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18 15:47:03瀏覽1435|回應0|推薦2 | |
上接《中美对抗 (六)》 中国改变自己战略地理的劣势的突破点是非洲。 在中美对抗的格局里,美国部署对中国的战略攻势是直接跨过太平洋,抵近中国东海南海。中国处于守势地位。中国转守势为攻势,正面当然也应该是跨过太平洋抵近美国西海岸是最直接了当的路线。不过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个是前面已经重复多次的中国战略地理上的劣势。中国东海南海外就是所谓的第一岛链,距离中国海岸约三百公里到九百公里不等,从日本本岛经琉球群岛、台湾岛南下至菲律宾群岛。再往外,离中国海岸约二千到三千公里,有所谓的第二岛链,由日本岛经伊豆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卡罗林群岛。然后在往外距离六千到八千公里,从阿留申群岛到夏威夷群岛到南太平洋各群岛形成所谓的第三岛链。这三条岛链如果不是美国已经设立了现成的军事设施,或美国可以随时设立军事设施(第一、第二岛链、第三岛链北部),也是美国影响力范围(第三岛链南太平洋各群岛,其中不少本身就是美国属地或美国盟友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英国属地)。中国的武力在太平洋要形成对美国的压力,在日本、澳洲是美国盟国的条件下必须要通过层层阻碍才能抵达美国,在巨大的物理距离当中基本上难以建立自己的据点和踏脚石。这同美国给中国压力的难易有天壤之别。第二是中国对美国的军事实力对比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几十年跨度里的一个缓慢的改变过程。缓慢的转变加上劣势的地理格局,正面压力的出现有点变成要不就没压力,要不就吓美国一跳。第三是容易让美国民众切实感到中国人在太平洋的彼岸杀将过来了,民意不太能接受而容易造成中美双方都不愿意见到的突发性剧烈冲突。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的崛起和取代美国的世界地位最好是一个缓慢平和的过程,让美国人可以在理性冷静环境中逐渐接受占人口百分之二十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取代占人口不到百分之五只有两百年历史的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是一个公平合理自然的现象。那么,既然正面的攻势不是一个好选择的话,迂回路线就非常值得考虑。 非洲,就座落在这个中国通往美国大迂回路线上。 中国是全球次序制定架构迟到得非常利害的迟到者,到中国人明白地球是什么一回事的时候,地球已经让欧洲人基本上给瓜分完了,几乎连自己也让给瓜分了。到今天中国海军出游,还真不好找一个舒服的落脚点,不像今天已经破落的大英帝国臣民绕地球半圈到另一面,也可以找到像什么皮特凯恩群岛挂米字旗。法国人也有什么新喀里多尼亚挂三色旗。更不用说成百上千基地军营遍布全球的美国。这些新老帝国主义绕到地球另一边也能像回到家一样。中国人除了能在世界的天涯海角找到味道正宗或完全走样的中餐馆外,基本没自己的地盘。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中国出了邻居社区之外完全没旧仇血债。非洲,就是一个欧洲人有说不清的爱恨情仇而中国人没什么历史瓜葛的地方,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甚至连华人华侨都几乎都没的唯一大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大力援助非洲,种瓜得瓜得到了不错的回报。后来有一九七0年北京取代台北的中国代表席位,是一个让非洲黑人兄弟抬进联合国的说法。改革开放后中非关系稍冷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回温,2000年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每两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并在二00九年在北京举行了首次中非高峰会,53个非洲国家中有48个国家派出代表团参加,其中有42个国家元首亲自带队,是世界上任何单一国家同非洲大陆首次如此规模并得到非洲国家如此捧场的外交活动。