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端看老天爺的安排 —— 誰說人是生來平等的?
2015/12/21 14:36:08瀏覽998|回應0|推薦7

 

看到以下的《印度賤民愛上瑞典貴族騎單車6千公里終團聚》報導,我有點感想:

(一)可以推斷地,是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經過,在瑞典是完全被接受的。

(二)但是,回到印度,他們的故事能夠完全地被接受嗎?

我的猜想是:女方是可能會被上層種姓階級認同的(但如果依“正負得負”的效應,我是存有〖?〗的);然而男方將依舊僅是個“低下的”賤民(dalit/旃荼羅(candala/不可接觸者(untouchables)。

而且,極爲可能的是在男方原本生長社群也有對他們保持著相當距離——不是因爲嫉妒或厭惡,而是擔心自己與他們的接觸,會“沾汙”了他們該有的新身份!

此外,因爲印度的種姓階級可以由每個人的姓氏與成長地方一看就知,所以未來他們的兒女如果決定要回到印度居留,則是否能夠在順利就讀與就業?

 

參考:你無法理解種姓制度- 旅人阿修的大觀世界- udn部落格

印度的經典記載一個故事:有一個婆羅門在外修行,因為滴水未進,累到不行。他後來遇到一個旃荼羅旃荼羅見婆羅門可憐,便將自己的食物給了修行者。

婆羅門因為餓壞了,也沒問太多,便吃了食物。後來,婆羅門問了那位好心人的階級,知道是旃荼羅後,頓時將胃裡的食物吐出,隨後又吐出鮮血,最後承受不了吃下污穢的東西而悲傷死去。

雖然是古代的故事,但今天同樣適用於印度這一億多人的身上。

今天,四個種姓的人是絕不會和賤民接觸的,因為他們是最不乾淨的一群人。這群人什麼都是髒的,只能從事搬屍體、清糞池這樣的工作。而他們的食物,往往也是撿一些他人丟棄的廚餘,勉強渡過一餐,情況之糟比台灣的乞丐惡上百倍。

當然,資本社會來臨,加上印度立法禁止種姓制度,保障賤民人權之後,一些賤民的生活並不差,也可以受教育,甚至擁有較好的經濟。然而,在一般人心目中,他的地位仍是永遠不能翻轉。

我看過一個報導,一個有錢的地主賤民,有一天,他決定要在村子的池塘洗澡,但那個地方規定賤民是不能進入的,後來,這個有錢的賤民,不斷接到被殺的威脅,可能死亡。原因不在他是不是有錢,而是他是萬劫不復的賤民。

賤民是無法隱藏身分的,就算你穿金戴銀,但人家跟你聊了幾句,就知道你是賤民。知道後,一切屬於賤民的生活,你的祖先,你,你的下一代,永遠都必須承受。我在印度街頭看了太多賤民,食衣住行都已被社會放棄,任由一個生命荒蕪消失。

因此,我們永遠無法瞭解印度的種姓制度。今天,多少學者一直努力想找出答案,但沒有一個人可以解答這個問題;同樣,今天有多少人想要解決這個屬於人權上的尊嚴問題,但也沒有人可以解決。這狀況,不知還要持續多久?

另見相關報導《印度人與種姓制度藩籬》

 

(三)台灣是否會有等同的情況?

雖然,台灣大多數人以爲本地沒有什麽歧視心態,但我感覺在實際上,有許多人對財富、學歷、膚色、職業、乃至於容貌有著相當主觀的等級評斷——當然這也不是僅見於台灣。

尤其在膚色方面,君不見有多少“一般人”對白膚色洋人的仰望/崇拜態度,相對地卻對東南亞膚色的“洋人”充滿排斥不容的心理!

那麽,我的問題就是:「譬如說,一個本地富家千金看上了一位來自東南亞的『外勞』,兩人即將成婚;是時這個社會將會有如何的反應?」

 

 -----   -----   -----   -----   -----   -----   -----

 

相關報導1

印度賤民愛上瑞典貴族騎單車6千公里終團聚 - 中時電子報

20151221 05:33

陳舒秦

40年過去,麥哈納狄亞在瑞典已成為有名畫家,和謝德溫過著幸福的生活。(圖片取自臉書)

 

誰說這世界上沒有真愛?只要有心,種族、身分和距離都不該是阻隔愛情的原因。

40年前,印度有一名階級為賤民的貧男,愛上了一個具有瑞典貴族身分的少女,他不畏距離的遙遠,變賣所有家當買了一輛二手腳踏車,騎了6400公里,橫跨8國,總共花了4個月的時間,終於與愛人團聚,最後也有情人終成眷屬。

