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是你的延伸》
2008/01/27 23:08:53瀏覽402|回應0|推薦5

        圖書館一排排書架,獨獨選中這本黑色外皮、內頁泛黃的外文譯本自傳。除了書名吸引人,書面語更是使我挑選此書的主要原因。婚後一年,感情尚是濃郁,生活還如蜜月期。而一場昏厥,就是一場離別的序幕。身為妻子的愛倫是如何渡過這段難拗歲月?一個女性是如何穿越憂鬱的晦色的深谷,進而活出另一段燦爛的人生?愛倫可能永遠無法爬出悲傷的荊叢,又或,她會在思念中不斷思考丈夫的可能生還。許多「如何」、「可能」在腦中旋轉、排列、組合,最後決定此書為歷史課的報告書籍。

內容簡介: 

         一名女性記者(愛倫)與丈夫(吉姆)結婚一年後,愛倫赫然發現吉姆罹患肺癌。癌細胞早已擴散到吉姆的腦部及骨髓,醫生放棄了手術及放射與化學治療計畫。從發現、治療、等待、死亡,不長不短的六個月,讓愛倫明白了一些過去不曾瞭解的真理。而後,是愛倫的母親罹患食道癌,看著母親與父親,彷彿是多年前愛倫與吉姆的翻版。不論男女,在這突然有緩慢的生死折磨中,顯現同樣的堅強與脆弱。

感想心得:

       生離死別,是必然發生的事。然而,人與人之間緊緊相連的情感與回憶,讓這必然的人生片段顯得痛苦與無奈。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不管是吉姆還是愛倫的父親,不論立場是癌症患者或照顧者,都是屬於主動安慰的角色。女性外在表現的堅強,在感受自丈夫或明顯或隱蔽的安慰的同時瓦解。但說女性的堅強是裝的也未必,她們只是心疼另一半,這也是讓男性心疼與欣慰的部分。

        吉姆的離去,愛倫花了許多時間去理解、接受。就連前來運送遺體的人動作粗魯,都讓愛倫心疼於吉姆不會有的疼痛。彷彿吉姆還活著、還有覺知;彷彿吉姆只是吉姆,而不是任人宰割的遺體。在此之後,愛倫陷入悲傷的漩渦。沒有人可以使她脫離,除了她自己。書中寫到:「悲傷正和寫作一樣,是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做的事。」(本書160頁) 

        五年後,愛倫的母親罹患食道癌,看著母親偷偷落淚,父親疲憊的背影,愛倫意識到:「人皆孤獨,不管願或不願。」(本書156頁)無論遇到什麼難題,都得自己面對。也在此時,愛倫發現,當年與吉姆相處的總總都已成為回憶,也只是回憶。心已不再為此絞痛至難以呼吸,那她曾經以為會伴隨一生的悲傷,也僅僅為回憶的一部分。

        這讓我回想祖母剛過世的時光。經過祖母的房門,都會憶起與祖母生活的總總,心底升起淡淡的愁緒,然後繼續前進。人似乎可以在感傷的瞬間撇下感傷,正常地生活。是因為愛的不夠深,所以能若無其事的生活、工作、呼吸?要悲傷到無法工作、無法睡眠、無法言語才是真正的愛?一定要如此激烈才能顯現愛的深刻?

        另一方面,如果上帝讓人擁有永恆的清晰的記憶,愛倫的下半輩子是否要活在清晰如昨日發生般的死別中?她會一直悲傷,若她漸漸走出悲傷,那麼她會責怪自己的麻木。就像不再為祖母的離去感到強烈的心痛,當意識到這點,慚愧與自責頓時充滿全身。卻不得不承認,這已成為事實。死去的人就只能存於人們的意識長流,漸漸褪色、扭曲。

        愛倫說:「離婚的人可以去跳舞,但寡婦只能待在家裡。」(本書164頁)只能在每個夜晚期待丈夫的靈魂現身,直到自己也在美夢中死去。世俗的價值觀,箝制寡婦追求往後幸福的自由。若再嫁,幸福也會在閒言閒語中出現殘缺與遺憾。通常人們會鼓勵鰥夫快快尋找另一半,然後帶著些許同情與更多的讚美觀看寡婦從一而終。這大團體意識,讓男人折磨女人、女人折磨女人。

(丁亥12月24日,A-)

後記:

其實,不太喜歡交報告時的筆觸。

濃稠而無味。
大多時候,為了達到字數目標,而使用了多餘的雕琢。

想要拋棄這個部分,只能不斷充實自己。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n0936&aid=153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