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網路徵文】我的家,不一樣
2017/11/14 16:39:58瀏覽15418|回應43|推薦11

家,有著各式各樣的組成,更有各式各樣的故事,然而有許多家庭卻因為不屬於一般社會觀點中的「正常家庭」,導致長年被忽視;但即使這個家的成員組成不太一樣,卻不等同全然的不幸。不管你來自重組家庭(二婚)、單親家庭或隔代家庭(家中僅有爺奶輩與孫子女)、新住民家庭或同志家庭……請寫下你的家庭故事與我們分享。

 

來稿文長建議700~800字(含標點符號),每人投稿篇數不限,請於家庭好時光部落格本篇徵稿文案留言投稿,貼文主旨即為標題,文中請註明姓名/筆名及所屬縣市,文末請附上email信箱。(附註:若無臉書帳號,請拉到最下方的「發表迴響」貼文,因新版word易產生格式不符的問題,請將文字複製於記事本,並刪除多餘的空格,再複製貼於部落格內,並無須填寫URL項目)

 

參考格式如下:  

〈文章標題〉

王小明(新北汐止)

 

(文章內容)

 

emailfamily@udngroup.com

 

即日起即可貼文投稿,投稿作品切勿虛構或抄襲,優勝名單揭曉前不得投稿於其他媒體發表(包含家庭好時光部落格以外之網路平台)。

 

截稿日期為201711302400,優勝名單預計於12月中公布,入選作品除致贈稿酬、擇期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還可獲贈2018上映電影《親愛的外人》交換券。 

 

本次活動由聯合報家庭版及天馬行空數位有限公司主辦,家庭好時光部落格保有刪除回應文章之權力,本辦法如有未竟事宜得隨時修訂公布,若貼稿時間逾截稿時間,由家庭好時光部落格認定是否保留其參賽資格;主辦單位並保留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之權力。

 

家庭好時光http://blog.udn.com/family123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ily123&aid=109025286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lice
2017/11/23 22:45
消失的姐姐

筆名:Alice  (屏東縣屏東市)

父親身分證上的配偶欄寫的是母親的名字,可是在更早之前姐姐的媽和爸爸發生關係之後沒多久就消失了,在生下姐姐沒多久又跑回來與父親相認,那時的父親與母親已經結婚了,之後的糾葛大人們對我們隻字未提,只知道姐姐最終被留在奶奶家由奶奶與姑姑照顧,而父親與母親工作賺的錢全數供给他們日常花用,一直到姐姐念完國中,姐姐的媽就接回去說要自己照顧,卻不讓姐姐繼續念書,反而讓她到工廠工作。

姊姊在有空的時候會來看看我跟母親,可能工作很忙,姊姊來看我們的頻率愈來愈少了。我記得弟弟三歲那年,姐姐打扮得很漂亮,帶著禮物來看我們,那些禮物是從買貨公司買來的高級玩具,給弟弟的是一座賽車場,上面還有一些小車子在上面跑來跑去;而我的是一個精緻的哈巴狗存錢筒。拿到禮物的我們跑回房間玩了起來,留姊姊跟母親在客廳聊了許久。最後母親又把我們叫回客廳,姐姐跟往常一樣叮囑我要用功念書、孝順母親,只是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見面了。

又過了許多年,那時我已經有些忘記姐姐了,奶奶跟我們說姐姐去找過她,說找了一個對她不錯的好男人準備要結婚了。由於對方家境很好姐姐怕被夫家的人看輕,選擇隱瞞我們的存在,希望我們可以體諒,並且希望往後都不要有往來了。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姐姐在奶奶家那段日子總是被姑姑冷言冷語的嘲諷,爸媽給奶奶的生活費大多也被姑姑拿去花用,假日母親去看望姐姐的時候,姊姊總是將所有的怨恨及不滿發洩在母親身上,好在母親的溫柔及慈愛能稍稍減緩姐姐的傷心,所以每次姐姐回來看母親時總是滿滿的感謝,也時時的叮囑我長大之後要好好的孝順母親;被生母帶回家的那段日子也不好過,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還被迫賺錢供生母及繼父花用。而姐姐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在心境上依舊保有善良與寬大,並沒有埋怨命運或是身邊的人。或許是上天憐憫這麼努力生存的她,將同樣善良的姊夫帶到她身邊,給她一個美滿的家庭。

