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 , 請聽我說』之讀後感
2011/05/17 02:34:57瀏覽413|回應0|推薦3

書名:台灣,請聽我說
作者: 吳錦勳 採訪 . 編述
出版社:天下遠見股份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86-216-402-0

台灣 , 請聽我說之讀後感

 

 

 

 我是個出生在西元一九七二年以後的幸運兒,未曾經歷過二二八事件,也沒有親身體驗過白色恐怖的年代…..,,卻對自己所生長的這塊土地,有著想深入了解的一個熱忱,更喜歡以閱讀的方式來聽故事。

 


 

 

 

 經由作者吳錦勳先生的專訪,我才了解到本書裡十七位背景迥異的台灣當代人物,都有著屬於旁人很難理解的成長過程,無論他們是從哪個地方來到台灣,亦或是自小就在台灣土生土長,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這塊土地的認同,都無怨無悔的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這美麗的島嶼上,從字裡行間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她們早已把台灣,當做是他們的家。

 


 

 

 

 台灣走過六十年的生聚教訓,累積出一種文明社會的公共意識,林懷民說,下一步 , 我們要開始學會從容。而他也立下宏願,「我們要跳舞給自己的鄉親看」,從此,雲門的精神裡總伴隨著某種昂然的悲壯。

 


 

 

 

 胡德夫先生的村子在大武山的深山裡 , 學校操場等於是全村的活動中心 , 那時候 , 他大概十歲。記得有兩位大哥哥 , 不過十四、五歲, 他們每天從山上下工 , 跟我們一起玩 , 我們照葉宏甲的「諸葛四郎」漫畫來演戲 ,他們沒有讀書 , 識字不多 , 從漫話裡學到很多像是「且慢」、「看鏢」、「皇上」、「殺殺殺」等字。我們對著蔣中正銅像丟飛鏢時 , 他們就把「看鏢」、「殺!」全寫上去了。後來村子裡來了理平頭、穿卡其色中山裝的人 , 先到同相拍照,再找福建來的教導主任說話 , 最後問到村子裡 , 把兩位大哥哥銬上了手銬 , 反手就把她門架到吉普車上抓走了 。

 


 

 

 

 孫越說:「老兵不死 , 只是凋零 , 而且也凋零的差不多了。」當年的十大建設,很多老兵都為台灣出力賣命 , 現在他們晚景淒涼 , 覺得政府有欠公道 , 但那又如何? 欠公道是一回事 , 但確定是不能討公道了 。討不到 !不如大家和諧 , 珍惜彼此同在一個島上住了一甲子  , 知道過去曾經如何 , 讓現在和未來的人過比較和諧的生活就好了。

 


 

 

 

 陳芳明說 : 「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是用未來的夢想在打架 , 從來沒有回歸真正的現時去實踐 , 如果台灣人把所有外省人當作本土 , 所有外省人把台灣當作是自己的 , 自己的骨頭就要埋在這裡 , 我們互相接受 , 現實是唯一的交集 , 而不是符號在張楊、操弄。」六十年共同生活之下,我們這塊土地已經變成了我們共同的現實 , 在這裡住五十、六十年 , 不是本土是什麼 ?

 


 

 

 

  柔和的橘色燈光下 , 伴隨著夜晚的寂靜 , 耳邊聽著輕音樂 , 經由作者流暢的文筆 , 其無庸置疑的文學高度水平 , 我彷彿被帶入了那六十年前的台灣 , 而後、慢慢的跟著受專訪的人物,聽著她們的故事 , 朝著時代的脈動而緩緩前進。

 


 

 

 

 個人認為 , 大時代的方向 , 往往和政治脫離不了干係 , 而目前政局的變化詭異多端 , 不管藍或綠的口號為何 , 即使是個還在就學中的莘莘學子 , 都可看出這舞台,已經被許多有心人士不當的操弄 , 造成族群上的嚴重分裂 , 不可否認的 , 由本書回顧過去 , 無論是外省籍或是本省籍人士 , 許多人皆因涉及政治上的敏感因素 , 而成為時代變遷中的犧牲者 , 歷史本就無情 , 時間的河流也不會因為某個事件的發生而永遠停滯不前 , 而我們的心 , 是否就只能停留在悲慘的過去?還是要迎向任何有可能的未來 ?

 


 

 

 

 常常聽很多政客的在選舉時不斷的詢問大家 :「你到底愛不愛台灣 ?」把這句話拿來做為挑起省籍情結的一個引爆點 , 我不禁反覆思索 , 試問 : 真的有必要如此嗎 ? 大家都在這塊體土地上成長、就學、工作及成家立業 , 爾後 、又看著自己的下一代在這裡出生 , 繼續的在同一塊土地上耕耘 , 承先啟後的努力下去  , 不愛台灣,怎會在這裡選擇落地生根 ? 就如同當年隨著軍隊來台的老兵 , 在台灣的十大建設裡 , 默默的付出血汗 , 而後 , 也在這裡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家 , 許多的台籍日本老兵亦復如是 , 都想嘗試在同一塊土地上 , 擁有著自己的夢及未來 ,他們都曾試著互相的融和 , 以解開一些過往主觀上的偏見 , 相反的 ,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 , 怎要傻到被一些政客灌輸偏激的省籍偏見?

 


 

 

 

 我常常堅定的告訴自己 , 也如此的教導學生 : 「過往的歷史教訓不需刻意被遺忘 , 但是 , 仇恨必須要被放下!」 既然大家都愛台灣 , 何須分別在這塊土地上住了多久 ? 或是 ,從何處而來 ? 一個國家想要成長及發達 , 必須要有廣大的包容力 , 在蛻變及融合之前 , 絕對有爭執的時候 , 但是 , 爭執是互相了解的一個開端 , 之後 , 才會有所謂的和解 , 這都是走向民主的過程裡 , 必須要學習的一個課題 。

 


 

 

 

 如果當年受難的家屬 , 或是白色恐怖之下的犧牲者 , 不管哪個省籍 , 都願意走出傷痛時 , 後來的政客又有甚麼資格在正想癒合的傷口上灑鹽呢 ? 推薦這本好書 , 也期待台灣的未來 , 能走得更平和 , 無論執政者為何黨何派 , 希望都能用長遠及智慧的眼光 , 好好的經營這塊土地 , 也願大家能好好的把握這得來不易的民主。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be321&aid=521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