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湖線只能詐胡?
2010/02/04 20:26:20瀏覽18469|回應24|推薦47
最近因為監委約詢馬英九而使得文湖線的問題再次浮上檯面。民進黨反正不改本性,只要雞不生蛋、鳥不拉屎、有人自殺、當人肉沙包、住涵洞、陽痿、早洩,連半夜小孩啼哭不止都要馬英九負責。反正這些民進黨政客水準也就是這麼低,人民早已見怪不怪。但是文湖線問題出在哪裡,卻沒有人真正去追究原因。其實,如果好好的找找資料,就能發現今天的問題,是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種下禍根!只去著眼表面工夫,難怪問政與講話水準低落至此。

我們就來看看整個文湖線從規劃到興建的過程,相信在了解來龍去脈後,大家應該能清楚判斷誰該負責任。而不是流於狗嘴吐不出象牙的潑糞攻擊。

台北捷運初期路網規劃

自1967年開始,當時的蔣介石政府就曾研究過在台北地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但因所需經費龐大及需求並不迫切而擱置。一直到70年代,因為經濟發展及台北都會區人口的快速成長,規劃才重新啟動。

1977年2月,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研擬了「台北地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步規劃」,規劃U1、U2、U3、S1、S2五條路線,簡略形塑路網輪廓,為台北最早的捷運規劃。1981年9月,運委會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MTC)與中華顧問工程司組成計畫小組,就初步規劃報告深入研究。與初步規劃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穿過市區的路線修正為L型穿越,並解決路線過度重疊的問題。


1982年,台北市政府委託國立交通大學進行中運量捷運系統發展研究。1984年1月,隸於台北市政府的「中運量專案小組」提出《台北市中運量新捷運系統初步發展計畫》,規劃1號線與2號線兩條中運量系統路線。(此時前後任台北市長為李登輝、邵恩新及楊金欉)


1985年3月1日,行政院經建會與三家美國顧問公司組成的「台北運輸顧問公司」(TTC)簽約,進行台北都會區捷運系統綜合研究。除了根據BMTC的路網修正外,亦將台北市的中運量1號線納入路網。1986年,行政院核定經建會所通過的台北捷運初期路網方案,台北捷運的路網輪廓就此確定。(台北市長為許水德)

1987年,「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成立,除了準備進行捷運興建工作外,亦逐步修正路線。(台北市長為許水德)

看到這裡,就會發現交通部及台北市在此時犯的第一個,也是最根本的錯誤,就是決定將中運量系統導入。當時BMTC的規劃中並沒有木柵線,也沒有中運量的規劃,高運量的鋼軌系統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規格已經標準化,技術上也沒有問題。但中運量系統則百家爭鳴,不同系統各有專利,也互不相容。為何當時的台北市府捨BMTC的規劃而轉與TTC簽約,並加入了木柵線的中運量膠輪系統,到底是如何做的運量及技術評估,是最令人感到好奇的一點。結果真正的源頭是因為李登輝在擔任台北市長時,因為捷運興建的主導權在中央,台北市最有需要但中央卻遲遲不肯點頭。所以李登輝決定另闢蹊徑,自行規劃獨立於初期路網外,以信義計畫區為中心的中運量捷運系統,頗有與中央互別苗頭之意。後來台北市取得主導權,才正式將中運量系統併入初期路網。也就是台北捷運初期規劃中唯一的中運量系統。

馬特拉不拉?

1988年7月,台北市捷運局與法商馬特拉公司簽約,負責木柵線的機電系統(CC-350標),為何決定用馬特拉?當時眾說紛紜。但是最合理的懷疑是當時台灣正跟法國商談武器採購,其中幻象2000戰機上掛載的960枚雲母(MICA)飛彈,及480枚魔法(MAGIC)飛彈,就是由馬特拉所供應。若是對照之後的軍售合約,之前所以獨厚馬特拉,就比較有合理的解釋。但真相究竟為何,仍是沒有定論。

馬特拉捷運系統雖然在台灣最後惡名昭彰,但是其系統本身在當時算是非常先進的設計。此處有一個非常大的疑點,就是馬特拉的原始設計是兩車廂一組,但是營運卻是四節車廂,也就是兩組並聯。但是若有仔細觀察過木柵線月台就能發現,月台設計是4節車廂的長度,也就是可以並聯2組。但是捷運局開出的運轉規格,並沒有兩組並聯運轉的要求。所以馬特拉當然沒有在系統上做這樣的修正,仍是維持兩車廂一組的運作方式。弔詭的是,如果早知運量不足,為何不用高運量系統?既然維持中運量的決議,又留下了2組並聯的月台長度,為何沒有開出這樣的規格編組要求?到底是捷運局誰的決策?還是另有隱情?

