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20 04:57:29瀏覽2793|回應13|推薦87 | |
第二年宏都拉斯總統就職典禮,當時的行政院長連戰率領龐大的訪問團出席,我和主跑黨政路線的同事商量之後,決定由我跟著這個團去採訪,因為再過不久李登輝總統也會出國訪問,同事再跟隨總統府的訪問團出國採訪。 就這樣,我和多達三十多人的記者團來到宏都拉斯。一群記者出國採訪,暗地較勁的新聞戰,波濤洶湧。 正因為人多,所以想要單獨見總統的機會,當然就微乎其微。印象中,見到宏國總統的機會,好像只有一次,就職典禮當天。 在就職典禮時,記者團被安排站在體育場操場的一邊,觀望各國代表團進場。到現在我還記得,當司儀宣布中華民國代表團進場時,全場觀眾熱烈的鼓掌叫好聲,在所有代表團裡是數一數二的大場面。我站在記者團裡,一時楞住了,沒有想到會有這種熱烈的歡迎。 那一刻心情複雜,我感動到無以為名,眼淚差點奪眶而出。 小國無外交,眾所皆知。台灣向來很難在國際舞台上和中國大陸一爭長短,但是外交並不是只靠灑錢而已,如果金錢可以解決一切,從前台灣外匯存底淹腳目時,我們的外交工作就比較容易嗎? 在多次出國採訪,親身接觸種種駐外人員後,我深深體會到,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裡,只會灑錢遠不如教授當地人民一技之長。我由衷佩服農技團農耕隊人員的辛勞,沒有正式外交官的光環,卻要躬身下種,陪同當地農民駢手足,這種長期深植的人脈實力,豈是金錢可以替代? 也就是在那次出國採訪,我被外交部某位次長在眾多記者面前當面斥責。 每次副總統或是總統訪問邦交國,一定會扯出入境美國的問題。原因是我們的邦交國多半集中在中美洲,南美洲唯一一個邦交國是巴拉圭,這些國家都需要從美國轉機,我記得在邁阿密機場進進出出不知多少次,簡直暈頭轉向。 由於兩國沒有邦交,所以台灣方面,便常常為了如何過境美國沙盤推演。當時我寫了一篇特稿,在文章裡面稱呼這種策略為過境外交,無獨有偶,幾天後,中共的官方便指摘台灣企圖從事過境外交,破壞 [中美]關係。 一般的默契慣例是,台灣高層在美國一個城市過境一個晚上,那一次連戰一行企圖在美國舊金山停留三個晚上,雙方不斷交渉,最後,連戰等人還是無法如願以償。由隨行的新聞局長胡志強,在記者會上,當場宣布,訪問團臨時趕往巴哈馬一天,再從巴哈馬轉回美國。 當時胡志強宣布的官方說法是,巴哈馬政府邀請連戰訪問。到了巴哈馬,我和駐巴哈馬大使聊了一下,他很誠實的說,是臨時接到部裡的指示,院長要來訪問一天。 當時的美國在台協會理事長是白樂崎,也來替連戰送行,我還在機場簡短和他交談了幾句,他當然是守口如瓶。 不知道是白樂崎不是已經認得我的臉了?之前白樂崎有一次例行到台灣視察業務,我特地到機場去採訪他,從他口中套出一條和農委會有關的新聞,結果其他媒體馬上跟進,他後來馬上嘴巴閉緊,不再跟媒體說話。 一群記者包圍著外交部隨團的某位次長,我拿出迷你錄音機,走在這位次長的身邊,他當場翻臉,要我把錄音機關掉,否則不講了。收起錄音機,我問了問題後,他提高嗓門,怒氣沖沖的說:[人家美方也是用紅地毯來迎接我們院長,這樣講對美方不公平!] 我當場有些楞住,事後對手報記者告訴我,這位外交部的官員(其實很多外交部官員都一樣),非常不喜歡對著錄音機講話,一定要沒有錄音機沒攝影機才會稍微講一下話,否則一律無可奉告。 也就是說,如果哪位記者寫出來,因為記者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官員確實說過這番話。官員便可義正辭嚴的否認,這種情況下,記者的新聞可信度能有多少? 在外交部採訪新聞的經驗,整體而言不是很愉快。外交部是個大衙門,裡面門禁森嚴。所有的官員從小到大,嘴巴都很牢,如果不牢,馬上被長官關切。每個司的司長副司長其實就等於該司的發言人,只有他們的名字可以用,其他的科長秘書之流,名字是不能見報的。 有一次我採訪經貿司司長,寫了一篇報導,長官交待我繼續挖寶,我便再去拜訪這名官員。沒想到,他很直接了當的告訴我,不能再和我說話了,因為次長看到報紙後,馬上召見他,要他以後少開口。我只有回報社一五一十報告給我的長官聽,後來我再也沒有單獨拜訪這名官員了。 剛開始接手外交部路線時,不知輕重。有一次到各個司去拜碼頭,結果我人一進去,便把那間辦公室裡的大小官員,嚇得不見人色。馬上有人大呼小叫:[快把這些文件收起來,她是記者啦!] 一聽到記者兩個字,整個辦公室簡直像是逃難一樣,當場騷動不已。更有人連滾帶爬的衝出來送客:[請妳不要進來,我們的文件都是密件。] 我絕對沒想到會在外交部裡,從記者變身成瘟疫,只有趕緊快走。後來,外交部果真正式告知記者群,不可以任意出入各司辦公室。 經濟日報需要的外交新聞不是很多,當時除了外交部之外,所有外國駐台灣辦事處,和經濟部兩個單位都在採訪範圍之內,我將外交新聞以經貿角度處理,所以見報率還算高,從前採訪外交部的同事,就有人抱怨外交新聞見報率太低。 後來在當時的男友,現在的老爺不斷催促下,我經過再三考慮,終於辭去採訪工作,改姓王當起王昭君,到美國和番去也。算是促進台灣和美國的民間外交,為我在外交部跑新聞的那段日子,畫下句點。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