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智慧行
2009/02/16 14:50:10瀏覽580|回應0|推薦23

「如人能夠精進,正念現前,舉止清淨,善於分辨善惡法,克己,生活如法,不放逸,他的名譽自然提升。」———《法句經》

《法句經》第二十四偈頌,即在說明銀行家之子坎拔高沙卡的故事。當時佛陀居住的王舍城,發生瘟疫,並以極速擴散,連銀行家夫婦也無法倖免。臨終之際,夫婦告訴獨生子坎拔高沙卡寶石埋藏的地方,並要他趕快到親戚家躲避,等瘟疫過後再回來。


坎拔高沙卡依父母所言,經過很長一段日子才回家。這時,城裡居然沒有人認識他。他走到埋藏寶物的地方,發現一切保存良好如昔。此時,他不希望公開自己的身分,而是留待適當時機再議,因為他知道,若突然告訴大家自己是大富豪的後代,將遭遇不測。

放著雙親的寶藏不用,年輕人甘願從事卑下的工作,負責每天清晨叫醒勞工,就這樣,他取得人們的信賴。有一天頻婆娑羅王聽到了他的叫喊聲,從聲音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國王認為此人理應是一位大富豪,所以對年輕人的身分感到懷疑。經過宮女的輾轉調查,國王終於得知真相。最後,年輕人恢復原來有錢人的身分。

慈悲的佛陀隨緣說出以上坎拔高沙卡的故事,讓人聯想到《法華經》的「窮子喻」。兩者不同之處在於,窮子不知道自己是富豪的兒子,也不曾想過要改善窮困的生活,所以年老的父親,為找回能繼承自己財產的兒子,費盡不少心思。相反地,坎拔高沙卡知道自己是富豪的兒子,行事處處富含智慧。從《法句經》中,可看出坎拔高沙卡的智慧與德行。佛教的目標,是透過如來的慈悲去修行,使自己達到智慧與真理的圓滿境界;以智慧行事,可防患於未然。

這則故事,對今日一味追求功成名就,生活卻無法自由自在者,敲響了警鐘。對那些急功近利,一味只想以最短的時間,獲得回報的人來說,或許坎拔高沙卡是天下的大傻瓜;然而佛陀稱讚他純真、自制、思慮深遠,沉穩地累積名譽與尊敬。

佛教有很多的警策語句,上面的故事,也告訴我們,聲音以及訊息傳達的重要性。頻婆娑羅王可單憑人的聲音,得知其人背景的能力,雖然我們無法像他一樣擁有此能力,但人際溝通之間,我們可從對方的談吐、抑揚頓挫中,得知對方的心思,因此,平時如我們待人以和顏愛語,自然而然,不少障礙自然可以克服。

                                    文章分享自  ~人間福報~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tcy&aid=265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