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二次政黨輪替,對於政黨良性競爭的幫助不大,因為政黨的本質就是藉由政策上的彼此鬥爭與區隔,爭取下一次執政的機會,所以政黨或是政治人物間的競爭或鬥爭是無可避免的,況且台灣在某些議題上(例如統獨與族群)是被歸類為分裂社會,很難因為二次政黨輪替而產生良性的效果,這從近一個月來的政治現象可以看出來。
我倒是認為,二次政黨輪替的功能,主要是發生在常任文官或是部分政務官的身上,例如,在民進黨執政的時期,不論警方、軍方、或是政治人物,很多會因為政治正確或是所謂的拍馬屁而獲得不正常的升遷機會,破壞了應有的升遷秩序,但是二次政黨輪替所代表的是政黨輪替成為常態化,這會使過去一些希望透過政治表態或是政治正確獲得官位的人開始考慮,是不是值得為了四年或是八年或是更短的官位,而放棄原本應有的文官或政治人格,舉一個例子,不說具體的人名,例如中華郵政改名台灣郵政的風波,就有官員因為政治正確而獲得升遷,但是政黨輪替後立即打回原形,如果這樣的事情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的現象,我相信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文官不會輕易為了短暫的利益而放棄原本該有的文官中立或是軍人的政治中立,我認為這才是政黨二次輪替最顯而易見的效果。
其實民主國家政黨輪替或是說政黨輪替發生的可能性是常態,政黨會輪替當然是因為政黨間的鬥爭讓選民覺得在野黨會做的更好,所以鬥爭無可避免,但是如何能讓政黨頻繁輪替卻又能不至動搖國本,我覺得一個保持中立的文官與軍人體系是最重要的,基於前述,我是認為Hungtinton所說二次政黨輪替的功效主要應該是體現在後者,而非政黨(或是說是間接的),以上是一個政治系畢業的小人物粗淺的看法,希望有機會能聽聽老師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