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19 13:09:13瀏覽2669|回應3|推薦18 | |
最近接到幾位新聞系的學生的信,對新聞媒體這個工作有很高的自我期許,看到這些後浪,不禁想到當年蕾波特投入新聞工作的雄心壯志。 不過在當今大部分媒體主管只要獨家的心態下,說真的,恐怕他們會失望的。蕾波特很認真地回答了一位新聞系學生的信,也提出一些蕾波特對現今媒體的一些看法,有一點長 (這是節錄版): 整個台灣新聞的大環境這幾年(cable 興起後)有巨大的轉變,資訊爆炸的結果,資訊取得容易,但新聞也變得速食化、相對廉價,問題很多啦,包括台灣政治不安定、教育改革失敗,將資訊的接收端(讀者、觀眾)訓練得很窄化,整個台灣的野視是窄淺的,和國際完全無法接軌。 比方說,我想請問你,知道這一屆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是誰?他是那個國籍?為何能得獎?可以說出他個人一些背景資料嗎?他的名字是Mohamed El Baradei。 如果你可以回答,那是常識,如果不能,那不是你的錯,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新聞要負責任。 拉回來主題,媒體主管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妥協走腥、膻路線,新聞變得窄化,全世界都在注意的事,台灣人一點也不關心,而台灣每天在吵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議題。 之所以扯這麼多,希望新一代的媒體人,能把視野放遠一些,越遠越好~~~~~~ 新聞系學生提出的問題其實都有點瑣碎,紅色是蕾波特的答覆。 1.通常政治線的記者跑政治線的新聞,財經線的記者跑財經線的新聞,各個不同路線的記者跑不同的新聞,為什麼師傅新聞稿的內容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像是醫療、消費、 文教、社會)? 記者最好不要給自己設限,報社有固定的路線,在負責的路線上,接觸採訪的人事物會再延伸出去,包括到各行業領域裡,例如跑醫療,有一些美食、營養、健康的議題,放大後就可以做專題,所以記者寫出來的東西,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類型。另外,有時候要代班別的路線,自然而然,就會寫到教育、文教等等的新聞。2.想請問當師傅您跑那麼多種類型不同的新聞,有沒有覺得哪一類型的新聞導言是比較難寫的?(覺得再寫導言的時候缺乏靈感的或是寫完覺得寫的不夠好的、怪怪的感覺) 最難寫的新聞就是那種現成的新聞稿,你明明知道他們的目的,政府機關要宣導政令,如果是商業單位會考量到商機,這種很想丟掉的東西,我就會在那邊磨了半天,或東摸西摸,但,如果是有血有肉的題材,因為下手時已經很受感動,就會振筆疾書,很快就完成。總之,要感動讀者之前,作者必須先自己有所感動,或有興趣。 3.分析師傅的導言寫作,發現師傅有很多篇報導美食的新聞都是使用「小說式」的筆法,與一般新聞的處理方式不同,不會一開始就把重點寫出來寫,反而是先吊一吊讀者 的胃口。例如:北市》士東市場/朱媽媽素食 吃得健康 的報導「台北市大型賣場、超市環伺,讓傳統市場面臨極大考驗。然而,傳統市場裡道地美食憑著真材實料,與口耳相傳建立的口碑,多年屹立不搖!」 想請問是不是這類的新聞用這樣的導言寫作是不是比較合適? 傳統新聞4W1H的導言形式,基本上已經完全被破解,也不是不能套用啦,但如果能用比較口語或生活化的方式來帶領讀者,就平面而言,讓讀者覺得,是和記者在聊天,我比較喜歡這種方式,好像真的沒有一定的形式也~重要的是 CATCH READER'S ATTENTION, 如上述,現在資訊爆炸,很多人都是沒有太多耐心的。 4.聽老師說現在的記者,都要會寫稿也要會攝影。發現有些新聞報導的照片是師傅您自己攝的,想請問師傅當初有特別去修攝影的課嗎?那您拍照的時候是使用單眼相機?還是數位相機?那您認為如果要學攝影的話是要先學數位的、還是單眼的在職場上比較實用? 報社有攝影中心,有很專業的攝影記者,通常如果是前一天知道的行程或活動,文字記者都會預發攝影單,由攝影中心派記者,但通常我會隨身攜帶傻瓜型的照相機,有時是自己做記錄,有時是剛好突發狀況沒有攝影記者在旁,或你觀察到什麼有趣的畫面可以自行拍攝。聯合報就有同事曾經因為在路邊吃麵,一旁發生火災,用傻瓜相機拍到人跳樓逃生的空中畫面,拿到卅萬元的吳舜文攝影獎金!!!!!!! 我在大學時,有參加過攝影社,但那是暗房洗照片,純粹好玩啦,不符合現在新聞的時間與速度。至於相機的問題,如果十年前你問我,我一定會告訴你,學攝影當然是單眼的好,但現在,我覺得除非你是專精在攝影,現在的數位就非常好用了,而且也有單眼的數位相機,事後資料整理時也比較容易。 另外一封妹兒,你提到幾則新聞掛好幾位記者,有時是因為每位記者負責的路線不同(例如有些教育議題,會牽涉到台北市教育局、教育部或學校),這時會把請不同路線的記者就議題採訪,但呈現時,是由內勤整理記者、編輯整理過了。 OK以上,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呢? 希望你愛上新聞。 by 蕾波特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