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8 07:03:52瀏覽597|回應1|推薦2 | |
朝鲜是目前世界上最封闭的集权国家。金正日可能是世界上最没有个人、家族和国家安全感的国家领袖。有大量的信息说明朝鲜社会目前的稳定有赖于高强度高压力的政治和社会控制手段才达到的。 朝鲜没办法学中国改革开放。不是它看不到中国越南老挝甚至古巴改革开放的成果。而是它发现它无法找到安全通过从开始改革开放民众释放高度期待到社会富庶后民众进入安居乐业心理之间过渡期危险区的方法。中国八九年天安门事件说明这种危险是一种现实情况,当时绝食学生听到新闻说台湾国军进入战备,幻想会马上反攻大陆推翻共产党而欢呼,反映了这种向政权敌人求援的部分民众即刻求变心理状态。 对朝鲜来说,这个问题更严重。它的社会比中国改革开放前更高压。对劳动党和金日成家族来说,有一个经济上非常成功,国力规模上远超过台湾相对于中国大陆的韩国对朝鲜人民的吸引力,让朝鲜在过渡时期维持全国上下对劳动党和金氏家族的忠诚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一但开放减压,社会难以不崩溃。这种危险是越南不需要面对的,这是在中国还可以靠自身的规模应付的。何况那个时候台湾已经萌芽台独意识,无意反攻大陆,同有强烈统一(吃掉朝鲜)愿望,有主动颠覆朝鲜政权的韩国朝野心态差别巨大。因此,中国式的改革开放对朝鲜意味着亡党灭国。 另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也太多的国内外事情要高度关注,没心思去在意朝鲜的麻烦。中国并且在开放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现实利益,同韩国建交。这个动作对朝鲜来说,是在遭受苏东波失去大部分共产党盟国后更进一步的严重打击。朝鲜,尤其是金氏家族的绝望感是可以想象的。它在核武器远程导弹等问题上的挺而走险用最极端的方法自保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朝鲜对中国的怨气也是可以意料的。 但是无论朝鲜对中国有多大的怨气,朝鲜完全没有能力改变东北亚的格局。东北亚的格局只能是中朝对美韩,即使不是激烈对抗而是温和竞争,也必然如此。中朝之间和美韩之间的盟友关系可以疏远,但至少目前不可以改变。这种格局不可能变成中对美朝韩,或者中朝韩对美。只可能朝韩中间消失一个让对方吃掉,变成中对美韩,或中朝对美。朝鲜任何人,当然最主要是金正日幻想可以将格局改变成美朝韩对中是根本脱离现实的一个梦,朝韩能变成盟国吗? 韩国是美国的盟友,是同中国潜在对抗势力的一部分。然而,韩国吞并朝鲜对东北亚局势是否就对中国不利而对美国有利,倒不是一个定数。有评论就指出如果吞并了朝鲜,韩国第一个政治大动作最有可能就是要求美军撤离朝鲜半岛,改变目前韩国完全亲美的这种立场。但是,韩国疏离美国不代表就等于亲善中国。统一半岛后的韩国毕竟仍然最可能维持同美国某种程度的盟友关系,而且对中国的各种敌意,譬如所谓的间岛问题还有可能爆发。因此,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利益仍然是维持朝鲜半岛拥有朝鲜这么一个虽然不理想,但仍然是某种盟友关系的现状。。 朝鲜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安全保障,这个保障不是简单地保证它不受美韩的侵略打击,而是劳动党政权的生存环境。对中国来说,这不是一个国与国关系容易做到的。从中国的角度看,只有两个方式可以做到: 第一个方法是恢复全面经济军事援助朝鲜。不过这个方法一是个漏财富的无低洞,另一个仍然没彻底解决朝鲜不一定服从中国意愿的问题,如果它再严重违反中国意愿,是否再切断援助?这个方法以前就实施过,中国不满意因此放弃。再重新回到原点对中国比较困难。再有就是如何在加强中朝同盟关系同时仍维持和发展中日韩逐渐密切的政经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会破坏中国所谋求的东北亚和平崛起环境,甚至牵涉中美关系的发展。 中国需要在选择拯救一个处于危险境地的半盟国而卷入东北亚紧张局势当中,还是放手让朝鲜自己谋求生存之道,准备面对东北亚有可能完全成为美国势力范围圈的风险的两难。 第二个方法是朝鲜加入中国,成分中国一部分。这个方法可以解决目前困扰中国和朝鲜当局的所有问题,(其实另外也包括日本),除了它自己民族自尊心和所谓的“主体思想”意识形态,一个几乎难以逾越的障碍。当然这个方法并不由中国说乐算,而且中国是否愿意,是否有其他考虑还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目前的选择似乎是除了给一些救急的人道性质的或象征性的援助外,让朝鲜自生自灭。或许朝鲜也真的能走出它自己谋求长久生存之道。最重要的是,朝鲜不愿意让任何人,包括中国,影响它自己的意志,或从许多旁观者的角度看,它自己的幻想。中国除了强制(明的或暗的)干涉,也真的没什么办法。 不过,从苏联崩溃后,朝鲜经济就没有好转过,也没有迹象未来将可能好转。饥荒周而复始,依赖外界粮食救援已经成为常态。对人民的生活的乏困还可以依赖有效的高度控制解决问题,但是日益老化的军事装备和金正日日益衰退的健康,并不能靠幻想就改善。仅仅靠质量还不甚过关的导弹原子弹,并不可以保证能把日子过下去,当然更不能实现用军力统一韩国的梦想。 中国在等着看,美韩日也在等着看,看朝鲜怎么日子过下去。动作一样,但心情不一样,很可能准备也不一样。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