剛剛提到,馬特拉的設計是兩節車廂為一組,車上有獨立的系統及感應器,會將行駛中的各項狀況傳回主機及行控中心,如果是單組車廂當然沒問題,但是兩組車廂並聯之後事情就大條了。因為在兩組並聯測試時馬特拉已經因為土建工程延誤導致的損失跟市府鬧翻解約,撤出人員並提起訴訟。在沒有馬特拉公司技術人員的情況下,雙組並聯可不是用膠水把兩組車廂黏起來就能跑了!對於系統而言,兩組車廂在主機上仍是兩個獨立的系統,有各自的電腦主機及感應器,所以行控中心在這樣情況下硬要並聯兩組車廂,就必須讓主機同時對兩組車下一樣的指令,以保持並連的兩組車廂能做一樣的動作。問題是兩組車的主機不同,感應器不同,所以在接收指令後做的反應也有可能不同。以之前發生的火燒車為例,前方的一組車廂接受到指令離站,後方的一組雖然接到一樣的指令,卻因為感應器的作用而認為自己仍在站內,在被前方車廂拖動時會認為自己不正常加速而鎖死煞車。結果是什麼大家不難想像吧?被拖動的後方車廂因為煞車鎖死而過熱燃燒。變成火燒車!

馬特拉當然認為自己沒錯,之前的爭議也在跟台北市打官司,但木柵線在工程人員的努力硬改之下,兩組車廂並聯終於可以運轉,這也就是當時陳水扁當市長時說:「馬特拉不拉,我們自己拉」的由來。雖然陳水扁的政見中主張木柵線拆除重建,但他上任後並未這樣做,相信其中的政治考量比起安全或以後的銜接,來得重要!

內湖線系統之爭

在1990年代初期,為了因應內湖地區快速增加之人口,開始規劃捷運內湖線,由於要跟木柵線中山國中站銜接,所以產生了系統的爭議,內湖地區的民眾當然對之前馬特拉系統不敢領教,所以要求要改成高運量而且地下化,陳水扁當市長時就吵翻天,市府也沒定案。但是市政府仍在2000年時決定要採用中運量系統,而當時的新任市長就是馬英九。

馬英九為何堅持要用中運量高架?可能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想要快速通車!但是跟馬特拉決裂敗訴賠款,所以也不可能用馬特拉,所以開國際標時就有幾個條件:

一、兩個系統要相容,也就是一車到底
二、木柵線不能停止營運
三、原來木柵線馬特拉系統車廂必須改成新系統

其實這樣的規格不是無人投標,其中日本的東京臨海新交通集團提出的計畫最為安全(此集團最有名的就是從東京新橋站到台場豐洲站的百合海鷗號「ゆりかもめ」,百合海鷗號為膠輪中運量系統,跟木柵線相同)。也就是在捷運中山國中站增設月台,木柵線維持不變,而內湖線則換成日本系統。但市府堅持一車到底的決策,而且馬英九也決定以土建來領標(就是土建廠商得標後自行選擇機電廠商合作),所以報價最低、保證不停止木柵線營運、但卻沒有膠輪系統經驗的龐巴迪出線了。

之後的問題,因為是最近的事,所以就不再多講了。重點是,二十年前種下的木柵線禍因,2000年時內湖線本有機會改正,為何馬英九仍堅持拍版中運量?這是馬英九該說清楚的。至於當初誰決定用馬特拉這樣的孤兒系統?更是今日問題叢生的根源,恐怕自李登輝開始的幾任市長都難辭其咎!

文湖線的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調,以後的命運,實在令人捏把冷汗!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untaiyu&aid=3751553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農天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看到台灣的希望
2010/02/05 12:46

版主及各位網友如此用心,真是很令人感佩,同時也在這裡吸收了很多媒體所看不到的知識,這是我覺得最大的收獲,台灣現在的問題即是在此,很多很複雜的工程、法律、經濟的問題,在新聞的標題的背後,都是一些聳動的政冶語言,卻缺少深入的探討及求證的過程,才使得民粹政冶有辦法在台灣如此盛行,且媒體多是先有了立場,再來找答案,先有了標題,才能作填充,真的讓人很不屑。

通過了各位的筆,或許可以開創台灣形成一股理性公共政策討論的空間,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政策形成的過程是要考慮很多面相的,也藉此讓真正想作事的政冶人物有一個更公正客觀的政冶環境支持,也讓許多喜歡炒短線,不用心也不用功的投機政冶人物有所警愓,不是留下爛攤子給別人收拾,就不會有人知道,所此這正是台灣能夠邁入一個文明的公民社會重要的契機。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3:03 回覆:
謝謝您
我的目的
就是希望透過攤開的證據
讓大家討論問題的實質
而不是流於激情的謾罵
當然, 還是有少數人有其政治立場,甚至來鬧
但從對話之中
也能讓大家更清楚看到別人的想法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像是錢的問題?
2010/02/05 12:18