我們偶爾會想起姐姐,並向上天祈禱她一生順利平安。
(sheepfree99@gmail.com)

卉鯨
2017/11/23 15:41
我的家不一樣

陳慧菁/卉鯨(台中大雅)

隔代教養,這十幾年來不算陌生的名詞。也發生在將近三十五年前的我身上。在那個民風純樸的鄉下居然能讓我這個非婚生子女順利成長想起來也真不可思議。故事很簡單,年輕女兒大肚子卻不被對方家長接受,父母一無反顧接下這個重擔。外公外婆及小女孩的故事就在那鄉下三合院裡發展著。

外公受過日本教育,形式作風像在行軍一般,對於家裡的我也是一樣的要求。外婆是個嬌小的女子卻又蘊含著那時代女子的堅強毅力。他們對我百般呵護,該說是到了極致。據說連鄰居要帶我去逛夜市都不行,更別說同學相約出遊的情形。但就一個小孩而言,我該有的、想得到的都有。

很幸運、或者是幸運到了極點,我從未遇過電視上說的,被同學排擠、被罵雜種、寫作文「我的家庭」就無法下筆等等的困境。在那鄉下小學校,大家討論的都是下課時間、遊戲玩法或喜歡誰。而十二年國教中,老師也從未出過這種作文題目讓我傷腦筋,更別說高中大學時代了。

你要說沒遇過什麼煩人的是自然是不可能。而我最大的困擾,或許是從小到大的班導師。大部分的他們看了我的個人資料便來問我家庭狀況,像是聽故事般聽我講完後,點點頭離去。也就沒有後續了。我並非想要得到他們的側目,但那像是聽故事的臉孔卻令我受傷。畢竟我就是故事裡的人。

再者,就是填一些基本資料時讓我頭疼。早期的文書處理,欄位都是父與母。我實在不知怎麼下筆。印象深刻地,我曾跟外婆說,可不可以父母就填外公、外婆的名字比較省事?

外婆在我國二時過世。說真的,我心裡準備了很久。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我常因為想到他們即將的離去而大哭。來到真正面對的那個時候我似乎沒有自己想像的軟弱了。外公在我27歲那年過世。已經是成人的我與外公的情誼又多了那麼十多年。接到惡耗是我做完第二次化療的隔天。身體的不適加上心裡的哀傷是很難用言語描述的痛苦。

七八百字很難敘述這小小三合院裡的不一樣家庭,但對我來說,只剩下照片及想念。

grasswhale@hotmail.com
(grasswhale@hotmail.com)

皖君
2017/11/23 13:29

大時代背景下的破碎家庭

皖君/桃園市

1949熟悉又陌生的年代,瀪衍出許多外省人和本省人結合的家庭。

在我未出生前家庭曾經美滿又安康,但,也是因為父親常跟著部隊出差不在家的關係,好景不常,父親在家的時間隨著出差減少而增多,家庭氣氛漸漸變調,軍人的一板一眼、軍人嚴格紀嚴全套用在母親身上,母親是愛孩子的,手工饅頭、包子點心樣樣會,訂製衣服給孩子穿、拍沙龍照當成長紀念。

民國60年初大同電視興起,母親不捨自己的孩子趴在鄰居家的矮牆上看電視,分期購入一台大同電視,換來的代價是一陣毒打,接著就像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母親陰暗灰色的日子就像四季的循環。

從牙牙學語開始,母親在我生命中的角色一直以似有若無的方式存在著,漸漸長大後開始會期待著母親一週返家一次或是一個月返家探望二、三次的例行公事,每次離去總會約定好下次返家的日子,倒數著時間、站在眷村矮小房子旁的馬路看著一輛輛過往的公車是否有媽媽下車的身影,偶有食言,從白天等到傍晚,難過失望的心情油然而生,亦或是媽媽離開依依不捨的心情,不顧安全追逐著公車,哭喊著媽媽不要離開,小小的心靈只想要有媽媽的陪伴。

