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4 20:49:00瀏覽2025|回應14|推薦257 | |
2010/10/11(一)晨: 利益蒙蔽,如陷泥沼,戒慎恐懼,明哲保身。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信條是「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股市大贏家》這本暢銷書裡也提到人性的兩項特質:「貪婪」與「恐懼」,作者陳進郎認為「恐懼」和「貪婪」這兩個驅動股票市場的主要力量,不是那麼惡名昭彰。問題就出在:當我們應該貪婪時卻恐懼,應該恐懼時卻貪婪…」。 經濟學家鼻祖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受洗)-1790年7月17日)在他的名著《國富論》裡說到我們之所以能夠得到食物,並不是因為釀酒師或者麵包師的仁慈,而是因為他們關心他們自己的利益。我們期望得到自己的飯食,不是向他們乞求仁慈,而是訴諸于他們的自利之心。經濟學中沒有「貪婪」這個詞,經濟學開宗明義第一章就是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廠商利潤最大化,投資者報酬最大化,當然,是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貪婪無可指責,誰不貪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性生來如此,「貪婪」無疑是驅動人類社會進取的原動力,人們由於想獲得(貪取)更多的享受丶財富丶地位丶名聲與光環,或者執取一份無憂的安全感,所以窮畢生之力去經營奮鬥。充滿貪婪的世界不會失序或者崩潰,是因為有「恐懼」去平衡它。 人們通常崇拜「勇者」,「恐懼」似乎是一項缺點。其實不然,「恐懼」常是促成人們反省、審慎考量、牽制過度向外貪取的內在覺知力。當人類漠視原則丶一昧地追求無限大的利益時,利慾就好比「土石流」,會蒙蔽人們的理性與判斷力,令人如陷泥淖,「貪婪」這份驅策人們前進的動力,反而只會帶來混亂丶禍害甚至毀滅。人類歷史上多少的戰爭丶殘殺與毀滅,不就起因於人們強取豪奪丶貪求無厭,毫無節制的野心。 由此可見人類的「貪婪」如無戒慎「恐懼」、明哲保身的覺知來調和丶牽制,結果就是失敗與災害。(資料來源:貪婪與恐懼/蔡正美)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