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邀請選後分析文章
一場激烈的選戰落幕,本文試圖從政治版圖、選戰關鍵和選後展望三個面向來評論這次大選。在政治版圖部分,台灣的投票行為,從比較政治的角度來看,屬於相對穩定的國家,不像部分歐洲國家會在兩次選舉之間產生數十個百分點得票率的消長,台灣自民主化以後的選舉呈現的是漸進式的變化。而前兩次的總統選舉,剛好提供了一個觀察民進黨和國民黨在特殊情況下選票極大化的門檻。2004年的總統選舉,受到選前一天槍擊案的影響將綠營能量衝到極致,讓民進黨一舉拿下50.11%的選票。而2008的總統選舉,國民黨58%的得票率,則是在陳水扁貪腐和馬英九明星光環最強的對比下,讓國民黨的優勢創下最高紀錄。兩黨在這次的選舉能不能夠突破各自的門檻,創造新的政治版圖,是觀察的基準。
這一次的選舉結果,兩個主要政黨的得票率,可以說是落在上兩次的總統選舉之間,在政治學上屬於「常態性選舉」。事實上,選情並不如媒體所炒作的那麼接近。媒體習慣從過去幾年的不同層級選舉結果來比較,殊不知不同層級以及不同投票率的選舉,根本完全無法相比。而宋楚瑜的參選,原被視為這場選戰最大的變數。一般認為這對馬英九的選情不利,但是從選舉結果來看,宋楚瑜所造成的不確定性,反而讓馬英九支持者的危機意識在最後時刻被激發出來,紛紛放下對馬英九個人的不滿而踴躍投票。
影響這一場選舉最後的勝敗關鍵有兩個面向,就是人格特質和兩岸政策。蔡英文可以說是成也人格特質、敗也人格特質。比起過去的民進黨政治人物,蔡英文因為溫和的人格特質而受到台灣溫和社會的正面評價而崛起。選戰後期,受到嚴格檢驗的蔡英文在柿子廣告、陳盈助案、宇昌案、富邦案、否認九二共識存在、到提出大聯合政府等一連串議題的回應態度,都呈現出搖擺的人格特質而使其聲望下墜,終究無法讓過半的選民放心支持。而馬英九雖然在執政期間的表現在選戰初期令許多上次的支持者失望,使得其選情從一開始就無法呈現出穩定領先的執政者優勢。但是到了決戰時刻,多數選民終究還是選擇一個人格特質已知且較穩定的現任者。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則是兩岸政策。蔡英文始料未及的是,反對、或是否認九二共識雖已是民進黨長期的立場,但是她身為有當選希望的總統候選人之後的一番否定九二共識談話,卻在選戰後期激起了包括了張榮發和王雪紅等企業界一波一波站出來支持馬英九的動力。當中關鍵原因在於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期間,企業界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所能帶來的商業利益雖有想像,但卻未實際體驗。經過了馬英九執政的三年多期間,尤其是ECFA通過以及大陸觀光客來台之後的影響和感受,不但體驗到和平紅利的好處,甚至部分也已做出了相對應的加碼,例如遊覽車業、飯店業和夜市業者等。一旦兩岸關係有所變化,這些直接影響到的生計衝擊,讓相關人士希望維持兩岸現狀,並且願意公開表態支持馬英九。這個現象在台灣選舉過程相當罕見,即使在2008年馬英九氣勢最盛時也沒有這樣的企業表態。
除此之外,美國也透過免簽證、媒體報導以及前任官員談話等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管道,暗示支持馬英九連任的態度。這樣史無前例的表態,並非在馬蔡之間做出選擇,而是在兩岸關係的走向上,選擇最符合當前美國利益的作法。民進黨勢必要在兩岸政策上做出務實的調整,才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在立法委員選舉部分,國民黨依然獲得了絕對多數。作者其實早在民國九十四年的修憲案選制改變成單一選區之後,就分析指出新制度對於國民黨的選情較為有利。因為在人口/席次比部分,幾個人口數較少的縣市以及原住民委員的席次,都對國民黨相對比較有利。而且在單一選區中,民進黨在南部大幅領先的選票,將不再能夠轉化成相對應的額外席次,而將成為浪費的選票。國民黨只要能夠維持在北部的小幅過半優勢,在單一選區下贏者全拿的邏輯下,其席次數還是能夠穩定領先,是新選制對國民黨較有利的第二個原因。因此在113席過半的爭奪戰中,民進黨可能需要超過55%以上或更高的得票率才有可能,增加了困難度。國民黨在國會席次還是得到絕對多數,維持了行政權和立法多數的執政優勢。
選後的觀察重點有三:第一、馬英九的施政方向不會有大改變,兩岸關係會在既有基礎上持續交流,但是在艱苦連任後是否調整執政風格,在用人和政策的果斷性上做調整,並補強其被貼上的軟弱、無能標籤,幫助弱勢及年輕人的生活,是第一個觀察點。
第二則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走向。過去選舉時,親中賣台往往是民進黨鞏固選票的利器,也是國民黨挨打的罩門。但是過去三年多平和的兩岸關係,開始讓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和人民支持以交流代替對抗的政策。蔡英文在ECFA實施前的強力反對到實施後的概括接受,就是受到民意壓力調整立場的例證。她提出的台灣共識因為缺乏內涵和內外共識,無法取代已經實際搭起兩岸交流橋樑的九二共識。兩岸議題逐漸從民進黨選戰的利器轉變成為罩門。民進黨是否及如何調整面對兩岸議題的立場,以及台灣民意的趨向如何演變,都將會對內部政治及兩岸關係帶來長遠的影響,是未來最值得觀察的面向。
最後一個選後發展的觀察重點,則是民進黨的未來走向以及內部的權力結構變化。這一次的選舉,雖然蔡英文在媒體上營造出民進黨前所未有的聲勢,如果要突破台灣長期相對穩定的政治版圖,不是光靠文宣造勢能夠做到,而必須要在重要議題如兩岸關係上採取務實作法,並調整政黨的風格往中間靠攏,讓選民放心。上次大選42%的基本盤,在如此高的聲勢下也只成長了3%,要再追求過半所需的5%,將更為困難。這個轉型的需求已經存在多年,民進黨的領導人能否真的帶領支持者轉型,是民進黨最大的挑戰。在領導人部分,蔡英文是否還能繼續擔任黨主席?而蘇貞昌和謝長廷會採取什麼立場,也將牽動民進黨權力結構及未來朝野互動。
台灣的民主在一次次的試煉中持續成長鞏固。這一次的選舉能夠在平和的氣氛下結束,所有的台灣人都是贏家。作者最近跟大陸學者觀選團接觸時,也深深感受到台灣的民主體制對大陸所能夠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希望我們的民主體質能夠持續提升,在投票的形式民主之外,持續提升更優良的實質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