父親長期以父代母職很辛苦、母親拋家棄子、不負責的言語洗腦,心情的轉變從期待、埋怨加上怨恨,漸漸的對於母親的返家探望已不復期待,甚至會以言語嘲弄,一直到自己成家有了女兒才開始理解為人母的心情,也明白當初母親在家暴的陰影下所做出的選擇,我原諒了,甚至心疼母親遇人不淑導致人生際遇艱辛困難,責怪自己當時無能為力保護母親;而有兒孫圍繞在身邊的父親依然不斷的以命苦、哭鬧、怨天尤人的方式情緒綁架子女,反而是身為女人的母親更甚堅強,任何事不勞煩子女,在母親客氣推辭的言語背後不知隱藏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和辛苦。

母親呀!你的名字叫做堅強、女人呀!你並不是弱者;期許全天下的母親、女人能活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ritac@ms69.url.com.tw

(ritac@ms69.url.com.tw)


2017/11/22 17:19

謝謝你們

蔡姍芷/Sophie (台中神岡)

  「你不是我們親生的。」還小的我,並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卻潛意識的記住了,小學的一次偶然,讓我再次想起,心裡感到無比的難受,原來撫養我的爸媽,與我並無血緣關係,那是一個很大的衝擊,滿腦子想,為何我的親生父母不要我?知道這個事實後,看著與我同年齡的同學,總覺得無法再跟他們一樣單純快樂,就好像瞬間變成大人般的成熟識故。

心裡就像種了顆種子,慢慢的生根發芽,當年紀越來越大時,總是會再想起這件事,也會幻想像八點檔般的劇情,會不會有天,我的親生父母就突然出現了?

現在想來,有些好笑。每當到了過年及父親節與母親節時,爸媽都會帶我去拜訪我的乾爸乾媽,我曾經問過媽媽,為何我會有乾爸乾媽,他們回我說因為算命的說要認一對夫妻為干親,我才能平安長大;從小我的個性就有些怕生,也有些孤僻,每次去拜訪時,我總是緊緊待在媽媽身邊,也對他們叫不出一句稱呼。

 他們有二女一子,年紀都比我大,當父母與他們談話時,乾媽總是會叫她的兒女出來陪我,但或許因為個性的問題,與她們的互動一直不深,他們與爸媽的互動,也讓我發現彼此間交情也只是普通,總是談到最後以沒話題收場,我也一直無法理解他們之間的奇異氣氛。

 在某次與媽媽聊天時,才發現原來他們一直以為我知道自己是養女的事,他們也從沒想過隱瞞這件事,只是很少對我提起,隨著時間的流逝,心裡其實早已接受這個事實,因為我感受到爸媽對我的愛,並沒有因為血緣關係而有任何影響,我也對這件事釋懷。高中的某一年,家裡的電話響起,爸爸講了一下話,掛電話後,告訴我,乾媽走了。當到殯儀館祭拜時,看著乾媽的相片,回想起與她不深的互動與談話,心裡有一股莫名的情緒,無法言喻。

 因為乾媽的離去,心裡放不開的地方也放開了,無論是爸媽還是乾爸,都已經老了,與乾爸的互動變的更自然了,我也叮嚀他少喝點酒,他總是笑笑的對我說好,有一次,喝醉酒的乾爸,抓著我的手哭了,他對著我說「對不起,真的對不起,希望你能原諒我們」我恍然大悟,原來我的親生父母就在身邊,原來我的親生父母也是愛我的,只是他們已無力再撫養我。謝謝你們,願意生下我,讓我有體會人生,謝謝你們,把我當親生女兒,撫養我長大成人。

11316amy@gmail.com

 

(11316amy@gmail.com)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22 12:12
我的家, 不一樣


爸爸在我國小時拋妻棄女人間蒸發, 媽媽一個人挑起撫養我們三姊妹的責任.  當時媽媽的情緒不穩定, 常常沒緣由的發脾氣, 首當其衝的就是我, 原因無他, 因為我不只長相, 體態酷似爸爸, 連血型也和爸爸一樣[姊姊妹妹的血型和媽媽一樣], 媽媽常在盛怒之下指著我說:[妳就像妳那個不負責任的]. 當時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媽媽生的.  


