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商業周刊 →「先對人再對事」的企管新思維
2009/02/25 00:22:00瀏覽735|回應0|推薦0

「先對人再對事」的企管新思維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對事不對人。這個說法要表達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我們關心的是問題發生的原因,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我們只關注問題,在處理問題過程中所提到的觀點和意見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針對問題本身。

表面看起來,這的確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不會因為問題的處理而傷了和氣。所以,在一些公司討論問題或者提出建議的會議之中,「對事不對人」是比較流行的開場白。

「對事不對人」真的是很好的解決之道嗎?當我們將觀察的範圍擴大,會發現問題解決後,同樣的問題會被複製到其他事情當中;當我們把考量的時間拉長,會發現已經出現並解決過的問題,會在幾個月或幾年後再出現同樣的「翻版」。這些看似不相干的問題,往往因為事件的不同或時間的推移而顯得相互獨立,讓人們很容易忽略其內在的聯繫。

唐朝劉禹錫在《天論》中所說:「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基於這些理由,企業教練的出發點是人本概念。人本概念是相對於物本概念而言的,就是把焦點從「物」轉移到「人」,從「外部空間」的開拓轉向「內部空間」的探索,把人做為主要的對象和真正的核心。

完善心智模式 發揮潛能提升效率

古希臘的知名諺語「人是萬物的尺度」正足以凸顯人的可貴。在人與外界和自然的互動中,人要麼改變環境,要不就是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當改變環境受挫的時候,只有改變自己。所以企業教練是一門通過完善心智模式來發揮潛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

用三個形象來比喻教練的作用:教練像指南針、鏡子和催化劑。教練是一個有方向的過程,這個方向是被教練者的目標,就像指南針一樣,方向是大自然決定的,不是指南針決定的,指南針只不過是準確地把方向反映出來。

教練過程中的目標一定是被教練者自己的目標,沒有方向就不是教練。教練會如實地反映對方當下的狀態和心態,就像一面鏡子。教練會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對方,相信對方一定能夠達成目標,就像一劑催化劑,幫助被教練者更快更有效地達到成果。

四步教練技巧

人本教練模式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將教練過程歸納為四步教練技巧,包括釐清目標、反映真相、心態遷善和行動計畫,這四個步驟是一個有效的封閉迴路。

釐清目標

 

「南轅北轍」是知名的成語,出自《戰國策魏策四》,比喻行動的方向與目標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該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有一個鄭國人在太行山一帶駕著馬車朝北方行駛,朋友問他要去哪裡,他說要到楚國去。

朋 友很奇怪,問他:「你到楚國去為什麼向北行駛呢?」他回答:「我的馬好。」朋友又說:「你的馬雖好,可這並不是去楚國的路呀!」他說:「我的旅費多。」朋友說:「旅費雖多,但這還是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回答道:「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很強。」其實,這些條件越好,只會離楚國越來越遠,因為他的方向不對。

無論是古人的原意,還是今人的論證,都說明了一個道理:目標不清楚,方向不明確,做事只會事倍功半。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有句名言:「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就是點出目標和方向的重要性。

目標是教練存在的基礎。在運動訓練場上,任何教練都想要他的運動員取得好成績,最高目標是進入奧運奪取金牌。只有幫助運動員實現目標的教練才是優秀的教練。

企業與運動場一樣。領導者確定目標後,不可能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環節都是自己做,而是需要下屬執行和完成,如果下屬不能完成目標,領導者的目標同樣不能達成。領導者應該把下屬的成功當成自己的成功,幫助下屬達成目標。

在企業教練看來,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教練的第一步是釐清目標,這是教練的起點。釐清目標有兩層意義:第一,教練者本身要清楚:教練的目標是幫助被教練者釐清目標和達成目標,是對方的目標而不是教練自己的目標。

第二,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教練幫助對方把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我想要」的東西挖掘出來,激發對方將「我想要」訂立為人生的目標。

教練型領導者 相信員工訂立目標

技術型領導者喜歡給方法,喜歡為別人做決定,員工的任務就是執行他的決定。教練型領導者不為員工做決定,而是相信他們的能力,由他們自己做決定。在訂立目標上,這兩者的方法截然不同:技術型領導者有整個企業的大目標,然後進行分解並指令到各個部門,部門必須完成任務,否則要實行懲處,目標是自上而下的,下屬 沒有商量的餘地。 

教練型領導者讓大家看到整個市場的狀況和前景,然後挑戰所有人,今年企業的目標應該達到多少?儘管領導者心中有個目標線,但他不會說出來,而是挑戰成員們自己訂立目標。

在上海教練論壇上,添高威(Tim Gallwey)有一個在現場投接網球的練習。一位參加者在練習結束後分享說:一開始他沒能接住球是因為他的注意力是放在添高威身上而不是網球上。後來他調整了注意力的方向,就做到了。「教練幫助你對你目標的注意力,但教練並不是你的目標。」添高威說。