另外,全世界都认为自己有资格看不起曾经穷光潦倒的中国人,包括比中国穷或富的邻居们,比方说印度,就非洲的黑兄弟们从来没这个想法。因此,全球没任何一片地盘比非洲更能接受中国去发展。如果中国能比较方便地建立一个有全球战略意义的海外立足点,非黑非洲大陆莫属。 希拉里不久前在非洲呼吁非洲人警惕中国新殖民主义显然是看到了这个还未完全成形的威慑势态的有感而发。美国能在世界任何地方不难找到火种点燃某种反华火头,就非洲比较难。毕竟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对近代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有着共同的感受,并且在二战后的民族独立反帝反殖运动有并肩奋斗的经历。新中国在自己最穷困的时代仍对援助非洲慷慨解囊。今天的非洲看到一边趾高气扬说教的美国和西方,另一边从未留给非洲血债而且一直支持非洲独立和建设的中国,非洲人并非感受不到哪个有真诚心意。设立在埃塞俄比亚首都的非洲国家联盟总部建筑群就是由中国独力援建的。一个2007年的统计,非洲大陆上60%以上的基础建设都是由中国做的!无独有偶地,当时的非盟主席也由一位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加蓬人让.平出任。就算退一步非洲人非常势利,完全认钱不认心,今天的中国也是能花得起钱,特别能在非洲愿意花钱的那个爷。抱中国大腿比抱美国大腿有扎实的现实意义。事实上,中国也真的在非洲下功夫。受国家指令的金融机构,比方说中国国家发展银行,特别建立了非洲基金,投资非洲企业和中国在非洲的企业。国营的传媒机构,比方说中央电视台,也特别建立了非洲分台,用非洲本地的广播人员向非洲大陆广播,传递中国角度的观点和声音。这些对发展非洲关系的投入,在全世界各国当中非常突出,更不用说历史上同非洲甚少关联的亚洲国家了。同中国争夺非洲,美国不处于上风。 对美国来说,非洲将难以避免终究是中国人走向全球的跳板。美国对这个阳谋无可奈何。 中国目前的军事装备发展,像航空母舰战斗群、大型船坞登陆舰甚至传说中的两栖攻击舰、大型战略运输机,对中国建立在非洲的战略桥头堡似乎都是刚刚好的设计。非洲离中国既不太近,也不太远。中国要投送军力到美洲大陆,可能在可见的未来当中还是心有力不逮,但非洲却是已经接近中国的军力投送能力范围。 况且,非洲有无数能让中国光明正大地投送军力的理由。中国海军第一次离开东面南面的“中国海”传统海域远距离长期执行任务就是因为非洲之角的海盗对中国的商业和能源海运造成了事实上的威胁。非洲也是中国除了黎巴嫩以外投入所有百人以上联合国维和部队单位的所在地。更突出的是中国是非洲国家联盟区域外最主要的支持力量。中国可以选择加大力度,尤其是实质上的军事力量和军事物资后勤和训练等支持非盟维护非洲国家区域安全稳定来推动非洲国家的整体政治经济整合和发展。一个统一整合,政治经济稳定的非洲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全方位进军非洲,当然只能是在非洲人欢迎至少认可接受,并认为对非洲人自己有利的条件下才能顺理成章。中国完全能为苦难的非洲大陆正面发展做出贡献。中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更加积极主动积极参与非洲政治经济整合的进程,解决非洲人希望解决但难以自力解决的固疾,比方说索马里的治理,比方说刚果金和中非洲的治理。当然中国应该以装备、顾问、训练、后勤支援等主要以间接方式,让中式训练出来的非洲部队出手解决实际问题。在必要时,中国可以向非洲人展示中式陆军世界顶级的强大作战能力,打几场示范战斗,让非洲人心服口服。在协助非洲人解决非洲安全环境的同时当然也需要辅以发展经济的支撑。中国可以以赢利和援助两种方式为非洲发展基础设施,用中国拿手的基建经验为非洲建设铁路公路。非洲对中国除了矿产资源之外,还有一个对中非双方都有巨大利益而且是可持续的合作产业,就是高效的农牧业,形成中非经济互利双赢的局面,赢得非洲人接纳中国力量在非洲的落地生根。 