麥哈納狄亞(Pradyumna Kumar Mahanandia)因為種性制度關係,所以出生就是賤民,但他憑過人的繪畫才華,成功進入新德里藝術學院就讀。而他所畫的肖像畫更大受讚賞,聲名遠播。當時19歲的謝德溫(Charlotte Von Schedvin)聽聞大名不辭辛勞地赴印度,請他為自己畫一幅肖像畫。

在相處的過程中,兩人墜入愛河,更在當年結婚。不過麥哈納狄亞必須留在印度繼續學業,而謝德溫只好返回瑞典。

但時間和距離並沒有讓他們放棄愛情,三年後當麥哈納狄亞完成學業,他便賣掉所有家當,買了一輛二手腳踏車橫跨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保加利亞、當時的南斯拉夫、德國、奧地利及丹麥八國,總計6400公里,不畏旅途的艱辛,終於抵達瑞典和謝德溫相聚。

40年過去了,他們始終相愛,並生了兩個可愛的小孩,現在麥哈納狄亞在瑞典已成為有名畫家,和謝德溫過著幸福的生活。而他們這段跨越疆域與階級的愛情,受到印度寶萊塢製片人青睞,即將改拍成電影。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Love story spanning forty years and a journey across eight countries is captivating the internet

 

 

相關報導2

印度人與種姓制度藩籬

印度躍升中的南亞新興市場系列報導 2004-11-14  

 

【大紀元1114日報導】(中央社印度德里十四日電)許多國家都曾經歷不平等的社會階級,但沒有一個國家像印度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in India這樣歷史長遠且嚴密苛細;面對外界的質疑與批評,受過教育的印度人往往告訴外國人,種姓制度已廢除,或者已無人注意其實不然,它依舊關係廣大民眾的生活,只是愈來愈多的印度人開始努力向上,期盼跨越這道藩籬。

種姓制度的起源已經不可考,史家認為早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雅利安人由中亞進入印度之前,當地的土著已經有階級之分。雅利安人為了確保本身地位,避免與土著混合,將這種階級排定高下,垂為定制,用四種顏色代表,形成今天印度教遵行的四種階級。

這四色人中,階級最高的是白色,婆羅門,包括學者與主司祭祀的僧侶,他們是眾生與印度教神祇之間的連繫;

其次是紅色的剎帝利,包括王族與戰士,負責司法與統治;

再次是黃色的吠舍,包括商人及庶民;

最後是黑色的首陀羅,包括工匠與奴僕。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賤民,從事清潔穢物的工作,因此不配列入任何種姓,譬如洗衣,清掃街道與廁所,搬運垃圾,火化屍體,清理動物的死屍以及由此衍生而來的製革,製鞋,在婚喪中擊鼓等。

同一種姓之中,又按職業,可以分為許多小團體,叫作jat。這種次級團體之間也有尊卑之分,但是並不明確,自認階級較高的,會排斥他們覺得地位不如他們的人。

 

不同種姓有不同的行為規範,給人不同的社會觀感

婆羅門是祭司,知書達禮,排斥暴力,而且茹素;剎帝利屬於統治者與武士,強壯勇猛,喝酒吃肉;吠舍是商販,精明練達;首陀羅不讓人討厭但是有些低下;賤民被認為是鄙陋粗俗的一群。相反的,在低階層的眼裡,高階層的人都傲慢無情。

婦德也和種姓相關,一般而言,種姓愈高,閫範愈嚴。婆羅門的新婦應該是處子,對丈夫忠貞不二,夫死也不再嫁。相形之下,清潔夫的妻子離異或守寡之後可以再婚。這是因為高等種姓注重門第,嚴防血統混雜。

在過去,有些地方,特別是在南部,賤民對高等種姓要表示恭順,與他們保持距離,避免因為碰觸,甚至影子接觸而褻瀆他們,因此要佩帶鈴鐺,警告別人他們來了。 在印度大部分地區,賤民不能進入印度教的寺廟或學校,不能使用「清白」階層的水井。倘若偷聽經典甚至讀經,會遭到嚴厲的懲罰。

 

不同種姓之間不通婚嫁,也不相往來,不但不一起進食,也不吃低等種姓烹製的食物,因此許多餐廳都雇婆羅門為廚師。

跨越種姓的婚姻通常會被社會排斥,但有些高階層實施多妻,同一階層的女性不夠,只好委屈求全迎娶低階層婦女。此時女方,必須準備豐厚的妝奩,作為回報。反之,高階層婦女下嫁低階層男子的情形絕無僅有。

 

為維持規範,各個種姓設有會議,叫做panchayat,幾乎清一色由長老組成,定期集會,調解種姓紛爭。對違反者施以罰金或罷黜的處分。在極少數的情形下,甚至逐出種姓。

