏我的錯兒罷了。妳倒說出來我聽聽。」寶釵笑道:「妳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妳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裡來的。」


釵、黛二人彼此心存芥蒂,由來已久。自寶釵進賈府後,作者在第五回寫道:人人見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便認定黛玉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像黛玉那樣孤高自詡,目無下塵,於是小丫頭們多喜歡與寶釵玩。令黛玉心中抑鬱不忿。及至小說第二十七回,因大觀園蜂腰橋一帶遊廊曲橋環繞著雕鏤的滴翠亭,那紙糊的窗隔子包裹著一樁風流密事,無意間被寶釵偷聽了去,卻又隨機應變,將毫不知情的林黛玉拖下水,亦可見寶釵潛意識裡,已將黛玉視為眼中釘。於是第四十二回起始,兩人的對話便未免針鋒相對,而寶釵也確實捏著了黛玉的錯處。

然而她們兩人後續的對話,卻漸漸地取得互相的體貼與諒解。原來黛玉一想,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妳教給我,再不說了。」寶釵笑道:「我也不知道,聽妳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妳。」黛玉道:「好姐姐,妳別說與別人,我以後再不說了。」此時兩人已經在對話的過程中,將場面和緩了下來。接著兩人又更緊密地拉近了距離,那寶釵見黛玉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她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訴她道:「妳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著他們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妳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妳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這一席話,說得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


從這一個「是」字中,隱含了黛玉思想的轉彎,她逐漸地向薛寶釵所宣揚的「婦德」意識靠攏。然而黛玉畢竟是一個詩人,是個生活在詩意中的女子,她的語言修辭魅力經常使她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也正是這一點征服了性格中缺少靈活促狹的薛寶釵。就在黛玉對寶釵心下暗伏的時候,李紈的丫頭素雲來請她們前往稻香村一敘。原因是詩社還沒起,就有人脫滑了,那四丫頭惜春要告一年的假。黛玉聽說,立刻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兒一句話,又叫他畫什麼園子圖兒,惹得她樂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別要怪老太太,都是劉姥姥一句話。」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她一句話。她是那一門子的姥姥,直叫他是個『母蝗蟲』就是了。」說著大家都笑起來。


「母蝗蟲」三個字,很得薛寶釵的賞識,她笑道:「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顰兒這促狹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虧她想的倒也快。」薛寶釵不僅欣賞黛玉描摹場景與提煉字句的功力,而且親自為她的標題下了註解,使得一句略嫌刻薄的玩笑話,成了正經得不能再正經的「春秋筆法」!


李紈此刻意敦促大家給意見:「我請你們大家商議,給她多少日子的假。我給了她一個月她嫌少,你們怎麼說?」黛玉並不往正題上說話,她將促狹的精神一路發揮下去,於是嬌俏地說道:「論理一年也不多。這園子蓋才蓋了一年,如今要畫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筆,又要舖紙,又要著顏色,又要……」剛說到這裡,眾人知道她是取笑惜春,便都笑問說:「還要怎樣?」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著這樣兒慢慢的畫,可不得二年的工夫!」眾人聽了,都拍手笑個不住。


寶釵再度讚賞黛玉的表達能力,甚至認為林黛玉的笑話是最有餘韻的。她笑道:「『又要照著這個慢慢的畫』,這落後一句最妙。所以昨兒那些笑話兒雖然可笑,回想是沒味的。你們細想顰兒這幾句話雖是淡的,回想卻有滋味。我倒笑的動不得了。」在這一回書裡,黛玉對寶釵的道德勸說感到服氣,在思想意識上接受了薛寶釵。而寶釵又對黛玉的幽默笑話讚賞不已,認為她的語言能力無出其右!原來讀者所常見的,玉兄與顰兒互為知己,而今寶玉已然被晾在一旁,釵、黛儼然才是一對真正的貼心人。由此我們更可以理解脂批所謂:「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的實際含意了。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guedu&aid=10042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