國中時繼父出現, 媽媽軟硬兼施要我們接受他, 我叛逆的表現我的反對,我和媽媽的互動更是劍拔弩張.  繼父一直對我的態度沉默以對, 這更加深媽媽的怒火,  求學的過程很顛簸, 閃避同學揶揄地問怎麼都沒聽我提到爸爸, 作文題目[我的爸爸]讓我下不了筆等讓我埋首於課業間躲避異樣的眼光.  我的成績名列前茅, 此時媽媽對我說了一句話:[你這輩子第一次讓我抬得起頭來].  聽到這句話心中的酸甜苦辣難以形容.


及至年長才能體會到媽媽看到我就讓她想到被丈夫背叛和拋棄的痛與恨,她用高壓的做法讓繼父代替爸爸讓我反彈更大, 這讓我和不知如何插手的繼父更加無法相處.   媽媽和繼父沒有生養孩子,繼父對 我們三個女兒盡心照顧,甚至於對我的孩子疼愛有加. 媽媽已駕鶴西歸,  我會努力修補和繼父的關係讓我們兩人成為真正的家人.
家庭版小編(family123) 於 2017-11-22 13:23 回覆:

親愛的朋友,您忘了留下您的筆名、所屬縣市和email喔。


阿貴
2017/11/22 09:38
我的家,不一樣~

我的家,不一樣。哪裡不ㄧ樣?同學中大概只有我到「高中」時期還維持著「大」家庭,大約是在我高二時才真正「分家」。因為先祖父種有四甲多的田,先父為協助務農與伯父留守老家,但因掌權的是受日本教育的伯父,家中大小事不是父親說了算而是由伯父左右!

我的家,不一樣。因爲「分家」的特別晚,有很多一般人無法經歷的事件卻在我心裡留下永恆的回憶,有喜、有怒、有哀、有樂。且讓我一一道來:

一、伙食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從小就是瘦瘦的,一付營養不良樣子。因爲我們家吃飯是男生先吃、女生後吃,最小的我當然搶不過大男生,因此常常早餐就是一碗飯加上一匙蒸蛋湯;午餐帶便當,菜色也常只是一塊魚;晚餐則常是一碗飯配薑絲魚湯解決一餐。比起左鄰右舍,我家餐桌真的是讓我面有菜色,只有在過年過節或有客人留下用餐時才有大餐吃!

二、種田
祖父四甲多的田,在土地重劃前有30餘塊,耕種時機器設備需遷移30多處(土地重劃後剩10幾塊)費時又費力。大家庭人手眾多倒也還好,但種田沒前途誰願意留在家裡,兄長們畢業後也一一離家遠去。最小的堂哥與我大哥高職畢業後(我小5時)已離開老家;我二哥國中畢業(我小6)念夜校、白天在大堂哥店裡幫忙。也就是說我在國高中時期家中只有我一個男孩獨自留在老家,我的青春歲月除在學校、家裡、就是在田裡!

三、樓房
我的家在小6時蓋樓房,一蓋就是三樓,這在40年前的鄉下真的是高樓大廈。老師同學們以為我家很富有,其實那是經商有成的叔叔出錢、父親是泥水工,泥作部分由他負責(泥作小工自然有我的份)。光鮮亮麗的樓房也掩蓋了家中經濟不獨立不透明的黑暗面!

我的家,不一樣。從小,吃得不好、做得太勞、住得倒高。這是一般小家庭所沒有的經驗,箇中滋味有幾人能體會?時也、命也、運也!

陳銀貴
新北汐止
0963-444-077(yinkueichen@yahoo.com.tw)

扁哥
2017/11/19 17:25

我的家 不一樣

王紀瑞/扁哥(台中東區)

    父親民國38年隨國民政府來台 ,一生清廉不當之財分毫不取。來台前父親在大陸已有五名子女,十年後與母親在台結婚育有我們姊弟三人。家父平常時間和藹可親,樂於與親朋好友及鄰居互動;但偶爾喝酒後卻變了一個人,脾氣暴躁。父親廚藝很好,年節都由他掌廚做年夜菜,但每年做年夜菜時,卻是我們子女最大的噩夢,菜火候失準或是缺東缺西時,父親就會大怒,我們子女都須察言觀色深恐挨罵。自己年歲長了,漸漸才了解父親當時的心情,他想家,他說不出口。

jrwang@ctu.edu.tw

(jrwang@ctu.edu.tw)