冒充種姓抬高身價,幾乎不可能。倘若沒有人認識你,那麼或許可以暫時蒙混,但是一般人在根據血緣家系弄清陌生人的底細之前,不會深交。

在印度「您府上那裡?」可不是一句等閒的問候,因為世故印度人可以從一個人的鄉里,窺見他的背景與種姓,否則不會解除戒心,更不會和他或他的後裔共食或定親,這就是為什麼 印度人的婚姻至今還靠家庭安排的原因。

即使是報端常見的徵婚啟事,除了少數情形,像是女方年逾三十,或者男方感染了HIV病毒,而註明「種姓不拘」之外,階級意識相當明顯,比如指定對象要「皮膚白晢」,「輪廓明顯」等。

鄉村的婚宴最能顯示階級之分,如果是在一位高等種姓者的家裡舉行,廚師必須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種姓,通常是婆羅門,同一種姓的客人各坐一行,不同種姓的兩行互相垂直或者遠遠地平行,賤民之中的皮匠與清潔工則坐在最遠的角落,甚至巷子裡。宴客區外,還有一群賤民拿者籃子等候客人把吃剩的食物拋過來。

高等種姓把低等種姓口水沾過的食物,視為不潔,絕對不吃,也不參加賤民舉辦的飲宴。

 

回教徒不分種姓,但是他們舉辦婚喪飲宴時,如果邀請印度教徒的客人,為了表示尊重,都按照印度教的禮節備辦食物,安排座次。

社會階層與經濟地位息息相關,即使在現代的印度,高等階層的人通常在社會上從事律師、醫師與工程師等工作,生活優渥,低階層的人有許多生活貧苦,饔飧不繼。

 

這種世襲的階級制度得以長久維持是因為印度教篤信因果與輪迴。一個人出生於何種階級 乃由前世的行為所決定,而這一世的行為,又會決定下一世投胎在那一個階層,不斷循環。

領導印度獨立的甘地為了打破階級制度,堅持每個人都要輪流掃廁所,甚至稱賤民為「神的兒女」(Harijans)。

 

印度獨立之後,廢除種姓制度,憲法在前言中禁止因為不同種姓而有歧視待遇。政府並且立法保障低層民眾,對象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設籍階級(Scheduled Castes),包括傳統的賤民,又稱被壓迫者(Dalit),第二種是設籍部落 (Scheduled Tribes),指居住在人煙罕至的森林或山地,不接受種姓制度的土著。第三種是其他落後階級(Other Backward Classes),包括首陀羅,背棄印度教皈依其他宗教的賤民和游牧民族。

 

印度政府規定,政府中的職位以及大學入學名額需要按這三種人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予以保留,也就是說設籍階級佔百分之十五,設籍部落佔百分之七點五,不過落後階級雖然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但是保障名額只有百分之二十七。

另外,在中央與地方議會中,設籍階級的議員席次不得少於七分之一,使他們的意見得以表達。

這項匡正歧視的政策改善低層民眾的地位,卻使高等種姓感到不滿,因為條件不如他們的低等階級,往往比他們優先入學或進入政府機構。

19908月印度總理 Vishwanath Pratap Singh宣佈要根據198012月落後階級委員會的建議,提高落後階級在大學與政府機構中保障名額,引起高等階級激烈反對,釀成暴亂,數十名大學生,抗議機會受阻,自焚而死,導致Vishwanath Pratap Singh的政府垮台。

 

改革的腳步儘管蹣跚,種姓的界限已經不如過去嚴苛,特別是在城市,不同種姓的人聚居同一個社區,在公共汽車與電影院摩肩接踵,在人潮擁擠的速食店排隊點餐,誰知道你旁邊的人是什麼種姓,又有誰理會廚子是不是婆羅門。

城市生活創造許多新的工作,電腦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客服公司的話務員、航空公司的空服員,這些異於傳統的職業,超越種姓與行業之間的關聯,產生一種新的中產階級。

但是在印度百分之七十人口,與百分之九十賤民居住的農村,改變遲緩。大部分農民沒有土地,為地主耕作賴以為生,又深信印度教因果輪迴之說,安於現狀,使種姓制度的陰魂不散。在Bhihar省的封建地主,甚至僱用私人部隊,奴役賣身的長工,視法律如無物。

 

納拉亞南(K. R. Narayanan19977月當選為印度共和國第十任總統,2002年卸任,為第一位出生賤民階層(dalit)的國家領袖。他年輕時必須克服歧視才能接受教育,其後擔任律師,繼而步入政界。納拉亞南的奮鬥象徵印度獨立五十年來,賤民超越種姓藩籬的坎坷歷程,因而鼓勵更多的印度人努力向上,期盼有一天也能出人頭地。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rly60&aid=396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