未来的海军军事基地 今天的世界不比二十世纪,当年强权们只要手腕力气大,愿意占哪儿就占哪儿,看顺眼了就画进自己版图,更不用说建个军事基地。现在中国要建海外军事基地,即使别人愿意甚至邀请,也还是有许多顾虑的。其中最大的顾虑就是今天让你来,明天赶你走。能搞个像美军在古巴的关塔拿摩湾,人家不高兴也赶不走的基地在现在的世界上机会不是零也是接近零的。非洲国家们在一个可见的未来当中,政治不稳定,政权更迭甚至政变革命有如走马灯是一个可预料的场景。虽说中国可以基本上做到让自己能普遍受到非洲国家和人民的欢迎,但具体在什么地方建立了一个战略桥头堡是否没多久就让人赶,是谁也说不准的事。除此之外,中国大兵们混在非洲人社会当中,就算军纪比欧洲人严明太多,也是能惹上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麻烦的。何况让西方记者拍些照片,说中国大兵们在非洲招摇过市,有如新殖民军队,也是有碍观瞻的。中国可以搞一个新思维。 其实这个思维并不新,是美国人曾经考虑过的一个概念。七八十年代,美国人的基地也常让人赶,或者让人漫天开价,不接受就赶,让美国人认真考虑一种不会陷入这种窘境的代替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浮岛基地。所谓浮岛基地,就是浮机场、浮码头、浮船坞和浮兵营的综合体。它的主体,占有整体体积绝对比例部分当然是浮机场。或者可以说浮基地就是一个带有其他附加功能的浮机场。 美国的浮基地当初的概念之一基本上是一串并连在一起的半潜海洋石油钻探平台的变形体。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将若干个(譬如十座)可自行的半潜平台连在一起。这种平台本身就具备直升机升降和交通船停靠功能,也容易稳定在近岸浅海地区。不过,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的浮机场并不是美国而是的是日本。日本在二000年造了一座(一“艘”)长度为一千米的浮机场,强调它没有军事用途,并且没有动力,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样子。这座长一千米,停机坪部分宽一百二十米,跑道部分宽六十米的巨大的钢结构仅仅还是一个试验品,是用来试验最终长达四千米的一座实用浮机场。下面附图就是这座停泊在东京湾的浮机场。 中国完全可以接过这个概念,造一宽复合式的浮基地。笔者个人比较倾向一个复合式,即顶部是飞机起降跑道,下面部分则用作居住、生活休闲和医疗救护、各种生活和军用物资和燃料等储存仓库和飞机舰船维护修理等场所。最理想是一个双跑道结构,鸟瞰形成一个“H”形状。下面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双跑道的优点是可以接纳多架飞机同时起飞和降落,数倍增加机场起降效率。另外也增加在作战环境下受打击时的存活率。跑道的长度可以达到三千到四千米,允许绝大部分的重型飞机不加任何改装在跑道上起降。 浮基地也设计成允许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所有吨位的海军舰艇停靠,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维护和维修。 在居住方面基地可以长期容纳数千名,约一个旅左右的陆军或海军陆战队官兵驻扎,并可以包括存放和维护他们的所有作战装备弹药和野战补给物资。在紧急状态下应该可以容纳一个师,一万到一万五左右兵员的部队短期驻扎。当然也能在大型灾害时接纳相同甚至更大数目的灾民暂住。 浮基地当然应该装备各种对空、对陆、对海、对潜的自卫武器以及长驻中国陆海空和二炮四个军种和相应武器装备。当然必要时当然也能装备洲际战略打击能力。 浮动基地规模大约在二到三百万吨排水量。必须有自行动力,比方说能自力在十节或以下,五节也行,的速度航行。这种规模的动力只能是核动力。浮动基地可以设计成模块化,在一部分遭受损坏(比方战争打击),比较完整的部分可以脱离维持缩小但仍然完成功能,比方说其中一条跑道脱离毁坏部分可自己行驶。 许多读者会指出浮动基地显然在战争状态下会成为明显目标而遭受敌方的重点攻击,有点类似航空母舰在战争时期是敌方高价值的攻击目标一样的情况。