王小新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19 15:07
〈多緣成家〉

王景新(新北三重)


30年前,還沒有所謂「多元成家」這詞,而我確實出生在類似環境,是多元成家,也是多緣成家。曾歷經掙扎與困惑,許多事情到事後才懂:一切都是最好安排。

如果緣慳,父親不會與陳伯一起置產同住;如果緣慳,母親不會從印尼雅加達嫁來台灣; 如果緣慳,我出生隔年,哥哥不會從雅加達移民來台,經由父親收養成為我的半兄。

童年,是一種備極呵護的狀態。父親長我55歲,老萊子自然得寵;伯伯膝下無子,待我如己出;母親愛交際,總把我帶身邊,彷彿她的寵物;或許是父母親要求的緣故,哥哥事事讓我;直到長大,我才體會到他那種寄人籬下的身不由己,或許也是他之後學壞的無奈。

歲月的烏雲何時壟罩過來的呢?從懂得「比較」後開始。當我幼稚園和國小,偶而父親載我上下學堅持送到班上,有時讓同學瞧見了,便問:「那是你爺爺嗎?」我說不,他是我爸爸。然後我便聽見了難以置信的惡毒言語:「怎麼年紀那麼大?」「是親生的嗎?」「你是你媽外面偷生的吧?」已經忘了當時我是如何回應這些難堪疑問句,問者嘻嘻哈哈,被問者只記得放學回家後對父親非常生氣地說:「以後不要送我上下學了,很丟臉!」

其實,我當然知道是父親親生的。我們有複製般的臉型、眉型、耳朵,聲線一樣洪亮;要不是母親身子嬌小了點,搞不好我的身型會與父親一樣頎長,是條標準山東大漢。

我國、高中時,父親逐漸不在學校露面;但同學們打來家裡找我的電話卻不曾斷過,好幾次,同學們一聽到接起電話是個山東腔老人聲音,常常直接掛斷。老萊子青春叛逆無理抗議,父親乾脆連電話都不接了。

書寫是我與父親的和解,高三寫〈吾鄉三重〉;大三寫〈自老父的野狼開始〉;海軍服役寫〈烽火流年〉,幸運地,我這三篇對老父親深深懺悔皆榮獲文學獎肯定,父親都即時看到。

生命總有遺憾,父親盼不到孫子,三年前駕鶴西去找陳伯。幾乎是這家豎逆子的半兄,去年被口腔癌帶走,一切恩怨煙消霧散。時光寬容,有去蕪存菁功效,那些走過的路,再回首都充滿感激;花開花謝,都是人生。


Email:wjs0305@gmail.com

王景新同名部落格 My self-titled blog
https://wjs0305.wordpress.com/

王小新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19 14:55
〈多緣成家〉

王景新(新北三重)


30年前,還沒有所謂「多元成家」這詞,而我確實出生在類似環境,是多元成家,也是多緣成家。曾歷經掙扎與困惑,許多事情到事後才懂:一切都是最好安排。


如果緣慳,父親不會與陳伯一起置產同住;如果緣慳,母親不會從印尼雅加達嫁來台灣; 如果緣慳,我出生隔年,哥哥不會從雅加達移民來台,經由父親收養成為我的半兄。


童年,是一種備極呵護的狀態。父親長我55歲,老萊子自然得寵;伯伯膝下無子,待我如己出;母親愛交際,總把我帶身邊,彷彿她的寵物;或許是父母親要求的緣故,哥哥事事讓我;直到長大,我才體會到他那種寄人籬下的身不由己,或許也是他之後學壞的無奈。


歲月的烏雲何時壟罩過來的呢?從懂得「比較」後開始。當我幼稚園和國小,偶而父親載我上下學堅持送到班上,有時讓同學瞧見了,便問:「那是你爺爺嗎?」我說不,他是我爸爸。然後我便聽見了難以置信的惡毒言語:「怎麼年紀那麼大?」「是親生的嗎?」「你是你媽外面偷生的吧?」已經忘了當時我是如何回應這些難堪疑問句,問者嘻嘻哈哈,被問者只記得放學回家後對父親非常生氣地說:「以後不要送我上下學了,很丟臉!」


