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藝術的評價本是各有所好。若有公認或受藝術界尊敬的評論家說話,羣衆一般也定尊重。普通人的評論則全是各有所好而已。"夢想家"似未有評論界的公開評論。作為觀者的我只會說是導演及演出者都盡力了,相信幕後有關工作者也都是盡力了。百年國慶,本是歡喜的心,參與者誰不盡力呢?問問一般普及演唱會或音樂劇的製作,就知多麼艱巨的工程吧。
中華文化是個富包容特質的文化大系。幾千年來中原融和四方,早成習尚了。例如在唐詩裡提及的驚艶的"胡旋舞",在當時不就是大開眼界的西域外族胡人的舞蹈嗎?燉煌壁畫的飛天仙女舞姿和樂器,不就是印度的和西域的外族藝術內涵嗎?來到中原可能有些變化,含蓄多一些,媚態少一些。
身為中華兒女,豈會不秉着開放的心學習去欣賞博大包容本質的中華傳統呢?今天地球村,人心無界域才和平。各國各地藝術的面貌多元揉合已是常態了。百年國慶,要規定演出形式不可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