不过,所有的重要基地,尤其是有战略攻击能力的基地,比方说关岛或迪戈加西亚岛之类都会是明显目标极有可能遭到有能力的敌方攻击而丧失功能。比较之下,浮动基地的缺点不比传统陆地基地多,优点也不比陆地基地少,只能说作为一个战略军事基地各有优劣。另外,如此庞大的工程项目对中国的重工业制造能力和海洋工程能力将产生一个推进作用,能促进人类对海洋更高度和有效的综合利用技术。让中国工业有一个领先世界产品的突破口。 部署的方式是同非洲沿海国家(或世界任何其他地方,比方缅甸、巴基斯坦甚至南美洲将来的盟国友邦------对美国来说可能会太刺激了,不过也就是冲绳美军基地的中国版本而已)签订驻军协议后,将浮动基地停泊在驻在国领海内适当的港湾,下锚固定。并在陆地建立后勤和训练基地。除了训练、有限的休闲或亲民活动和执行任务之外,部队完全在浮基地内作息,以尽量减少对驻在国的影响为原则,最好连基地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自行完全处理。对中国而言最佳安排自然是同附近几个沿海国家都签有类似协议,浮动基地可以以半年或一两年的周期在不同驻在国来回驻扎。如果遇到驻扎国政治变动而遭驱赶的话,浮动基地可以马上拔寨而去,连打包收拾都不需要。 中国的军力非常值得考虑用这种与老牌帝国主义不一样的手段走向全球。 当中国海军以及跟随海军而至的中国陆海空战略力量在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建立立足点之日,就是中美地理战略形势对比扭转之时。中国军力在东非能威慑印度和遥望马六甲海峡,北非能威慑欧洲,在西非自然可以在大西洋海岸遥望美洲大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地理包围届时将完全失效。同美国的地理战略关系当中,中国将转守为攻,至少是对攻,中美将平起平坐,为中美和平共处提供坚实的基础。 由对抗到共存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这句中国的古代哲言,对在对抗中的中美两国都是适用的。 今天的中美两国看起来都是有理性的国家,似乎没有什么理由从一个对抗的局面走向真实的全面战争。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对抗的关系,也是对两国而言一种成本更高的相处方式。然而,以美国的政治结构来分析,美国极难不对中国的崛起不做些什么,就这样让中国那么便宜地大摇大摆地闯入自己合情合理地从西欧人手上接过来的世界霸权体系。以美国的观点看,中国迅速崛起的本身就是对“世界体系”的一种破坏而必须加以控制的一个趋势。从中国的观点看,对抗的意思是美国挑起来的,中国只是在一个被动的条件下被迫进入这种对抗关系。中国要崛起,只能陪美国玩对抗,除此之外别无出路,中国国家安全和未来前途的最大威胁来自于美国。只有在能有效对应美国的威胁之后,中国才能最终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其他安全上的威胁和挑战。但是,这种对抗一旦升级到了动手动脚的层次,对中美双方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风险,无论输赢都非常可能得不偿失。但问题是作为中美对抗的主导和强势方面美国如同走马灯轮换的掌权政客们来说,中美对抗得不偿失目前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共识。美国有能力教训中国而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果仍然会是一部分政客长期的信念。这就是中美共同面对的危险所在。 而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美国的,中国可以改变的只能是自己,美国政界形成中美不可战的共识只能在中国全面实力达到有无可忽视的强大程度之后才能实现。美国鹰派政客在美国永远争论不休的禁枪拥枪辩论当中针对禁枪反驳的最核心的一道说辞就是“让好人也有枪,是社会更安全的根本方法”。这种美式思维非常清楚地向中国启迪了中国同美国和平共处的最根本基础所在。 (全文完)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