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語‧里仁‧二十一》
2008/01/15 21:09:38瀏覽731|回應1|推薦5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一、知,猶記憶也。常之父母之年,則既喜其壽,又懼其衰,而於愛日之誠,自有不能已者。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二、父母親的歲數不可不記得,一方面為他們健在感到高興;另一方面,為他們漸漸衰老而感到恐懼。

***


        父母的生日、年齡,是早知道的。而恐懼與擔心卻是後來的事。

        小時候,覺得這身旁環繞的愛存在得理所當然。父母該是與孩子共存的。長大後,一年年感謝彼此擁有相聚的時光。隨著父母年齡的增加,擔心也跟著到來。擔心父親暴飲暴食、擔心母親這裡痛那裡疼,擔心一個短暫的分別會成為永遠。回想發現,是國中後,對父母年齡代表的意義才有所體會。感受到那是一種倒數、一種催促、一種提醒。提醒世上還有離別、提醒人生無常。

        生命如神奇的潘朵拉盒子一般,何時希望會從中釋放、散去,沒人能知曉。儘管希望還在,卻產生另一種恐懼,害怕失去的恐懼。只要想到命定中的離別,便會開始感傷、手足無措。那是一場記憶停頓的魔術,當他靈魂的時針停下,對他的回憶,也就止於此地此時。在前進時,只剩回憶與回憶。

        記得國中讀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產生強烈的共鳴。害怕在社會立足之後,雙親早已白髮蒼蒼、腳步不穩。於是,想在生活當中實踐孝、養。孝,對於初生的少女來說,這從小耳聞、兩千年流傳而下,讓千千萬萬個父母期待、兒女追求的一個字,太深太夢幻。如同浸淫在泰晤士河上的霧中,無法觀其形體、觸碰、膜拜那深奧的道理。只能循著旁人、父母、兄弟姊妹的行為、老師的諄諄教誨加以模擬想像,然後應用。聽話、讀書、不亂跑、省錢……似乎怎麼做都不夠,都不足以回報這父母的恩惠。原來,古今書籍中,對於父母養育之恩的天大讚頌的背後,是兒女的慚愧與無力。

        在喜悅於父母健在的同時,恐懼隨伺在旁。這名為愁的魔不時現身,齧咬著心臟,讓人不住皺眉、心悸、流淚,同時伴隨巨大的無力感。這是自然的定律,不可改變。即使是天子、是英雄、是聖者,都無法逃避那沈痛的離別。若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在地府的自己將永遠無法原諒在世的糊塗。這恐懼是為了讓兒女警惕,讓兒女意識到自己能做的只有平時更加貼心、更加乖巧。努力讓父母開開心心、讓父母減輕負擔。然後反反覆覆的追求、反省、創造父母的幸福。才不會留有遺憾。

        偶爾還是會想起莊子鼓盆而歌的典故,以安慰自己。當那被擄去當敵國君王的妃子的女人止住淚水,意識到當初哭泣的愚蠢,意識到身處環境的美好。我們是否也能想像,他們、我們未來的美好?這樣,我們是否能夠放下一些些懼怕?這樣的離別,剩下濃濃的離愁與濃濃的感激。彷彿只是送一趟遠遊,半世紀之後,必能再次相見。如此一來,是否會釋懷些?

(丁亥‧丑月‧十二日。83/100)

老師評語:文藝腔要視報告性質而定。

後記:

其實這篇是四書的心得報告。
老師要我們選論語中的一句話,寫一千字的心得。

嗯,心得不就是心中所得?
因所選的話而有的感發、感想。

好吧,短短的一句話用一千字來寫心得……
形容詞與譬喻句的確好用。(毆)

啊啊,我承認我用形容詞湊字數……而且還這麼明顯。(默)
要努力、加油啊!

結果被老師說太文藝腔……代表功力不夠。XD

跟老師檢討,發現我以前讀的散文作品全都是文藝腔風格。(汗)
幸好老師推薦幾個作家給我,一定要用寒假時間好好閱讀感受一番。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n0936&aid=1538073

 回應文章

ellen chou 雨僧 雲自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十大板
2008/01/16 03:18
老師欠打!
Antinomy(erin0936) 於 2008-01-21 15:04 回覆:


呵呵。

這是對我的稱讚嗎?(笑)
那麼,謝謝囉。

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