前一陣子在看到好像是與預算和技術有關? 好像當初馬英九想改為高運量但是因為中央不撥經費所以用回中運量 當初交通部長好像是葉菊蘭(民進黨政府)... 不知是否有關聯 只是訊息之一..

http://n.yam.com/bcc/politics/201002/20100203855759.html

文中提到:

談到文湖線為何採取中運量而不是高運量,馬總統對監委說,專家評估後認為,如果文湖線採取高運量將會有許多難克服技術問題,而且當時民進黨政府也不願補助高運量的經費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2:59 回覆:
民進黨執政時只補助自己能執政的縣市
對反對黨執政的縣市卻百般刁難
這已經不是新聞了
比較一下世運跟聽障運動會的預算就知道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阿升朋友的說法的確是有道理
2010/02/05 10:44

阿升朋友的說法的確是有道理,我不是苛責郝龍斌,我是認為文湖線剛通車時的安全問題郝龍斌責任最大,因為測試時間不足。你說的如果政治考量,為何不今年六月通車?這一看法我以為站不住腳。理由是:郝龍斌在泛藍陣營的縣市長中的民調滿意度一直中游,很多人詬病他的就是老郝“沒有政績”,就是那種“沒有大建設”的感覺,所以,老郝去年就比較急,急於改變沒有政績的形象,而且文湖通車是趕在聽障運動會之前的,通車也是一種政績呀,老郝認為民眾趕緊坐上快捷的地鐵,會對政府有好感覺呀,所以老郝還是採用了比日本和加拿大這些國家更短的測試時間。這本身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老郝沒有預料到事情後來會這麼大條啦。不過我還是支持現在老馬為老郝多擔一些。在政治上我還是非常支持老郝的,不蓋那些政績工程,本身就是政治好人的做法。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2:57 回覆:
我還是覺得問題該往源頭追
如果不堅持整合
或是文湖線改用日本中運量系統
或許問題就不會那麼多
重點是
當初不是沒有別的選擇
木柵線決定用馬特拉VAL系統或許有政治考量
但內湖線應該沒有
為何要勉強整合?

阿升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些看法。
2010/02/05 09:37

1. Lucifer :  其實木柵線也是有保留6節的空間(月台前後各一節),所以內湖通車初期才有爭議要不要掛到6節,但我想技術應該不好克服,所以還是4節。還有信義線應該沒那麼可怕,我覺的在我家門口已經挖了三年比較可怕~:P 最近晚上灌水泥灌到十一二點,真的吵到快瘋了。目前為止,捷運車內應該連骨折都沒發生過,不用擔心性命安全啦,除了那些臥軌和手扶梯跌倒的人。

2.臺灣真民主:如果要說郝急著通車,或許有點不公平,雖然我不喜歡他也沒投給他,但是內湖線本身已經工程延宕,通車前都是被罵太晚通車。而且因為一車到底,所以測試時木柵線都要停駛,若要測試一年,應該又會被罵翻。另外,若要以政治利益考量,十二月的選舉今年六月通車豈不是更棒?反正通車慢可以怪馬英九愛蓋捷運,通車了他穩享政治利益,再配貓纜一線到底,市長躺著選都會上。最後,其實木柵線當初通車,問題比內湖線更多,民眾在軌道上走更多次,但是當時不知是民智未開、網路不發達還是媒體對陳水扁寬厚,新聞沒有內湖線如此之大。

3.千里明駝:現在系統穩定性高了,新聞版面就很小了。前幾天郝市長才拿數據,證明其實內湖比木柵通車的時候穩,但沒有搏到太大的版面。如果會操作一點,起碼要一個記者會,後面的大標"內湖通車穩定度,過陳市長",只是這樣又會製造對立,又要對罵個三天...

4.版主:大作鉅細靡遺,佩服佩服,小弟僅對最後一段有一些看法。文湖線以現在來看,中運量似乎也夠用啊?若要說擠,東京地鐵不也擠了幾十年了?如果要可以在車內做體操才算好,那捷運應該早就倒了。而且文湖線因為載客量少,班次密集度就高,除了尖峰時間,等車的時間都不會太久,中運量不見得是個錯。最後,馬總統已經解釋很多次,當初行政院就是不給錢,回覆台北市在現有預算下去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經費許可、通車時間較短、載客量尚可又一車到底的情況下,換作您在那個位置,還會堅持高運量,不會有一絲心動嗎?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2:50 回覆:
謝謝阿升

