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26 22:39:53瀏覽1892|回應0|推薦7 | |
說起台灣佛教,總會想起花蓮慈濟、高雄佛光山、南投中台禪寺和金山法鼓山,這些宗派除了在台灣經營起嚴密而龐大組織之外,更在世界各地建立許多大大小小的弘法據點。以佛光山而言,大多數人應該都聽說過美國西來寺,或許也有人會知道日本本栖寺,其餘不甚著名的道場更是不勝枚舉。佛光山如此,他派亦復如是。
我帶學生到日本進行文化交流,行程最後兩天一夜掛單本栖寺,準備學習日本茶道、和服和日本舞。車子從東京出發往西邊的山梨縣駛去,前一天學生在迪士尼樂園遊樂整天,此時全都疲累地沉入夢鄉,我沒進到樂園,精神不錯,遂拿出地圖、資料好生研究,才知道本栖寺就位於靜岡縣富士山腳下,五個高山湖排列在富士山北方,由東而西分別是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本栖湖,本栖寺恰恰依臨本栖湖,而本栖寺之命名,除與湖名相同之外,又恰恰足資紀念星雲法師當年於南京棲霞山出家(栖原與棲音同通用)。
上午十點抵達本栖寺,比丘尼帶領學生參觀環境,旋即上課介紹富士山,中午用齋飯,下午教導日本和服與日本舞,同學更衣換裝,男眾必須迴避,我便走出四處閒晃。本栖寺原為日本世(「世」字之後上有竹部首)川財團競艇訓練場所,佛光山於二○○二年購得,因處於富士箱根伊豆國家公園之中,不得隨意增減建築,只能運用現有建築佈建寺院,因此本栖寺從外觀看去便全然沒有佛寺形貌,完全保持艇訓練場所的樸素風貌,如恭奉大佛像的華藏寶殿即原來的室內運動場(武道館)改造室內空間而成。本栖寺之美,建築自然是談不上了,其美在於四季輪換,春櫻秋楓、夏月冬雪,正如星雲法師來訪時所作詩:「春有梅櫻秋楓葉,夏湖月夜映冬雪,若人能到本栖寺,自在解脫增福慧」,然時值初秋,楓紅無蹤,山頭一片翠綠,只有第一館前的兩棵樹開了一團團粉紅嫩花。
走出寺門,回頭再望一眼第一館前的星雲法師銅像,袈裟飄飛,神情昂揚,彷彿也要一塊兒走出寺門似的,──是的,因為前面就是本栖湖。──隔著一條馬路,本栖湖在眼前展開,湖水染綠,上下盪漾,隨風皺波,據比丘尼說湖後最高山即富士山,可惜灰雲滿空,霧繞山頭,後方及高處全然不可見,更遑論富士山了。出寺門左轉沿馬路直走,只剩湖光山色一幅,前後俱無人,步行中最大聲響竟是足鞋磨地之聲,待緩步而行,才聽見了拍岸的湖濤和樹間的唧唧鳴響。步行約一小時,前後俱是林樹,並無居所,偶爾幾部汽車緩慢而過,我走到有些累,見路旁一處斜坡,便坐在斜坡上,靜靜領受一派天然湖山風光,忽見一白羽黑鶴凌波自左而右低飛而過,腦海立刻想起蘇東坡〈後赤壁賦〉的玄鶴,人生機緣竟如此巧妙,今夜該不會也有玄鶴化作老者來入夢吧?此念方起,又見下方一鶴飛出,交叉而過,旋即翻飛並翔,原來是比翼雙飛之佳偶,真會錯意也。
天光漸暗,心血來潮,在清涼空氣裡慢跑起來,一路上只聽得風聲在耳畔呼呼,雖然喘,上氣不接下氣,但猛烈的吸呼好像把胸中廢棄全都滌淨似的。跑到寺門,並未直接回寺,又往前慢步而行,緊鄰寺旁有幾棟建物,同寺內建築相似,已用鐵絲網圍起,或許也是過去競艇訓練所一部份。又走了一段路,才離開馬路,走下湖濱斜坡,沿著湖浪前沿的黑沙漫步折回,原想折回寺前的浮島上赤腳泡水,或坐或躺或臥,等候天光一點一點變黑,甚至全然暗了下來。待走近時,見一釣客正揮竿,四下靜謐,想想還是兩不相擾為好,遂在近處黑沙石灘完全躺下,仰望天空,看看山色,既不赤腳,也不掬水,只見湖水急躁地在鞋底下進進退退,始終溼不到鞋,好像湖水般的塵世煩惱都沾惹不到身邊似的,忽然鶴又從左向右貼著水面振翅比翼飛去,似乎要暗示些什麼似的,我自然是不甚懂得的,只望著他們消失在一片翠綠之中。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