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24 07:34:34瀏覽7016|回應13|推薦61 | |
這一陣子,許多政治人物紛紛發生法律訴訟糾紛,讓我不由得聯想到陳年往事。 幾年前在世界日報上看到一則新聞,曾任行政院秘書長的張有惠,訴訟纏身。前國民黨黨營事業大掌櫃劉泰英,也在政權變色後,變成階下囚。跑新聞時,都曾經接觸到這兩個政治人物,沒想到我不當記者後,這兩個人都出事了,令我感嘆萬分。
當時劉泰英是李登輝總統面前的大紅人,記者都想問他總統的動態,他對記者則是愛理不理,還常常罵記者。我在漢城初次遇見他,當時還是小記者的我,奉報社指示,從日本轉往南韓採訪,長官告知劉泰英會在那裡,要我問他問題。我在飯店大廳找到他,他和一群大官企業家聊天,可能不便對我疾言厲色,但是我自然問不到長官想得到的答案。
沒有多久,跟隨黨營事業訪問團到印尼訪問,時值印尼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當時的政府財經部門都緊緊抓住這個機會,結合南向政策,組團到印尼拓展兩邊的合作關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些當然都是企圖促成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出席亞太經合會議的領袖高峰會。
當時隨團採訪的記者多是黨政記者,採訪劉泰英的經驗豐富,我則只有在漢城短暫和他照過一次面。
有一天中午包括我在內的一群記者,在大廳晃來晃去,碰到劉泰英,記者群七嘴八舌之際,當時駐印尼代表陸寶蓀出現了。他是個好好先生,很客氣的說,他要和劉午餐,各位記者先生小姐一起來吧!眾位記者當然跟去。
既然有記者在場,當然就會有人問問題。不管任何人問什麼問題,劉泰英一律說:[不要問我啦,我有老人痴呆症,我什麼都不知道。]
沒有多久,上菜了,魚來了。我不知那根筋不對,也可能是不滿他對記者群愛理不理的高姿態,便脫口而出:[董事長您有老人痴呆症,要多吃魚,吃魚補腦。]劉泰英也隨眾人笑了起來,居然沒把我趕出去。
幾年前劉泰英啷噹入獄,記者群緊追不捨,在停車場又被他痛罵一頓。記者工作真是很辛苦,緊追不捨當然是因為有新聞價值,可是碰到修養不佳的採訪對象,只有臉皮厚一點,事前做好被罵的心理準備,事後更要馬上忘記剛剛被罵,因為新聞採訪工作一直在進行,不會因為你心情不好就停擺。
我第一次碰到張有惠,是在拉丁美洲訪問團。當時他只是台糖公司董事長,我見他笑容滿面,擕家帶眷,一副顧家好男人的樣子。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介紹屬下給長官的過程,面面俱到。返台後,我和一名經濟部官員閒聊,我大膽預測張有惠會紅,因為他實在長袖善舞,太會做官了。當時在場的一名同業也提出了張有惠會紅的理由,他的理由是張有惠擅長打高爾夫球,頗受當時一些重要的政壇人物歡迎。 赴美定居後也不過短短數年,張有惠高升到行政院秘書長,印證了我和另一名同業的預言。但是後來張有惠不斷發生爭議性新聞事件,是我始料所未及。
我剛出道跑新聞時,當時的央行總裁是謝森中,一堆記者跟著他後面跑,他動輒對記者擺臉色。我曾親眼目睹他在上廁所途中,被電視台記者堵住問問題,當然沒有好臉色。說來慚愧,後來我也曾經在一位大官上廁所時攔人問問題,沒辦法,因為只有那時候官員才會單獨行動。
謝森中卸任後,有一次我出席加州辦事處的午餐會時,又遇到了他。他的氣焰完全不見了,加州辦事處的人對謝森中非常禮遇,他反而有種受寵若驚的樣子。從前他是央行總裁時,行程多是蜻蜓點水,那一次他從頭到尾留下來,因為不必再趕場了。不知為何,那一次餐會讓我感觸良多,官員在位和下台後待遇大不同,官場文化歷練也需要很高的EQ,才能調適心態。
記者有很多種路線,因緣際會使我得以接觸許多政要名流,得以觀察學習他們做人處事的方法,受益良多。同時也看到社會大眾看不到的新聞背後,增長見識,世態炎涼更經常讓我感慨萬分。
我自知永遠也不會成為百萬富翁,永遠也不會變成政治人物,也永遠無法出入上層名流社會,但是我也永遠不用擔心,哪一天東窗事發,哪一天政權移轉,我就得開始另覓靠山,甚至被打入大牢。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就是前記者我的小小心得。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