老實說我不是反對中運量

而是
1. 當初木柵線用馬特拉結果出了大問題
2. 內湖線為何還要堅持整合兩個系統

馬英九或許做了合理的決策, 但整合系統跟土鍵領標我認為是讓內湖線承擔了原先木柵線的問題, 這一點的必要性值得探討, 也是我認為馬英九的責任所在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支持JUNO朋友的看法
2010/02/05 09:10

我支持JUNO朋友的看法,版主朋友說的使用新系統以及實驗小白鼠的問題,我

認為這一套無線電通訊自動控制列車的系統,臺灣應該不是第一個使用者吧?如果這套系統已經在其他國家城市得到試用,我想廠商是由累積到經驗的。我還是堅持認為測試時間不足的問題,因為去年提出的日本的一些捷運的測試時間總小時數都是大大超過文湖線的,加上JUNO朋友提出的加拿大的例子,都是佐證了測試時間對於無論什麼樣不同公司的系統,都是通車前的必要條件。而且測試本身就是在做小白鼠實驗,在各種條件下做的試驗越充分,安全性也就能提高。文湖線目前越來越穩定,不正是說明了經過了系統本身的適用性隨著通車時間而在提高嗎?如果當時做了更長時間的測試,我相信能夠減少剛剛通車時的那些事故的發生。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2:43 回覆:
以這套CTBC的通訊控制系統而言
的確不是台灣第一個使用
但是並沒有在高樓林立的市區使用的經驗
所以在台北市區內
極易受到其他微波訊號的干擾而失靈
文湖線有幾次車輛卡在軌道上
就是行控中心找不到車子的訊號

剩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大作
2010/02/05 08:25

1. 真是詳細

2. 首段尤其經典 


巾幗橫空山河氣壯,拭劍鳴鼓躍馬疆場,蕩寇興國道阻且長,惟我同袍銳意昂揚。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2:34 回覆:
謝謝
老實說寫那一段有點無奈
不過也是事實
看到那些民進黨政客每天不知道在罵什麼
又不找資料
只好自己找來吐槽他們



戈壁紅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長期測試
2010/02/05 03:17

>這個路線軌道鋪好以後,空車試了將近一年,包括冬天的下雪及夏天的溫度。  去年九月十月才開放民眾免費試乘,好像兩週後正式開放付費營運。

長時間的測試理論上當然比較理想,但延後將近一年營運,要付出很大成本,不一定符合社會利益。就算真要長期測試,社會大眾說不定又會罵「遲遲不營運,延誤通車,一定有弊端...」。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2:30 回覆:
這就是台灣的政治文化
早通晚通都有人罵

戈壁紅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那麼嚴重嗎?
2010/02/05 03:04
文湖線出的問題,真有「那麼嚴重」嗎?通車初期問題是比交多,但都不影響乘客安全,我個人認為可以接受、忍受。況且現在不是改善中,狀況越來越少了嗎?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2:24 回覆:
這是感受問題
如果故障導致乘客下車走軌道
我認為很嚴重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一個因素應該是錢
2010/02/05 02:08

Lucifer:

哪個建設是真的為老百姓安全喊延期的?真的等到測試都OK才開放的?真的沒聽過,因為一延期,就會被媒體罵,就會被認為包商違約要罰。

======

另一個因素應該是錢,這是台灣的文化。  消基會或政府機關只會要求降價漲價,在台灣沒有人會考慮相同的價格我要更好的東西。

這些建設如高鐵或捷運越早通車就越早開始有現金收益,減少廠商或政府的現金壓力,我想這是另一個台灣建設很少延期的原因。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2:23 回覆:
公共建設延期的
在台灣其實不少
尤其是低價搶標, 延誤工期, 追加預算
幾乎是台灣公共工程界的鐵律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個路線軌道鋪好以後,空車試了將近一年
2010/02/05 02:02

加拿大溫哥華冬季奧運即將登場。  大家會看到她新蓋的SkyTrain (Canada Line),從國際機場到市中心。

這個路線軌道鋪好以後,空車試了將近一年,包括冬天的下雪及夏天的溫度。  去年九月十月才開放民眾免費試乘,好像兩週後正式開放付費營運。

我相信剛開始時問題也一堆,但是在一年的試驗中,有時間慢慢更正,而且沒有開放營運時,試驗修護都比較單純。

台北高雄捷運試了多久?  高鐵試了多久?  我不認為只試一兩個月就代表不安全,但是要沒有問題那是天方夜譚。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2:18 回覆:
測試當然不可能完全沒問題
但是以當初木柵線的情況而言
在馬特拉撤出及自行修改的情況下
所有問題都會變成無法預期(unpredictable)
這恐怕是全世界捷運系統的創舉吧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