其實,我當然知道是父親親生的。我們有複製般的臉型、眉型、耳朵,聲線一樣洪亮;要不是母親身子嬌小了點,搞不好我的身型會與父親一樣頎長,是條標準山東大漢。


我國、高中時,父親逐漸不在學校露面;但同學們打來家裡找我的電話卻不曾斷過,好幾次,同學們一聽到接起電話是個山東腔老人聲音,常常直接掛斷。老萊子青春叛逆無理抗議,父親乾脆連電話都不接了。


書寫是我與父親的和解,高三寫〈吾鄉三重〉;大三寫〈自老父的野狼開始〉;海軍服役寫〈烽火流年〉,幸運地,我這三篇對老父親深深懺悔都榮獲文學獎肯定,父親都即時看到。


生命總有遺憾,父親盼不到孫子,三年前駕鶴西去找陳伯。幾乎是這家豎逆子的半兄,去年被口腔癌帶走,一切恩怨煙消霧散。時光寬容,有去蕪存菁功效,那些走過的路,再回首都充滿感激;花開花謝,都是人生。


Email:wjs0305@gmail.com

王景新同名部落格 My self-titled blog
https://wjs0305.wordpress.com/

張阿玲/台中
2017/11/17 23:11

《阿嬤、阿母,傻傻分不清楚》
    每天早上總以『阿嬤,妳佇佗位......』揭開序幕,假哭真嚎叫等到她到床邊才肯罷休。
二歲起就因為阿母身體不佳被外婆帶回家,一住就到學齡前。爸媽偶爾來探看,但印象不深,
以為只是遠房親戚。阿公說「妳哪攏沒叫?這是恁老爸佮老母呀!」嘴還是像蚌殼,不開就是
不開,其實我不知老爸佮老母是哪裏來的人,他們為什麼一臉討好的笑?
    外公成天板著一張臉,我像老鼠見到貓似的怕他,也沒其他小朋友,只有阿嬤整天笑咪咪
好像天下沒有什麼事難得了她。但是她整天有忙不完的事,不是上菜園就是做菜或家庭代工,
能陪我的時間很少,所以我總跟著瞎轉或幫個倒忙。後來舅舅們結婚,有了小朋友,我成了孩
子王,整天揹著洋娃娃似的表妹到處亂晃,生活好像有了目標,最愛聽「阿玲,妳足乖,攏e幫
恁阿嬤帶孫」,感覺自己不再是舅舅們口中只會𨑨迌的人。
    老母的外家在鄉下、在墳墓邊,四周不是田就是碑。也不知生性膽小還是被周圍氣氛影響
總是怕鬼又怕黑。老式的三合院,厠所在外頭,小小一間,兩塊木板可踏,中間空洞可見底下
黑不見底的屎尿窟。味道不佳,又怕跌進去,裏頭只有一盏搖來晃去的電火球,昏暗的光線使
人看不清也見不明,更顯詭異。要不是很急總是忍著不上大號,有次肚腹太痛,外婆一摸我下
腹直叫「怎樣遐爾仔𠕇?妳偌久沒放屎?」我只好老實道來,後來她乾脆舖二張報紙在稻埕,
讓我公開解決生理大事。
    小的時候以為阿嬤就是生我的人,愈大才知她不是我一個人的,有好多孫輩更別說是親生
子女了,後來不知怎想到一個自我安慰之因──我是「唯一」的外孫女。但青春期有太多事吸
引注意,與她成了「正常」的嬤孫關係。再後來,爸媽過逝及百日婚大亂之時面對許多親戚關
心或指導雜音,對於溫和無聲的她有些怨懟。多年未見時常掛念,常常拐個大彎開往她常走之
路,一日終於見著,慌忙帶著雙胞小妞下車,與她在鄰間小店閒話家常。我說「阿嬤,妳閣e
記得我無?」她以熟悉的笑咪咪臉回「阿玲,真久沒看,妳好無?」

張阿玲/台中  lion.zoe@msa.hinet.net

(lion.zoe@msa.hinet.net)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