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18 23:31:15瀏覽643|回應0|推薦3 | |
最近霹靂布袋戲中的<火宅佛獄>中人頻頻向楓袖主人襲擊,好奇地查了<火宅>、 <三界火宅> 的名詞解釋,亦出現「一乘思想」、「九品淨土」等詞, 彙整如下:
關於<一乘思想> 標榜成佛(一乘)為唯一究極果位,主張三乘也可能成佛的思想。這是《法華經》的核心教義之一。依《法華經》所說,佛教的實踐,雖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三種修行方式(三乘),但最究竟的還是「一佛乘」。
而《法華經》〈譬喻品〉以「三車火宅」為喻,將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依次比作羊車、鹿車、牛車,而將一乘比作大白牛車。關於一乘與三乘的關係,中國佛教界古來已有三車家與四車家的說法。三車家主張大白牛車不在三車之外,三乘中的菩薩乘即是一乘(一佛乘)。倡此說者,有嘉祥吉藏與慈恩窺基。 四車家主張大白牛車與三乘中的牛車不同,前三車是權,大白牛車是實,天台智顗與賢首法藏力倡此說。上列三車、四車這兩種說法都是根據漢譯《法華經》所作出的論議。而近代學術界則有多篇論文深入梵語原文,並參照傳統解釋試作論究。如日本平川彰解釋《法華經》「一乘」之語,即指出〈方便品〉所說的「一乘」雖有多種意思,但首要為「佛乘」之意,因為是「成佛之教說」,所以當理解作「佛乘」。也就是說,即使是聲聞乘與緣覺乘的修行者,只要覺悟一乘之教,也可得到未來成佛的授記。換言之,就是人人都有「佛性」的意思。在《法華經》中雖然看不到「悉有佛性」之語,但「理之一乘」可以說就是佛性。《法華經》將菩薩與二乘一齊放在否定層次,但是,雖廢三乘之教而不捨三乘之人,而將三乘之人巧妙的收攝在一乘中。 因此,平川彰結論是,《法華經》的作者已有一乘佛教優於以往菩薩乘思想的認識。論述一乘思想的經典,除《法華經》外,還有《勝鬘經》與《華嚴經》。中國華嚴宗徒依《華嚴經》,分一乘為同別二教,而展開判教論。法相宗人則主張三乘真實、一乘方便。 〔以上參考資料〕 平川彰(等)著.林久稚譯《法華思想》。
〔以上參考網址〕中國佛教百科全書: http://127.0.0.1/accelon/homepage.csp?db=ency&bk=2&t=85370265&rr=84#1
遑論爭辯如何,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中提及:
<唯一乘佛,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 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 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 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
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以上參考自中國佛教百科全書(十)p.6485~6486)
-------
是以從實修入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依序階階入,
也得階階捨,捨離空、空而後不作施、不作受、不作施受想回歸自性清淨。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