透過前面添高威的現身說法,我們可以這樣總結他的訣竅││把注意力放在最有價值的東西上面。

反映真相

戰國時代的韓非子就說:「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韓非子現行》)人的長處是對身邊的事情和人能夠洞察入微,對別人的行為可以做到明察秋毫,卻唯獨難看見自己的容貌和心態。

教練就是對方的一面鏡子,把對方的行為和心態真實地反映出來,教練過程的第二步是反映真相。教練反映什麼真相呢?教練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實際的情況,教練也要根據具體情況真實地反映。

教練反映真相 被教練者有效選擇

很多時候,人們看不清自己,有兩個原因:一是存在著盲點,沒有內省自己的習慣,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所有的不對都是因為別人;一個是恐懼,不敢相信原來自己的真實狀態不是自己所認為的,不願意承認真實的自己也有自己不喜歡的一面。 

教練反映真相,包括對方的信念、行為和情緒等,被教練者從中知道關於事件本身及自己的盲點,瞭解自己的位置,看清楚內心的干擾,洞察現狀與目標的差距。

有一位總經理分享說,他在剛剛升到總經理這個位置時感覺什麼也看不到、聽不到,像一個瞎子、聾子一樣。下屬不願意跟自己說真話,自己也看不清自己。所以他找了教練。

教練所做的就是幫他看清目標與現狀,從而做出有效選擇。並且,因這一個選擇是他自己做出來的,因此具有力量。

心態遷善

技術性的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性的方法得到解決。但是,如果公司裡所有的人都不願意去學習,認為誰學習了新技術,誰就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得不償失。這就不是技術性的問題了,需要調適。調適的辦法是遷善心態。

遷善一詞出自《易》:「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意思是說君子看見好的就調整改善自己,有過錯就改正。「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這句話做了很好的區分:遷善不是改正,遷善是心態上調整;改正是改正過錯,是對行為進行改正,而且兩者的順序也道出了人的變化過程,只有心態上先遷善了,才可能有效地改正行為。

被譽為「企業教練之父」的添高威,在一九七五年宣稱自己找到一個不用「教」的方法,可以讓任何人能在二十分鐘之內學會如何打網球。沒有人相信他的話,電視臺找了二十個從來沒有打過網球的人來做實驗,目的是揭穿添高威的騙局。

一個女人懶洋洋地走上場,她有一百七十磅重,已經多年不運動。添高威告訴胖女人,不要擔心姿勢和步伐的對錯,不要太用力。很簡單,當球飛過來,用球拍去 接,接中了就說:「擊中」!如果球落到地上,就說「飛彈」!女人照著去做,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去接球。添高威接著告訴她,留意球飛來的弧線,留意聆聽球的 聲音,把焦點集中在球上。當女人這樣做後,接中球的機會明顯增多了。

最後三分鐘,添高威教女人最難的部分││發球。他說,閉上眼睛,想像你跟著音樂跳舞的樣子,然後睜開眼睛,隨著節奏發球。最後一分鐘,觀眾們終於看到了奇蹟,胖女人儘管在場上不方便地跑來跑去,可是,她能很自如地打網球了!

人們把注意力從緊張和擔心轉移到球的弧線和聲音上,就學會了打網球,僅僅是幫助對方做了心態的遷善,奇蹟從中產生。

行動計畫 

追求舒適是人的天性,人都有懶惰和拖延的習慣。一份有效的計畫應包括「目標、行動、成果」三個最基本的元素。目標是一個方向,是行動的指南針;行動是有效達到目標的行為,是目標和成果之間的轉換器;成果是行動所產生的結果,是檢視目標的一個標誌。

協助被教練者制定行動計畫,要將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其中有不少技巧,可以幫助教練更有效地完成這個步驟。第一,教練要幫助對方瞭解,行動計畫是為他自己而做的,不是為了教練或者別的什麼人,換句話說,被教練者是向他自己承諾。

第二,願意開發可能性。有些被教練者面對壓力和挑戰的時候,很容易亂了方寸,教練要幫助對方進行調適,從啟發新的可能性的角度出發,積極面對壓力和挑戰,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

(本文摘自第一章、第二章)

書名:《人本教練模式——激發你的潛能與領導力》
作者:黃榮華、梁立邦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0595

黃榮華  簡介
學歷:香港理工大學主修管理學、於美國哈佛大學約翰甘迺迪政府學院深造
經歷:1995年創辦匯才人力技術有限公司、現任董事會主席兼總裁和首席導師

梁立邦  簡介
學歷:香港浸會大學,擁有文學士及企管碩士學位,曾前往美國加州深造訓練,現攻讀南澳大利亞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專研教練技術
經歷:現任匯才(Top Human)執行總裁、首席教練及導師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ntielabor&aid=268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