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2 10:48:36瀏覽541|回應0|推薦0 | |
我在改造"不求人"這工具的基本想法,主要是著重在站著揉,站著揉基本上很像是一般在公園所看的景象,許多阿公阿媽靠著樹在戳或憑著欄杆在戳一般,但還是有所差別,至少在戳揉高度的移動上,工具的使用大大地方便許多,而且在工具種類的選擇也多樣化,更優的是只要有了"不求人",以後戳樹不用需要到公園去戳了,在自己的家中,不管晴天或雨天,不管白天還是深夜,只要找到牆壁面,就可以想戳就戳一戳。 也較是因為站著戳的方便與特色,所以才會在"不求人"的工具上加上把手與軟膠環,而思考著有些師兄的設計乃是採用躺著、坐著戳的,雖然動作多了許多,但我還是喜歡站著戳,一則佔地小,也就是所需要的空間小,在者,也不需要椅子或床,等於是說,場地與器材搭配的限制大大地縮小,再者,站著做,靈活度與力道的拿捏大大地順手的多,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概念上,花越少的時間做到同樣的效果的考量上,個人才是覺得採站姿是較為適合戳揉體位。 而在把手的部份,原本是也有加上軟膠環,但重複試驗多次後,決定把它拿掉,是因為真的用不到,只留下與牆面有磨擦地方的止滑膠環,多多少少也有些成本上的考量,多一塊止滑,不但工也得花,等於是時間上也得花,成本上也一直累加上去,如果所多花的時間人力與花費只是為了去求美觀,覺得終究有違自己設計的初衷,要便宜也要耐用,更要好複製。 而且有一點很重要環節,大家往往都輕忽了,也就是戳揉的深度,站著做時,施做的力道真的是比較好拿捏的,左右擺動的幅度也因為是站姿,所以也更好控制;躺著做,若工具點的刺激度一再地增加,揉起來就會太痛了,一點舒服的感覺也沒有,可想而知,讓人接受採用的程度與想採用它的衝動也就更少了;對於有些師兄來說,可能覺得這樣才能揉得到,但是對於一般人或初學原始點的人來說,不懂原始點一個原因,另外對於原始點所要求認點的精準度著實還不夠,那要去要求在戳揉的力道上小心翼翼,委實不容易辦到。 況且,工具的版本上,本就分為基本版的3分塑膠彎頭與進階版的避震塑膠材質車削的圓推長條,在揉推的刺激度是一再地增加,而且如上圖所示,採用進階版本的工具時,在頂的深度上也增加了不少,說實在地,不要看這一點點的差距,這可是師兄們一再反覆實驗,所得出來的高度差距,一點點高度上的差距,在揉推時深度的感覺就差了十萬八千哩,會如此去設計,基本上本就是有目的的,並非隨隨便便就這樣做,因為唯有如此的高度設計才有可能達到揉推時的深度要求。但是反過來說,對於那些不熟悉原始點的人來說,用進階版本,而且又採躺著施做,揉錯原始痛點時,受傷的風險則大大地增加,有時輕則會痛,嚴重時則造成脊椎易位。所以,個人是覺得在工具的選擇上,還是要依照自己對於原始點熟練的程度來選擇工具以及施做時所採用的体位,才能避免二次的傷害,對於那些不懂原始點的人來說,還是採用站姿是較為妥當的方法,站著揉,揉痛了,馬上就可以將力量退掉,而且,痛本就是人體基本的防衛機制,會痛就會躲開,躲開了自然就不會受傷,躺著做,要躲可能就來不及了,而且也很少聽說有人戳樹、戳桌腳而受傷的,不是嗎? 針對這種狀況,建議上背部採用基本深度的版本較佳,下背部與臀部、薦椎部與枕骨下緣則採進階版本為佳,尤其是下背部與臀部,用手肘本來就要較用力的多,所以選用工具時的高度與刺激度,也大大地影響到揉推的深度,對於那些熟悉原始點的師兄姊來說,用基本深度的版型,可能會覺得揉的太淺,著實搔不到痛處與癢處,終有意猶未盡之憾。 最後,小弟還是必須要講,在我反覆揉推試驗之後,深深地有種感覺,"不求人"這工具,只有加上"原始點"的揉推功夫,才能顯現出它的可貴之處,學了其他的推拿方式或者只是把它當作樹、牆壁、桌角,終究讓人感覺有點可惜。我在做這工具的想法終究有點私心,終究是希望學過原始點的人來用,才能發揮"不求人"百分之百的效用,東西再好,也要有懂貨識貨之人,才能顯現出它的可貴之處,對於喜愛這工具的我來說,有什麼東西要比識貨人跟我買來的快樂呢! 所以,如果大家有緣拿到了"不求人",記得,唯有同時再學"原始點",它才真正能夠名符其實,堪稱"不求人"的封號。原始點的師兄姊們,你說是嗎?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