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0/22 18:46:06瀏覽138|回應0|推薦0 | |
重德輕欲 所以人倫的開始,讓它變成福報的源頭,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看講表,第一個「重德輕欲」。所以夫妻的結合不是因為欲望,不是因為他有什麼條件吸引我,而是因為他的德,從這裡去看。我們今天已經結婚了,怎麼做呢?就開始把欲望放淡,淡化,不要去要求對方符合什麼條件,自己要開始學習付出。剛剛講無私,德的樣貌就是無私,經營家庭最重要的就是無私,一切以家為考慮。我們看講表下面「福自德生,家和為尚」。所有一切的考慮都是什麼?家和。 以前都只考慮自己,考慮什麼?我的感受,我很痛苦、我很委屈,我很無奈、我很挫折…,那你一定會發脾氣,一定會煩惱叢生。換句話說,你為什麼有這些煩惱呢?自找的,並不是他給你的。那是因為你的業力,你跟他業力的能量在爆發,在產生交互作用。 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大家瞭解到這個道理之後,你就知道是業。所以既然是業,裡面就有善業、有惡業。注意!恩愛夫妻是什麼?是善業。善業給你的是什麼?業用很簡單的話來講就是能量,善業的能量是正面的。正面的能量讓你很舒服,讓你很享受,讓你覺得稱心如意,覺得非常的滿足,那就是正面能量在顯現的時候,你會有這種感受。反過來負面能量顯現的時候,你會覺得痛苦,覺得無奈、憂鬱,想要逃避、生不如死,那就是負面能量在顯現。可是修行的人對正面能量跟負面能量時,必須要學習平等看待,因為都是能量啊!善惡是誰給它的定義?是你的感受給它的定義! 譬如說,我們在這個房間裡面吹冷氣,感覺很涼,很好受,一走出外面很熱,開始感覺到熱了,就覺得很難受。古人有一首詩,講「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就是我在寒冷的時候,想要夏天,在很酷熱的時候,又想要冬天。「妄想能消除,安身處處同。」又說為什麼不安,那是因為你的妄想啊!六祖慧能大師到了光孝寺,不是有兩個人在辯論嗎?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六祖怎麼說?「仁者心動」。你心動了,也不是因為熱,也不是因為冷,而是因為什麼?因為你有感受,而且你重視感受、執著感受。要注意,修行人第一個要淘汰的就是感受。 大家都讀過《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什麼意思?受,我們剛剛不是在講感受嗎?感受不是受嗎?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我們做不到啊,從哪裡做起?淡化感受。空不了,先淡化!所以修行的第一步,淡化感受。修行人會不會說:「你讓我很難受」?那你不是真修行人。你修行一定不會成功,因為你太重視感受。能夠修行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感受放淡。別人給你難受,要知道這是我過去的惡業在起現行,我該不該受?該受。這個時候不要起瞋恚心,你就成功了。人家給你很好受,是什麼?還是業,一定要有警覺性!你不能去貪它!什麼業?善業來了。 所以兩個人很恩愛呀!先生很愛你,你也很愛他,兩個人在一起很好受,旁邊的人看到了都很羡慕,人家以羡慕的眼光來看你的時候,你好不好受?好受啊,稱讚你們是模範夫妻是不是?出外交際的時候,都喜歡帶著老婆,為什麼?「很神氣啊!」那是什麼?善業在顯發能量給你看,能不能貪?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貪哦,因為貪了,接下來會變成什麼,捨不得放,而這個捨不得,通常在什麼時候最折磨?生離死別。所以貪戀所產生的捨不得,在遇到生離死別時,就會變成了「愛別離」,變成了「壞苦」。而貪戀所產生的得失心,其痛苦的憂慮會一直折磨你,若在臨終,這個痛苦的業會牽引你去惡處投胎! 所以這是沒完沒了的苦,千萬不要去貪著。善也好、惡也好,都要把它淡化,不要放在心上。夫妻相處,就是一個淡字,淡就是輕欲,就是欲望要輕,什麼感受都放淡。凡夫與人相處,一定會有欲望的希求,想要對方給我們什麼,譬如說,你在家裡做家事,希不希望先生的稱讚?如果你沒有這個希望,你就不會絕望,你每天很甘心地做,如果你想到說「我每天做,他怎麼都沒有稱讚我一下?」你就會痛苦,那就是欲望在牽制你。所以「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修行就修這個本領。
福自德生
第一要把欲望的感受降低、看淡,修行才有門路,那就是德,所以說「福自德生」,你的家庭為什麼有福報,因為你有這個德。你會看到一個懂得治家的人,為什麼家能和?因為那個人有德!家庭裡夫妻兩個不一定都在修行,只要一個懂修行的話,這個家就吵不起來。因此這個家庭想要有福,一定要有一個人先懂得這個德的道理。這個德的道理就是無私,就是不計較。不計較其實就已經在放淡什麼東西呢?執著。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我們一定要解開的枷鎖。 從哪裡做起?不計較。而不計較,我們再具體來講,就是不對立、不控制、不佔有,你能對另一半做到這三點嗎?不對立就是,你不要看他不順眼,這很難做到,就是因為天天看不順眼,兩個人才會吵架,你能看順眼了,怎麼會吵架?那為什麼看不順眼,因為對某些你執著的東西很計較,你就跟他對立了,然後進一步想要控制他,就會發號命令,對不對?比如「電扇不要吹我這邊」,為甚麼?因為我吹了會冷啊!然後就產生很多規矩,一定要怎樣?控制他!那你說:我不控制他,他有壞習慣啊!我們要問,他那個壞習慣,你控制他,他就能夠改嗎?那他怎樣才會改?只有他內心真正產生慚愧,產生內疚,他自然就會改了。你跟他對立、給他控制,他會不會產生內疚?不但不會,你那個對立,正好讓他消除內疚,而且他還想加倍奉還給你,所以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什麼兩個人最後會搞到沒有辦法生活在一起?根源就是執著,就是計較,這是對立造成的。那這個家能和嗎?這個家不和,就沒有福報!
家和為尚
我們經常講「家和萬事興」,這個話大家仔細去想,「家和」是什麼意思,「家和」就是德,有德才會和!「萬事興」是什麼?是福,因此家和是有德,萬事興是福報,有德才感福報,這話不是講得很清楚嗎?你的家庭能不能和?關鍵在有沒有德。要時常反省自己,會不會計較,會不會對立,有沒有這些情緒?這些情緒要放淡,這就是輕欲了,重德輕欲就是這個意思。只要能把這些欲望放淡,修行才有希望,不然怎麼修? 因此治家其實就是修行。不是說跑到道場才能修行,不是這樣的,你在家都沒有辦法修行,到道場怎麼能修?你在家都沒辦法修,你說我要出家修,那你是進入一個更大的家,其實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懂得這個道理後,有很多誤會就化解開來了。現在很多學佛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會造成很多誤會,也使別人對佛法產生誤會,這樣就不好了。所以「家和為尚」,什麼都考慮到家和。只要你想要發脾氣,想到家要和,就算了,不要計較。你能平復掉自己很多的執著、很多的計較,這就是修行。「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就是這個意思。
(備註:請勿擅改原文內容。歡迎轉載或印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