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商業週刊第1109期→三個銀行總經理險中求勝(5)
2009/02/19 23:18:51瀏覽670|回應0|推薦0

  

背水一戰: 不能成為第一個被淘汰的人

領取私募基金的兩千萬年薪,可不是捧一個鐵飯碗,他們每天都得跟投資銀行出身的私募基金大股東討論數字與指標,檢驗銀行是否按照「千萬年薪合約」中的改革進度,變得越來越好。

這三位金童,簽的約通常具有三年條款。也就是說,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定的目標要達成,三年是一個檢驗的門檻。雷曼破產後造成全球經濟大衰退,全球經濟將在二○ 一○年才可望落底,那正是他們三人的第一個檢驗期。周榮生與丁予康,因為雷曼事件,去年都沒有辦法領到預期中的兩千萬元以上全額年薪。

私募基金整併成功與否,最直接的指標就是「股價」。

萬泰與安泰兩家銀行,現在都被列為全額交割股,股票無法正常買賣,這兩家銀行都經過大減資,相較於當初SAC與隆力的投資成本,帳面損失分別是七成與五成六。

唯一正常交易的大眾銀行,反而因為交投相對活絡,市場機制比較健全,現在的股價相較於凱雷成本,大跌了七七%,跌幅比其他兩家還深,也讓許健洲不得不捏把冷汗。

「如果沒有達到大股東要求,我們很有可能被提早fire。」即使大眾銀行已先轉虧為盈,許健洲仍很戰戰兢兢的說,現在大股東們已有心理準備,原本投資五年的計畫,要再往後延一、二年。對於私募基金而言,回收期延後一、兩年,是無可奈何的決定,因為大環境實在不佳。

這三個千萬年薪總經理,所追求的是未來銀行出售後,手中股票選擇權的價值。這些股票市值是以億元起跳,銀行以越高的股價賣出,他們的身價也就越高。因此股價的高低,不但關乎私募基金大股東的報酬率,也關乎他們自己的身價。

但在金融海嘯後,對於許健洲、丁予康與周榮生這三人而言,每個月、每一季不僅是高薪之戰,也更是生存之戰。

他們當初從資源龐大又穩定的大銀行,轉戰到風雨飄搖的爛銀行,追求億元起跳的豪賭。豪賭一旦下注,就無法收手。如同周榮生所說:「現在拚的,是不能成為第一個被淘汰的人。」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ntielabor&aid=266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