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9/13 00:07:39瀏覽1292|回應2|推薦6 | |
早在先秦時代古人即有穿著內衣的習慣,當時稱做「紲襎」,是以能吸汗的細葛布製成。這種材質的內衣專用於夏季,此季節穿著最為貼身舒適。 此類內衣還有「抱腹」、「心衣」等別稱,都是指覆蓋於胸前的小衣。 與後世的肚兜近似,此種貼身小衣上下皆有細帶。上帶繫於頸部;下帶結於背部。 一如讀者所料,此種小衣僅有前片衣料,後背則是完全中空的。 此外,還有做成背心式的內衣,唐代婦女稱此種內衣為「訶子」。 到了唐末五代以後內衣稱為「抹胸」,男女皆著,別名「抹肚」,多以鮮豔羅絹製成或外表刺繡裝飾,材質則區分為夏單衣,冬納棉絮可以禦寒。 明代也有以刺繡紗綾做成的背心式內衣,稱為「主腰」。講究一點的還加上鈕扣設計,做為細緻與否之區分。 明清二代抹胸改稱肚兜。 夏季肚兜材質以紗為主;冬季則用緞做成絲棉夾層。材質用料的講究與否,與買的人之身分和財力有極大的不同。 這些肚兜顏色五顏六色,主要以黑、白、紅、米色等色調受歡迎。 如同現代人一般,當時的老年人喜愛黑色,年輕的婦女則偏愛紅豔豔的肚兜,上頭還刺有如意、吉祥的花卉鳥獸等圖案。 肚兜外觀多做成菱形或者扇形,上端裁成水平形下端裁成弧線,上下兩端各有細帶子方便綁縛。 肚兜的別稱還有「小緊身」、「小馬甲」、「捆身子」或者「小坎肩」等等,不一而足。 清代宮廷的內廷,宮女和宮眷數量為數不少。況且肚兜不單婦女穿著,男人也穿的。 因此每年進獻宮廷的內衣數量肯定不少。只是現今北京故宮博物院究竟有沒有這種收藏品陳墨不清楚;民間藏品應該不難找。 現今的古裝劇或者章回小說裡肚兜出現的次數不算少,並且還帶有濃豔豔的綺思遐想,只因這種布料單薄面積不大背後又鏤空的小夜衣穿著在肌理細緻的女體身上,別有一番風韻。 讀者若能想像這樣細緻的小單衣刺花繡鳳的穿著在男人身上,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呢? 好笑嗎?嗯,陳墨也這麼覺得。 還是回歸到婦女身上。 圖一附上肚兜正面圖,讀者可以看清它的形狀。 圖二是對岸女星穿著肚兜的美背圖,這位是誰墨汁只覺眼熟,若讀者認出是誰,惠請告訴墨汁哦。 註:不知讀者有無注意到,這本附記的每篇文章都和正文有關;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