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17 13:57:02瀏覽2429|回應2|推薦21 | |
那天進入一個熱門的部落格,看到一篇[記者的禮物],心有所感,不由自主連想到從前當記者時收到的禮物。 當記者時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時是大企業家,有時是政府官員,有時是外國訪客,駐台代表,有時是代表公司行号的公關。有些公司會在舉行產品發表會和記者會時,贈送採訪記者樣品,可能是香水,可能是電子產品,可能是咖啡杯,也可能是衣服。 有一年在中秋節之前,因故和燦坤集團某公關電話連絡,和她相談甚歡,她隨即送來邀請函,邀我南下參觀燦坤的工廠。如果要去,就得花上一天的時間,當時我的工作量很大,實在沒辦法分身,我和長官商量後,轉請台南地方記者前往。這位公關竟然送了一箱文旦袖子到我家,讓我受寵若驚,年代久遠,我 已經忘記她的名字,不知道她為何對我另眼相看,因為我根本不是主跑燦坤的記者,只能說我很幸運吧。 但是有的禮物的確造成不便。有一次到哥斯大加採訪,當地一位駐外人員,一定要送訪問團禮物,我得知禮物是個銅雕的哥國大嘴鳥之後,一再婉拒,因為知道帶上帶下飛機很不方便,但是駐外人員堅持要送,推辭不得,只好小心包裝,飄洋過海到了台灣,打開 一看,大嘴鳥從中裂成一半,最後只好送進垃圾桶。 這種禮物後遺症有限,頂多只是不太方便,另外一種禮物更嚇人。剛跑新聞時,有天和一個同業聊天,她提到,記者雖然辛苦,但是有些採訪對象會了解,會給我們補償,我好奇的問她,如何補償?她很神秘的說:[以後妳就知道了。] 當時我還是搞不清楚,也沒有放在心上。就因為我搞不清楚,結果我又出了一個狀況。後來我才听其他同事提起,他們曾經遇過採訪對象,包紅包給記者,名為潤筆費,這樣的禮物實在讓小記者怕怕。 話說當時的我,還真是少一根筋的小記者。有一天在報社時,長官和我們閒聊,就在採訪對象送錢給記者的話題上打轉,長官點名提到了一個大機構,恰好我才剛換路線,這名機構就是我新的路線之一,不免記在心上。可是少一根筋的我,有一天去那裡跑新聞時,和他們的公關聊天,就順便把這件事說了出來,還直言無諱的說:[是真的嗎?我怎麼從來沒碰到呢?] 言者無心,听者有意。過了不久,我去採訪新聞時,在那裡碰到了一個已經離職的同事,他還送我一個咕咕鐘,我也不疑有他。然後,公關就把我帶到一個隱密處,偷偷摸摸塞給我一張支票,嘀嘀咕咕說了半天,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該機構的潤筆費一直都是由那名離職的同事領取,經過我這麼一[攪和],他們決定要名正言順,改由我來領。 回家左思右想,怎麼都不對,後來拿去退還,他們還抱怨,造成他們內部作業困難,因為預算早已編好,如此不知如何報銷這筆錢?但是我還是堅持不收,因為小記者我牢記一句話: 拿人手軟。握筆的手,可是我當時的謀生工具,變軟了如何拿筆寫新聞?如何以平常心面對採訪對象呢?雖然我少了意外之財,但是那個機構的高階主管卻因此對我多了一些尊敬,問新聞時也更為順利。 新聞記者良莠不齊,有些機關行號,懼怕記者下筆修理,所以企圖巴結記者,每個新聞機構規定不同,有的新聞單位,嚴格規定,不准記者收取金錢和內線交易,小禮物則例外。當年在經濟日報任職時,報社就曾有這種規定。有的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幾年發生過所謂的禿鷹事件,我听說以後,不免深感遺憾。 從前跑新聞時還沒有如此強烈體會,這幾年觀察台灣媒體的發展趨勢,更是深深覺得媒體記者的首要條件不是文筆流利,而是強烈的道德觀,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如果沒有道德觀,以新聞報導來達到個人目的,豈不有違新聞媒體客觀監督,身為第四權的目的?記者在從事新聞採訪時,本來就會與採訪對象和單位發生利益衝突,如何客觀報導,判斷新聞事件,在在考驗記者的專業素養和新聞能力。已是新聞逃兵的我,只能獻上深深祝福,期盼大小記者朋友,在新聞線上衝鋒陷陣之餘,不忘停下來思考下一步。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